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保护窟檐的探讨

2018-04-01赵希广元市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四川广元628009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摩崖试验段保护性

赵希(广元市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四川 广元628009 )

一、千佛崖摩崖造像概况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始凿于北魏晚期,是四川规模最大的石刻摩崖造像群,是古蜀道上一颗闪亮的明珠。1961年千佛崖摩崖造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崖窟龛重叠分布,密如蜂巢,最多达13 层。摩崖造像南北长388 米,最高处距地面45 米,现存有848 个龛窟,5000 余尊造像。

二、摩崖造像病害分析

千佛崖摩崖造像岩层主要为砂岩,岩质遭受风侵雨蚀,容易风化、起壳、剥落。其病害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雨水,尤其是暴雨导致龛窟渗水或潮湿;大风导致龛窟造像在风的吹蚀、磨蚀下呈粉末状、颗粒状剥落,部分龛窟造像甚至剥落殆尽,失去文物价值;西晒及温差导致的涨缩加剧了对崖体的破坏。

据最新一期的监测报告:缺少通风导致千佛崖区域呈现极高湿度;文物表面热应力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和空气温度;只有对降水进行干预控制,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弭或降低千佛崖摩崖造像表面病害风险。因此,千佛崖的窟檐形制及功能需集通风、挡雨、控制温湿度几项功能为一体。

三、保护性窟檐

1、修建保护性窟檐的意义

千佛崖保护性窟檐的修建是为了减缓外界环境变化对摩崖造像产生的影响,降低雨水、风、阳光、积尘、生物病害等因素对其产生的破坏力。千佛崖保护性窟檐形式多样,其建筑形式因石窟环境和修建年代的不同有所差异,但从材质上来说,主要分为石质、木质、钢结构三类。

2、自然岩体窟檐

自然岩体构成的窟檐以石窟本体材料营造庇护空间,形态自然,因地制宜,在效果上与摩崖石窟浑然一体。岩石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也远胜木材。但千佛崖大部分龛窟进深较浅,窟檐出挑不足,防晒防雨作用有限,龛窟及造像长期遭受风雨侵蚀,已逐渐开始风化剥落,雨季时节,岩壁雨水、甚至泥水俱下,影响龛窟造像的安全。自然岩体窟檐是千佛崖摩崖造像最基本、分布最为广泛的窟檐表现形式。

3、悬挑式木质窟檐

悬挑式木质窟檐是人工窟檐常见的一种形式。檐口不设柱也不设墙体,形式简洁灵活,对视线遮挡小,利于采光通风。悬挑式窟檐尺度、自重较小,对造像岩体的负担较小。但因为结构基础接触岩体,甚至需要在岩体上打深孔,对岩体有破坏性。如果窟檐的出挑不足,对石窟的保护作用则十分有限。

悬挑式木质窟檐有以下几点优势: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能立竿见影解决雨水对龛窟和造像直接漂淋的问题;对造像和龛窟内环境干预少;风貌比较协调。不足之处在于只能局部实施,保护的龛窟数量有限;不能解决阳光直射和大风问题。

4、钢结构窟檐——千佛崖摩崖造像保护建筑试验段

(1)实施必要性

不论是自然岩体窟檐还是悬挑式木质窟檐,虽然工艺简单、效果立竿见影,但都只能局部实施,防治病害的效果有待加强。为了进一步减少千佛崖摩崖造像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探索千佛崖摩崖造像窟檐保护建筑形制,千佛崖博物馆委托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针对千佛崖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整体解决方案。

这个方案要能有效的保护文物;防止风、雨对摩崖石刻造像的进一步破坏;建筑使用的材料是轻质的、可逆的;建筑外观简洁、美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按照以上四条基本原则,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于2010年启动了设计工作。

(2)设计理念

在我国十多年来的文物保护工程中,不仅遵循着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且更加注意不改变石窟“环境原状”,包括崖壁、岩体、窟群微环境等。首先,通过合理的结构与构造设计,确保保护设施在为摩崖造像遮风挡雨的同时,仍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以不剧烈改变摩崖造像所在环境的方式阻止相关危害因素的影响。其次,采用可逆性的整体保护则是充分考虑了千佛崖窟龛细小密集的本体特征的结果。

由于整体解决方案体量大、投资大且缺乏科学的观测数据支撑。为了谨慎起见,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批准同意在千佛崖北段龛窟较少,又相对集中的区域作进一步的试验,同时各种数据监测一并进行。通过两到三年的监测数据对比,再来讨论该方案是否实施。

(3)保护建筑试验段保护效果

千佛崖保护建筑试验段从设计到实施历时六年,于2015年底全面竣工。最终落成的保护建筑位于千佛崖摩崖造像核心保护区最北端,高23.29 米,长39.35 米,面积470 平方米。

优点:保护建筑的北侧基本封闭,隔绝了对遗产地构成最大威胁的河谷风;在半封闭的部分,通过开口的设置有意识地设计了空气的流动方向,原则上是减弱而不是隔绝。建筑采用钢架结构为主体,以具有地方特色的陶瓦作为屋顶和墙面的主要建筑材料,天然、无辐射、色泽温和、不会带来光污染,且其质感肌理具有历史感,与摩崖造像所处的历史环境并置在一起并不显突兀。该保护建筑既起到遮蔽风雨、减轻阳光直射、减弱风力的作用,又能有效地保证室内空气正常流通,达到最小干预环境的目的,同时又很好地解决了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问题。

缺点:在雨季尤其是暴雨较多的夏季,雨水飘零严重影响了游客参观体验。另外,极富现代感的钢结构建筑外观也在业内引起不小争议,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保护性窟檐理应与摩崖造像的厚重历史背景相协调,采用仿古建筑形制更为合理。

(4)文物环境监测系统

为对比保护建筑试验段工程前后窟龛微环境和气象环境的变化,评估保护建筑对文物本体的保护效果,国家文物局要求对文物的保护性工程进行监测,评估保护性工程是否达到设计及实施的效果,避免保护性工程实施对文物本体造成二次破坏,以及保护建筑的建设可能带来的窟龛内湿度变化等负面影响,确保文物安全。

2015年,千佛崖博物馆建立了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文物环境监测系统,作为千佛崖保护建筑试验段的配套项目,对摩崖造像小环境、保护建筑试验段小环境、重点部位龛窟温湿度、岩土水分、风速风向、风化程度及裂隙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监测,在分析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评估保护建筑试验段工程对文物本体的保护效果,为千佛崖窟檐保护建筑提供决策和依据。

经过一年的在线监测,通过对比保护建筑内外的一系列监测数据的变化对建筑的保护效果进行了评估。得出以下结论:保护建筑试验段将在长时间周期内通过平缓每次温度、含水量变化的幅度,减缓经年累月的微小破损积累、纾解应力应变循环导致的岩体结构“疲劳”,最终延长石窟文物寿命。

四、笔者思考

石窟寺保护性窟檐的修建要综合考虑到石窟寺所处的水文、温度、湿度等各方面的条件,结合当地实际,修建符合石窟寺实际的保护性窟檐。针对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通过近三年的监测表明,与其它形式的窟檐相比,保护建筑试验段所采取的钢结构形制在对文物本体的保护上效果显著,但建筑外观、体量以及幕墙形制有待商榷。因此,在进行下一步窟檐设计工作中,我们倾向于延续这种轻质、可逆、且保护效果好的钢结构建筑,但在外观上使其与整个摩崖造像更加协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设施、设备,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满足保护文物的需要,满足参观需求和可逆即可。

猜你喜欢

摩崖试验段保护性
西狭颂摩崖石刻
跨声速风洞槽壁试验段流场品质提升措施研究
摩崖石刻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南行唐北界”摩崖石刻考察图辑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Ⅰ标基坑监测及结果分析研究
HL-2M真空室试验段制造工艺技术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