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艺术数字博物馆的探索
2018-04-01郭兆玮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郭兆玮(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博物馆已经成为各大博物馆青睐的形式。以“数字故宫”为例,其系统化的数字开发成为行业标杆。但纵观整体,数字产品开发仍存在数量少、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等问题。木雕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今传统雕刻技艺断代失传,古建筑雕刻破损严重,难以保存,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木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木雕艺术的历史及美学文化
中国木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初具雏形,最早的实物是7 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木雕鱼。战国和汉代有了大量木雕俑和动物雕刻,例如河南信阳战国大墓出土的木雕镇墓兽、湖北云梦汉墓出土的彩雕木俑。唐代的木雕工艺大放光彩,以木雕佛像最为杰出。到了宋代,文人辈出,审美观念发生变化,题材更贴合时代风貌。明清时期,木雕艺术的应用扩展至家具和日常用品。木雕的发展是每个历史时期人们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蕴含深厚的时代文化。
木雕艺术是儒家思想的载体之一。儒家思想是中华两千年传统美学的重要内容和本质精神。木雕中大部分内容都体现仁爱、忠恕,不断强调“礼”、重人性、重慈爱。传承木雕的美学文化,能够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木雕体系,并为数字博物馆的设计提供文化基础。
二、木雕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数字博物馆
对于数字博物馆的定义还没有明确概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物保护理念,对自然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将数据汇集构建多元化与智能化相结合的数字资源库,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平台面向全球共享。[1]
(二)与实体博物馆的对比
首先,数字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都属博物馆的一类,遵循博物馆的一般规则,具有博物馆的一般功能。但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数字博物馆建设于虚拟空间,藏品全部实行数字化,包括实体藏品的数字形态和以数字化形态为本体的信息。【2】
二者分析重点在传播展示。实体博物馆以展柜陈列,形式单一,没有互动性。数字博物馆则采用多媒体、虚拟现实和三维技术,展示方式形象生动,还可以实现零距离互动,用网络传输,速度快,影响范围大。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前人的基础上已相当完善,当今时代需要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创新性保护,数字博物馆建设势在必行。
(三)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相关案例
以敦煌研究院开发的“数字敦煌”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木雕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可行性。
2015年8月,“数字敦煌”信息资源库平台启动。截止目前,网站共展示30 个洞窟,涉及10 个朝代,总壁画面积4430 平方米,采集精度300dpi。运用多种数字技术,如三维重建、虚拟漫游、动漫技术;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完成了三维重建数据、虚拟漫游节目等成果;预计展出方式包括高保真复制洞窟、交互体验、数字文化衍生品。
但是,“数字敦煌”的研究工作还有完善之处。从数字媒体角度来讲,全景模式仍缺乏互动。体现在浏览速度虽然流畅,却没有对文物自身内容的讲解,观众看完满足了视觉体验,对画中故事或人物竟是一头雾水。提出的建议是:1、推进VR 视角的应用范围,标记详细的下载和使用步骤。2、在全景漫游模式下增加壁画主要内容介绍,可用动漫或带有音效的插画形式展现。
甲洛洛暗自苦笑了几声,把目光从西西的窗口移向广袤的天空,薄薄云层后一牙月亮勾勒出一道完美的弧形,他自说自话:老张啊老张,你以为你还十七八岁啊?你以为人家睡的是你老婆啊?甲洛洛又寻思,如果真能调换,他还是想和嘎绒调换调换,他真的很想和西西睡一觉,那滋味,一定比吃足了一顿腊肉还过瘾!
三、木雕数字博物馆的设计研究
(一)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1 三维扫描技术
从数字博物馆建设过程来看,第一步是数据采集。当前数字资料的收集有许多技术和方法,我想重点介绍三维扫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是目前测绘领域一项新兴的测量手段,它可以完整的获取扫描对象整体结构和形态特征,快速准确获得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三维点云模型。使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木雕工艺品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信息存档,对数字博物馆信息资源库的建立起实质性的推进作用。
除此之外,三维扫描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文物保护领域,如历史建筑、雕像的测量、文物修复;娱乐领域,如电影设计、3D 游戏开发、人工成像等。
2 资源整理
数据采集阶段,根据木雕对象的大小、结构设置好扫描仪摆放站点位置,得到的扫描数据以点云和图像形式储存在设备里。数据处理阶段,使用软件配准、除杂、转换格式,再附加到3dsMax 中【3】,最后根据需求拍摄细节照,Photoshop 处理后可用作模型材质、贴图素材或虚拟讲解。除此之外,采集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用于后期数字文化衍生品的开发。
(二)数字化成果开发
木雕艺术现在还只是博物馆中的一小部分,专门成立实体木雕博物馆不太现实。但网络平台的全球共享性为其提供了建立木雕数字博物馆的可能性。下文将分线下、线上两个方向来探讨具体的数字化项目。
(1)VR 纪录片
带上VR 头显后,观众会以第一人称视角走进历朝历代,开启一段关于木雕艺术的奇幻之旅。通俗易懂的解说和声音特效增强沉浸感,通过三维模型虚拟呈现的木雕都是真实存在的实物,前期数字信息资源库或当地博物馆为此提供科学严谨的依据。
与古老的木雕艺术面对面,这是一种美妙的体验。例如徽派建筑木雕楼以木雕规模庞大、制作精巧闻名于世,在此VR 纪录片中,观众不用再耗时费力去往实地,环顾四周便可以观察到木雕建筑群中任何一处木雕作品。
(2)全息影像
木雕工艺品是独立的个体,作用是装饰空间布局,表达人们的精神追求。这类艺术品往往意境悠远,可使用全息影像技术,在线下博物馆立体呈现给观众。设置幕布投影,结合动态处理软件,绘制彩色插画,木雕与动态插画两者结合,生动逼真的形象从古老的木质纹理中苏醒,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
2 线上数字博物馆设计研究
线上数字博物馆主要分为数字化展馆和用户自主管理。开发出这几大核心板块,涵盖图像、文献、视频、三维模型等多重信息,观众可以实时获取最新展览、社交活动公告。还可以借助数字博物馆提供的个人平台,与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关联,即时发布照片或评论,与其他木雕爱好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结合木雕的社会属性,为大师和爱好者提供网上交流平台。设立“木雕论坛”,可以进行艺术品交易。但是该板块与数字博物馆的科技特性关系不大,可作为附加内容或是制成链接,另设网站。
针对大型木雕建筑,设计全景漫游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普通视角或者VR 视角,在VR 情景里,通过推、拉、摇、移等操作与文物进行互动,领略木雕工艺品的万千气象。
动画短片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形式,通俗易懂还可以教化观众,符合博物馆特性,放在线下实体博物馆和线上博物馆都十分合适。
结语
本文以木雕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为出发点,梳理了木雕工艺品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美学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成线下线上两个方向,各自探索具体的数字化实现步骤。其中还重点讲解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领先的科技手段,为木雕艺术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打开新思路,为今后木雕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