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第三极》看纪录片创作的镜头使用问题

2018-04-01高恺旋兰州财经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第三极青藏高原航拍

高恺旋(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第三极》是央视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打造的又一力作,依托青藏高原的自然风貌,讲述地球最高处人类生存的鲜活故事,是以国际化叙事方式,戏剧化,快节奏的风格展现人与自然相处奥秘的人文影像考察。

作为一部涉藏纪录片《第三极》打破了以往涉藏纪录片的桎梏,不仅仅展示了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更加深入展现人的心灵高度。整部片子画面奢美,节奏明快,故事性强,镜头语言丰富,满足了大部分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好奇心。

一、小处着眼,拍摄精细考究

《第三极》是中国首部4K超高清大型纪录片,拍摄手法也极尽精细,风格多样,高空拍摄、延时摄影、高速拍摄充分展现青藏高原雄迈辽阔、恢弘壮丽的自然风貌。

(一)俯仰结合,突出整体美感

相比南极北极,青藏高原是唯一有人类生存的极地地带。远古的地壳运动造就了青藏高原壮观的地理环境。为了展现青藏高原如此独特的环境特征,摄制组赴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地区实地考察取景。在拍摄时使用俯仰结合的拍摄手法,展现高原近看成山,远看成川的地理特点和高原自然景观。

经过长时间的地壳运动青藏高原形成了6个亚高原区,高山大川密布,宏大壮阔,在展现这些特点的时候摄制组运用广角俯拍,用飞行器航拍连绵山脉,滔滔江水,同时又用长镜头特写仰拍的手法来表现峻岭谷地之间的险峰、叠峦、飞云、奇木,使得峰峦纹理、云翳气丝、林木枝桠等均清晰可见,全面有力地展现青藏高原险奇壮丽的整体风貌。

在纪录片第二集《一方热土》中择取了黄河源头卡日曲、“中华神山”昆仑山以及川西雪原等若干地理景观,使用直升机鸟瞰航拍、制高点半周俯瞰、主体目标元素填充等全景镜头摄录方式,灵活运用了多种构图手法。譬如,在对黄河发源地的高原地区进行全景呈现时,就先借助小型直升机架设超清画质摄录仪,从黄河源头的卡日曲开始拍摄,巍峨耸立的皑皑雪川起伏连绵、淙淙流淌的山涧清溪蜿蜒曲折、翻卷浪花的河流交汇涌动、尚未消融的雪块悬浮飘荡、岿然入天的群山整齐排列,虽然对于这些景观的摄录,只是以俯拍视角进行整体呈现,然而其清晰细腻的画质、平稳明艳的画面,却将青藏高原所独有的瑰丽美景尽收眼底,给人以壮阔豪迈、昂扬不息的视觉震撼冲击力。

为了讲述夏尔巴人采集喜马拉雅悬岩蜂蜂蜜的故事,先使用航拍器俯拍喜马拉雅山脉,山顶积雪常年不化,山脉连绵不绝,画面干净明亮,虽是巍巍高山,但是依旧给人神圣平静的心理感受,随后航拍镜头又推进到深藏在山脉之中的一条条沟壑,并在制高点用固定镜头俯拍夏尔巴人的居住地——陈塘,采蜜人在悬崖边上采集蜂蜜,河谷之中两条江水汇聚,波浪翻涌、滔滔不绝,场面壮观震撼,也传达出采蜂蜜的艰难和惊心动魄。

(二)光影交织,讲述小人物故事

《第三极》是一部以摄像艺术增强视觉表现力的精品之作,精美的画面不仅取决于青藏高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更得益于摄像技术手法的演绎。整部纪录片讲述了30多个故事,娓娓道来青藏高原所独有的坚韧、善良、智慧、友爱的心灵制高点。

纪录片中不仅有青藏高原莽苍雄浑的高原美景,渺远壮阔、粗浑激荡的视觉效果,还有以朴实、简单的拍摄视角,真实记录了藏地居民悠闲自得的日常起居片段、充实紧凑的劳作丰收场景,金黄色的石滩上身着暗灰色皮袄的牧民穿梭于灰白色牛羊群,早起上学的孩童仰头争看五色日出,牛羊结队点缀在深绿色的草场之上等,让观众感受到古远空阔、雪雾的山地原野上,各种亲切温馨的人与物,这种直观的视角表现,配合光影效果和画面帧幅增减,每每能够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第五集《大山儿女》中,想要爬上珠穆朗玛峰的扎西在山下仰望珠峰,与出家修行的父亲面对着远方的夕阳映照下的雪岭,云雾缭绕间,一缕缕日光穿透其间;在米林的深山里,珞巴族老猎人一直努力把民族的文化传承给正在上学的小孙子,斜阳下老林东编织竹筐,挽弓射箭,爷孙二人行走的影子拖得很长;临窗而坐的嘎玛德勒指导弟子们唐卡绘画,光影交织,塑造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

在苯教、佛教、印度教共同认定的世界中心——冈仁波齐,送水工次旺磕长头转山坚韧而又虔诚,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画面中次旺沐浴着穿过神山之王——冈底斯山的日光,神色虔诚,套着布鞋双手合十行礼,五体投地,远方明亮的雪山投下的影子覆盖了蜿蜒的转山小路。摄制组充分调度了光线对于展现人物形象的独特作用,既有画面明亮的大全景,又有逆光勾勒人物的特写,观众从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种虔诚,这种坚韧和虔诚正是《第三极》想要传达出来的。

二、画面奢美,镜头语言传神

人总是追寻着未知的神秘世界,所以西藏成为那么多人渴望去的地方。近几年来,涉藏纪录片也不断涌现。青藏高原年日照总时数2500~3200小时,雪山连绵,《第三极》也充分呈现了青藏高原浑然天成的恢宏壮丽之美,整部纪录片六集用丰富的镜头语言讲述了生长在这片神圣之地的人们如何与自然相处,揭示青藏高原的种种奥秘。

(一)延时摄影和航拍呈现极致画卷

当下的很多纪录片要么只追求画面的极致美丽,要么追求故事性,《第三极》综合了这两个方面大量的使用延时摄影和航拍镜头让观众深深的被吸引,并且在极致的观感之余还能对故事和人物印象深刻。

蔚蓝如洗的苍穹,雪片飘舞的起伏山脉,草木萌生的峰峦,纵横穿梭的河湖,泛着碎金光泽的河水,碎石堆积的寂静滩岸,《第三极》呈现着青藏高原恢宏壮丽的整体美感。整部纪录片分为六集,分别为《生命之伴》、《一片热土》、《高原之歌、《上善之水》、《大山儿女》和《高原相遇》,并且还有电影版。在影片开头,连续的远景延时摄影镜头奠定了片子宏大的基调,富有气势。高耸的山脉,蔚蓝的天空,棉花般的白云,低低的地平线,展现了高原优美的风景和“第三极”独有的风情地貌。这些景物大多为静物,因而多使用运动镜头,静中有动,使画面内容更丰富。虽然高原航拍难度很大,摄制组依旧克服条件,呈现出青藏高原高远辽阔,恢宏壮丽的整体美感,而在拍摄运动的景物时,比如飘动的云海,流动的河水,则采用固定镜头,动静结合,画面富有诗意。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河网密集,为亚洲许多著名大河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等。奔涌大江,滔滔河水从航拍镜头中看去尤为壮观。第一集《生命之伴》中,黑颈鹤飞向远山,接连几组航拍画面明亮唯美,远山连绵,积雪封顶,群鹤翱翔,大全景航拍画面震撼人心,传达着黑颈鹤飞跃雪山的坚韧并且昂扬姿态。

(二)镜头语言用行走感知世界

《第三极》的故事性很强。影片特别强调故事,以至于愿意牺牲一定的知识全面性。六集纪录片30多个故事的讲述,短平快的叙述方式让镜头语言在在表意上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第三极》不是了解青藏高原的教材,不是地理考试的标准答案,而是一扇了解高原的窗口。影片将以一个又一个好看好听的故事,让观众对世界的第三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产生理性的思考。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纪录片的创作在观念和制作手法上运用“跟踪纪实”手法。这种单一创作手法,在维护纪录片的真实性的同时,也给纪录片带来了硬伤。许多纪录片因为叙事结构单一;在拍摄手法上被一些观念束缚住手脚,只能够被动的跟拍或抓拍;在后期制作中,墨守成规。导致纪录片的冗长、琐碎和整体质量的下降,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观众。《第三极》保持了自《舌尖上的中国》传承而来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交叉叙事和丰富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个生动传神的人物故事。第一集《生命之伴》讲述人与动物相处的奥秘,在青藏高原,人类与动物,建立起了互相需要和信任的关系,藏族人的文化传统,也为保护野生动物创造了天然的基础。在这一集中有善良农妇救助黑颈鹤的故事,有救助风雪中小狼崽的故事,还有青海牧民寻找藏獒的曲折。

藏族人相信放生一只羊能够化解疾病和厄运。纪录片在讲述放生羊的时候,从挤羊奶过渡到选羊,先是用大全景穿插特写镜头,最后定格到羊群安定依偎,远山连绵,碧空如洗这样一幅画面;选羊仪式庄严,大特写对细节的展现淋漓尽致,极地星空延时更加凸显神圣色彩,随后一个摇镜头接一个固定镜头将视角转向拉萨,次旺老人和他的放生羊“次仁”的故事由此展开。固定镜头中一个老人和一只羊一前一后,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走在人潮拥挤的转经点,相互为伴。次仁伫立凝视转经、朝拜的信徒,用大特写和镜头慢放展现次仁眼中的世界,营造神圣的氛围。似乎每天陪着次旺去转经已经成为习惯,在次旺生病之时,次仁显得焦躁不安,拒绝与其他人接触。在故事的结尾,次仁老人带着次旺站在山上看山脚下的拉萨,镜头从天空摇下是一人一羊的背影,以及偌大的城市。在天地面前,人和动物都是渺小的,人和动物的故事仍然在继续。

自2013年年初正式筹备至2014年7月,四个摄制组总计拍摄400多个工作日,行程遍及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青藏高原的50多个不为人知的秘境。摄影师孙少光说,现实中有太多的颠沛流离,用行走感知世界,你会发现生命还有另一种意义。

三、节奏明快,剪辑精细

《第三极》满足了现代社会观众挑剔审美标准,不仅在拍摄的时候取景精细考究,更在后期剪辑上体现独特手法。最佳剪辑点带动节奏和快镜头慢镜头结合,适合现在人们快节奏的阅读和观看习惯。

过去,我们的剪辑多是以镜头为单位,但事实上,我们的剪辑还可以帧(格)为单位。随着影视文化的日新月异和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剪辑思维和手段已经今非昔比,镜头的最小时间单位是帧(格),在剪辑时每帧(格)都是有意义和作用的,《第三极》中所运用的大量延时摄影镜头和慢镜头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在航拍快镜头推进中,领略青藏高原群山巍峨,连绵不绝;欣赏碧空蓝天,风起云涌;惊叹高原壮丽,天水一色,在慢镜头中看赛马节骏马飞驰,紧张刺激;感受磕长头庄严肃穆,心灵虔诚;体会开耕节载歌载舞,祈盼丰收。

快速剪辑可以影响影视画面的动作细节以及艺术情绪节奏,也可以营造特技效果等等,以情绪积累作为镜头剪辑点选择的主要组接依据,也就是以寻求剧中人物情绪与观众情绪的最佳呼应点为主要衔接点。因此,对剪辑点的选择要非常精确,哪怕一帧(格)的误差,都会影响镜头转换的流畅。

高原的土地出产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阿嘎土,第二集《一方热土》中林周人打阿嘎载歌载舞,淳朴的歌声和木夯打击地面的声音汇集在一起,节奏鲜明。这一段的纪录每一次的镜头切换都在鲜明的节奏上。打阿嘎欢快热闹的场面极具感染力,藏族人民的热情和张力混着朴实的欢歌笑语在镜头转换节奏上迅速带动观众的情绪走向高潮。

在当惹雍错在欢庆开耕节之余,八十岁措姆还在担心自己的双胞胎姐姐,画面中慢镜头展现人们的欢欣雀跃,蓦地镜头转换,慢慢摇起措姆安静的坐在一群孩子中间,随后又转到旺姆的修行之地,转换之间环环相扣,画面恰到好处。双胞胎老人在当惹雍错湖边讨论摄像机为什么要拍她们两个的对话,用近景和特写的相互转换将观众带入情境。

《第三极》用国际化的纪录片拍摄手法,呈现了青藏高原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之美,在展现青藏高原美不胜收的独特地理风貌的同时,讲述了30多个动人的平凡故事。是全球迄今最全面的西藏自然人文影像考察,用多样的表现手法配合先进的影像技术传达心灵及情感那不可思议的高度。

《第三极》制作从小处着眼,拍摄考究,故事化表达是《第三极》的一大特色,小人物的动人故事交叉叙述。拍摄足迹遍及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青藏高原的50多个不为人知的秘境,画面奢美,镜头传神,拍摄手法也极尽精细,风格多样,高空拍摄、延时摄影、高速拍摄充分展现青藏高原雄迈辽阔、恢弘壮丽的自然风貌。节奏明快,剪辑精细,《第三极》的讲述节奏快,高原的生存节奏缓慢但生活差异极大,以比较快的节奏来讲述所有的故事,既体现了高原的丰富性,也适应现代观众快节奏的观看习惯。

猜你喜欢

第三极青藏高原航拍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航拍巴彦呼硕
为了让青藏高原的天更蓝、水更绿、草原更美
航拍,苍穹下的醉美视角
难忘的航拍
保护“第三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航拍中国》美得让人想哭
绘制西藏纪录片类型的新图景——《第三极》《天河》的纪录精神大转变
文化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第三极文化” 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