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浪漫主义时期芭蕾舞剧《吉赛尔》的表演艺术特色
2018-04-01吴欣蔓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00
吴欣蔓(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00)
在芭蕾舞剧的历史发展中,浪漫芭蕾时期(1832—1876)被称为芭蕾的“黄金时代”。所谓“黄金时代”是指浪漫主义时期的芭蕾在艺术性灵感和技巧的扩大,以及编导的辉煌方面,都达到了创造的高峰。西方浪漫主义艺术思潮时期,作品在创作题材上进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人们从关于仙女、亡灵等幻想的或超自然的精灵传说,代替了神话传说和古典英雄故事或人物,反映了人们对资产阶级的失望,转而追寻虚无缥缈的东西。
浪漫主义初期开创了浪漫芭蕾新篇章的《仙女》,一改以往的舞裙,以极简的白纱裙为舞服,突出了脚尖功,从而塑造了轻盈飘逸的仙女形象,实现了浪漫主义舞剧内容主题和戏剧结构上的变革。浪漫主义巅峰时期的《吉赛尔》,继承了前期的白色长纱裙,塑造出“维丽丝”幽灵的形象,而舞剧中大量的人物对比,正面人物跳轻飘、典雅的古典芭蕾,让反面人物跳民间舞,使人物更加鲜活。舞剧一幕吉赛尔发疯的终场和二幕维丽丝的群舞,分别为“情节芭蕾”“交响芭蕾”起到了奠基作用。《吉赛尔》之所以成为浪漫主义芭蕾的巅峰之作笔者人为有以下三个因素。
一、人物形象塑造对比手法
《吉赛尔》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形象塑造对比手法使人物表演形象更加的鲜明生动,进而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幕在乡下,欢快、幸福的现实群舞场面和二幕在墓场压抑、肃杀的非现实虚幻的群舞场面强烈的反差情绪对比,给观众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维丽丝”们的悲痛情绪。
活泼明朗的乡村少女吉赛尔和成为“维丽丝”仍然以恩抱怨的吉赛尔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一个是纯情、天真的少女,一个是为爱痴狂的女性,使观众淋漓尽致的感受到吉赛尔悲伤的情绪和对鬼王和“维丽丝”幽灵们的诚挚哀求的状态。赋予了吉赛尔亦真亦幻,为爱痴狂的纯真少女的表演形象。
二、抒情性叙述方式
舞剧《吉赛尔》第二幕没有太多的情节,着重抒情,凝重而沉静。“维丽丝”幽灵的出现与音乐紧密结合,幽灵们在鬼王米尔塔的召唤下整齐、统一、协调的出场向鬼王行礼,她们脸上毫无表情,皎白的月光下显得肃穆、可骇,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来自神秘的自然境界幽灵的复仇心态。突出了“维丽丝”们的悲剧性命运。
“维丽丝”们以“低垂浮动”的舞蹈动作特征,再次表现出她们幽灵身份和“维丽丝”虚幻形象的内心活动。舞剧编导佩罗在设计“维丽丝”的主题动作时,采用了Arabesque[1]这种轻逸的舞姿。首先,两个“维丽丝”带头做了一段变奏,随后一群“维丽丝”飘浮着、平稳的向前移动。这一点与舞剧《仙女》不同的是,这里的Arabesque 通过“变形”揭示了所表现的人物是鬼魂的内涵。从对情感活动的心理表达上看,“维丽丝”们轻盈的跳动着从舞台的两侧缓缓飘来,用“低垂浮动”的轻盈体态,惟妙惟肖地揭示出“维丽丝”幽灵的复仇内心活动,配以皎白的月光营造出一种一群幽灵飘浮游荡在舞台上。和布雷希特的双人舞中,吉赛尔通过Suivi[2]移动,来到布雷希特的身边,将轻轻的靠在布雷希特的背上,她身体向前前倾,双臂张开延伸,停留在Arabesque 的舞姿上,布雷希特则单膝跪地,头部向下低垂,也表现出他在整个第二幕中始终带有的悲伤自责的情绪。此时,就形成了舞剧《吉赛尔》中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舞姿造型。在这组经典的舞姿造型中,而吉赛尔舞姿,也更加准确地展示出她在第二幕中最重要的“维丽丝”身份和以恩报怨的情感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作为“维丽丝”那样漂浮不定的矛盾内心和自己对布雷希特深深的爱。
三、Arabesque的多重运用
在二幕“维丽丝”群舞中,多次重复的出现了Arabesque,重点表现突显“维丽丝”虚幻形象和婚前身亡的新嫁娘想要复仇情感,从而起到突出表现吉赛尔生为爱痴狂,死为爱以恩报怨的特征。从吉赛尔的角度来说,吉赛尔和布雷希特的双人舞中摇摆的Arabesque 完美地体现了吉赛尔作为一个“维丽丝”幽灵的轻盈飘逸和作为一个女人的柔肠百转。从布雷希特的角度来说,他托起吉赛尔,将这个摇摆的Arabesque 在横线上一连重复了几次,营造出一种他在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想把吉赛尔拉回人间,留在自己身边这一心愿。同时,摇摆的Arabesque 这一动作也体现出浪漫芭蕾在审美观念上奠定的“轻盈飘逸”理念。《吉赛尔》中的重复性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的挑选,本身就具有衬托吉赛尔以恩抱怨的情感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作为“维丽丝”那样飘浮不定的内心矛盾和自己对布雷希特深深的爱,再通过在适当的时候反复出现,成为了作品中的“亮点”和标志性动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舞剧《吉赛尔》是极简主义,给人一种简单但不平凡的感觉,简单的是动作,是服饰,但是给予观众的却是百看不腻的。它没有太多的情节,着重表达情感,沉重而幽静。简单明了的舞蹈队势,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统一协调的律动,简单干净的Arabesque 都在作品中多次重复出现,却使“维丽丝”的人物情感丰富多彩。到后来,彼基帕在后来的《天鹅湖》的二幕群鹅、《睡美人》和《胡桃夹子》的华尔兹,还有福金的《仙女们》都深受《吉赛尔》的影响,开创了“交响芭蕾”新舞派,而二幕“维丽丝”身穿纯白色的钟型裙,质地柔软飘逸,衣服上没有过多的装饰,看似简单的白色长纱裙却是浪漫主义芭蕾的象征,沿用至今。直到今天,《吉赛尔》中的双人舞和独舞仍是各大国际芭蕾比赛中的必选节目。这类作品人们也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舞蹈风格——“白色芭蕾”。
舞剧《吉赛尔》不仅是一个古雅的艺术珍品,而且还是检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吉赛尔》中吉赛尔“维丽丝”身份,以恩报怨的情感特征,漂浮不定的矛盾内心和自己对布雷希特深深的爱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低垂漂浮”的“维丽丝”表演形象和演员高超的“脚尖功”,将作品表现得如梦如幻,使舞剧《吉赛尔》至今依然鲜活地展现在舞剧舞台上,达到了“白色芭蕾”的顶峰,成为浪漫主义时期芭蕾舞剧的最高成就,将浪漫主义芭蕾推向了最高潮的顶峰。
注释:
[1]Arabesque:芭蕾基本舞姿之一,舞姿为单腿半蹲或直立,另一腿往后伸直双臂成与此相应、和谐一致的姿势,是古典芭蕾中最优美的舞姿之一。
[2]Suivi:原意为连续不断的小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