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微博对传播的影响

2018-04-01王菲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传播者传播方式博客

王菲(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一、微博的定义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又被称为“微博客”或“微网志”,它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并公开发布的简短微型的文本。最早起源于美国,在中国被翻译为微型博客,有新浪微博、搜狐微博以及腾讯微博等,以新浪微博最盛。它是基于互联网web2.0和web3.0技术的一种网络应用和手机应用,通过虚拟的社会网络关系,以迅捷的广播式传播方式以及短小的140个字符以内的传播内容达到实时传播、获取信息、人际交往等传播目的。

二、微博如何兴起与发展

微博得益于发展成熟的互联网,互联网使得媒体机构信息得以广泛传播,信息时效性也得到保障,同时它对受众的文化要求低,对传播者本身要求也很低。博客,尤其是微博传播对传播者的要求大大地降低了,“建立博客,无需网络技术知识,只要有表达欲望,会打字,就可以开设博客,几乎属于零门槛,这就让让众多潜藏在我们周围的人们打开了自己的网上书写乐园,开启了个人书写的新时代。相比以前的门户网站新闻媒体传播,博客传播无需任何认可,无需太过高深的技术,就可自由的按照自我意愿发表文章”[2],博主的自我意识得以不受任何阻碍地向外传播,也使传播过程中全民参与得以实现。另外,手机对微博的信息传播具有催化作用,微博的兴起同时也使得手机用户增多、3G技术的推行和移动资费的下调,这就实现了通讯媒介与广播媒介的融合。

“微博的高速增长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1.微博使用简单方便,传输性效率较高;2.微博的使用形式与热点内容相互作用促成微博的高速增长;3.微博不仅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体,通过关注与被关注,用户从某种程度上能将现实社会关系移植到微博上,相比于SNS的双向认证机制,微博采用的是单向的关注和被关注 关系,这种形态使得微博上用户既能建立起以现实生活中亲朋好友为基础的强关系,同时也有基于共同兴趣爱好,共同行业等因素建立起来的弱关系。”[3]

三、微博进行传播的方式

在微博传播中,用户可以通过@功能(在用户名前加上@符号,可对被@用户进行消息提醒)进行信息转发,能够随时提醒对方,也能在分享传播的时候引起被转发用户的注意,从而与其他用户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种交流互动的关系,这就给用户创造了一种开放的社交关系,扩展了用户之间交流的机会,但各自又保持了完整的信息。微博还有另外两个鲜明的特征:社会各界名人成为意见领袖,不过虽然大量的名人在微博上成为意见领袖,但是微博传播中的种种特性证明,普通大众才是微博传播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没有这些大量粉丝的存在也就无从谈起微博传播的各项功能。因此,也有学者将这种成为意见领袖的发言定义为精英话语,其他普通大众的言论则归于草根受众的意见表达。此外,微博平台还成为成为民众舆沦聚集地。

四、微博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一)微博“改变”传播内容

微博传播内容具有简短性和即时性。由于受微博字数的限制或者提倡一句话传播其内容主要在于抓住每天忙忙碌碌、快节奏生活着的人们随时随地的片言片语,从而满足人们在高压生活状态下对于信息传递快速、简短、零碎化的心理要求。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内容的简短性而造成大多数微博信息的无意义性,大多微博都是关于日常生活的琐碎(如年轻人非主流的无聊自拍)、热议的娱乐新闻、幽默搞笑的见闻等等,使得传播内容更加生活化。但也有少量迸发着思想光芒的精干短小的话语,富有哲学光芒。微博传播的简短性也决定了微博传播的即时性特征,这体现在无数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身边发生的事情,以简短的,不需要过多修饰的词句发布在网上,而不受任何传统媒体的把关限制。传播内容更加宽泛,更加自由。由于人们渴望表达自己,也由于微博没有一个把关人,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信息筛选播报,人们在发布信息、转发和评论的三种功能上的最优化利用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拓宽了传播者与受众的视野,使得内容有了创新性与可看性,尤其图片的发布更使得直观性和可看性得以实现。

(二)微博改变传播方式

微博使传播大众化、快捷化,也使传播信息碎片化。“碎片化(fragmentation)愿意为完整的东西打散为诸多零散的碎片,该词见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文献中,诸多后现代理论家拒斥所谓世界观、元叙事、宏大叙事和整体性等现代性社会现实的一个关键概念。在传播学领域,它是描述当前社会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性说法。新技术使传播平台和媒介形式多样化,由此带来信息的多元化和文本的碎片化,同时传播实践也散播的、碎片化的主体。”[4]

微博带来的传播信息碎片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是技术与传播的结合,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促进传播内容的多样性,带动受众的参与积极性,传播更多正能量。当然能否处理好二者关系也关乎传播过程中道德与人文关怀的底线。

然而微博这种“背对脸”的传播方式使得这些信息在虚拟的社区环境中以半广播的方式发布出去,而进一步加强微博传播的即时性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微博成为了发布新闻,尤其是世界性新闻,最早最快的途径。微博使得传播内容丰富多彩,从个体表达到大众传播的转变——传播的内容发布完全掌握在传播者的自己手中,是不折不扣的个体表达和自我传播。微博这一自媒体使得自我传播得以实现并昌盛。微博还使传播平民化、私人化、自主化,特别突出了自媒体(We Media)的特征。“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5]

(三)微博混淆“视听”。微博所呈现的就是一个和现实环境之间存在差异的拟态环境,微博的发布以及附带的图片和视频给受众提供了具有现场感的社会认知环境,也导致受众很容易混淆拟态环境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界限。因为一般情况下,受众会错误地把拟态环境当做是客观的现实环境。“对于受众而言,受众因为多数情况下无法直接获得客观现实,所以需要通过微博这一媒介来获得相关信息,而这些相关的信息来源于现实。由于传播者也受到成见的影响,经过微博传递信息给受众时信息已经发生了折射,而受众只是将这些已经发生折射的现实当做是‘现实’。”[6]

五、结语

微博具有开放性强、更新速度快、使用方便、内容短小精悍的特点,使信息传播进入即时传播发展的新阶段。微博能够实现用户自我生产内容,同时实现了网络和手机的短信连接以及与其他社会媒体的超级链接,是首个将互联网与手机等多种新媒体真正相结合使用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它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内容、传播格局和传播方式,使传播平民化、私人化、自主化,特别突出了自媒体(We Media)的特征。它还为人们快速提供更大的发表意见、咨询和传播的空间,从而拓宽了传播者与受众的视野。但是微博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小视,怎么样去避免这些负面影响,如何发挥更多的正能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和媒介管理问题。

猜你喜欢

传播者传播方式博客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博客天下
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忠诚传播者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