反转新闻与受众心理
2018-04-01郝磊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郝磊(湖南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一、反转新闻
反转新闻是指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内容,前期和后期随着新闻调查的完善和深入出现较大的反差,而受众的情绪和立场也随之改变的新闻传播现象。
反转新闻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快速发展的产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媒体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对新闻事实的刻意忽略和不重视,对自身公信力的过度滥用,对商业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以及对新闻底线的任意践踏等行为已成为部分媒体中司空见惯的事情”。
二、受众心理在新闻反转中的表现
(一)受众在反转新闻发生阶段的心理表现
反转新闻是指由用户通过自媒体平台对某一事件进行曝光,并对其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发布。然而这一解读处于反转新闻发生的初期,纷繁复杂的信息、内容和线索都带有典型的碎片化传播特征。从而导致受众在收到信息后往往只抓住关键字眼如“大妈”、“女大学生”、“女司机”等,便开始凭着自身的认知基模,联系起来以前发生过的事情,凭着“愤慨”“嫉恶如仇”等心理对当事人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加批判。同时,部分“意见领袖”为了获取关注度、转发量针对某一点放大,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样无形之中迎合了受众的愤怒情绪,会加剧受众情绪的聚合、以及对当事新闻人误解的加深。而往往“人们不关心事实的真相,只在乎一时之间的谩骂和攻击[1]”。
(二)受众在反转新闻反转阶段的心理表现
随着时间发生,与之相关并且反应某些社会问题的爆料出现,极大的触动了受众的情绪,迅速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形成了公众议题,网络舆论场分化,群体极化出现,而与此同时,媒体追求时效,忽略真实抢发新闻,新闻的事实也不断的披露,此时在事实材料的佐证下,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和原委逐渐浮出水面,但是受众仍处于“惯性心理”一厢情愿的相信自己建构的事实。
(三)受众在反转新闻高潮阶段的心理表现
新闻当事双方利用网民的心理展开舆论的追逐,以控制舆论和引导舆论为目的,放出各种引起大众同情、认可但不一定真实的“料”去获取舆论的关注和支持。双方互相攻击引起新一轮的舆论轰炸。
三、反转新闻包含的几种传播弊病
(一)媒体报道滞后,受众的媒介素养不足
一方面在自媒体时代的强大市场竞争下,为拔得头筹,抢占新闻的制高点,新闻记者也急于跟风随大流,违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部分新闻记者自身的新闻素养不足,业务能力欠缺从而导致反转新闻的发生。
再加上新闻受众自身的媒介素养不足,社会上的极大部分人对于新闻的内容和发布都欠缺足够的认识,意识不到在自媒体时代,新闻已不再如传统媒体掌握主场的时代那般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无法从海量的新闻信息中识别出事实的真假,往往容易偏听偏信,而且在信息茧房的作用下,伴随着群体极化的发生,网络暴力也容易随之产生,严重时甚至或造成社会紊乱。
(二)意见领袖在反转新闻的发展过程中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2]这样的人物被称作意见领袖,他们作为重大新闻事件的宣传者和意见掌控者,往往能在一个事件的发展方向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意见领袖具有较广的社交范围,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于信息的接触量较大较广。于是,获取信息的时间较早,并会在反转新闻事件发酵过程中针对事件本身发表自己的观点,普通群众的相关信息很多都是通过意见领袖的二次传播得到,同时,也会接收到意见领袖关于事件主观或非主观的态度。然而,在如今经济动因的诱惑下意见领袖容易为了追求“利益”,在事实真相尚未取证的状况下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和心理,获得高的关注度,借助蹭热点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反转新闻的发展。
(三)受众理解信息和新闻具有“惯性思维”
“标签化”、“刻板印象”成为受众理解信息和新闻的“惯性思维”。即用所谓的“元叙事”掩盖事实本身。受众和记者根据习惯认识客观事实,急于对事实进行分类和包装,导致新闻失实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快速迭代。记者更倾向于诉诸“经验法则”或“直觉判断”,以减少思考的需要,并加快应对听众的反应。“需要学习的是,形式永远不能大于内容,而元叙事不能掩盖事实本身[3]”。
网络即便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但也很容易形成信息茧房,在反转新闻发展初期,受众的言论都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中发酵酝酿,参与其中的受众极易被带入某种情绪,而且这种情绪往往极端化,而这也是为什么反转新闻总是能引起社会巨大反响的原因所在。
(四)碎片化阅读影响完整的事件披露
多渠道造成的信息泛滥模糊事件本质,加剧了大众筛选信息的难度和复杂度。“自媒体“碎片化”发布、“碎片化”阅读的特征影响事件完整的信息披露,也影响着受众的理解和解读[4]”。当本身反应某些社会事件发生时,与此同时相关的爆料出现,受众心理被触动,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形成了公众议题。网络舆论场分化,群体极化出现,媒体单纯的追求时效,忽略真实,抢发新闻,但随着新闻事实的不断揭露,新闻反转出现。
四、反转新闻的应对措施
政府需要及时的根据社会问题,不断的调整并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新闻业的法制规范,维护社会的稳定,政府工作人员也应当认真谨慎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处理好新闻发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激化矛盾。与此同时,在自媒体时代,UGC 模式盛行,用户既应该发布真实的新闻事件,也要从海量繁杂的信息中懂得辨别真假新闻,做一个明白人。不仅如此,加强用户自媒体发布内容的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积极主动地营造良好的生态信息环境,注重正能量的传播,在面对自媒体的不良之声时媒介平台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平台的技术监管优势,对虚假新闻、失实信息进行技术筛选,明确自身“把关人”的角色定位,对信息进行及时审查。专业的新闻从业者既要遵守行业道德规范,也要学习并奉行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从业者应当在新闻发布前就对新闻加以充分的质询和核实,不可盲目采取“先发布再瞄准”的策略,造成对新闻当事人名誉的极大伤害。
五、结语
重视反转新闻的产生以及发展机制不仅能够更加有效的预防反转新闻的产生,也能在其造成网络社区以及现实社会动荡的时候进行有效的管理。反转新闻作为传播学领域当中的一个模块,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很多未能接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公众,在借助自媒体作为新闻发布端的时候,并不具有足够的发布新闻应有的新闻职业道德,记者的新闻专业主义缺失。而整个的发展态势如果不能清晰客观的认识,并且进行有效的把控,那么反转新闻的出现只会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愈演愈烈。如果在其发生时期不加管理和掌控,后期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