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画创作中技法的运用浅析
2018-04-01赵立东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赵立东(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一、相关概念的介绍
(一)国画
简称“国画”的中国画古名“丹青”,类属传统的绘画艺术领域。中国画就应用技法角度来说,可以划分为兼工带写、工笔、写意等类型,而就创作题材层面来说,则可将之划分为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同题材。各种类别的国画又能够展示出为差异巨大的艺术效果和价值,观赏者乐意借助于掌握和了解相应类型的国画的诸方面知识来感受到画家在创作时的情感。“以形写神”长期以来都是国画创作的最常见指导思想,在效果上一方面讲究“形神兼备”,另一方面对“神似”更加重视,对画面的意境借助于真实的场景作出相应的渲染。在塑造画面意境方面,这样的活动也是颇为重要的,借助于表现和制作等方面不同的技法之使用,可以展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能够展示出各局风格的创作特色。
(二)国画创作
作为一种活动的过程,国画创作是主要是借助于画纸这一载体,将线条用笔墨作出简单的描述,由此来借助于美术工艺、表现技巧之类有效地加工和修饰画面中线条,由此便可以构建起艺术内涵、审美价值兼具的相应艺术创作。画家开展中国画创作活动的过程中,应看重依据各种表现手法——如线条勾勒、运笔速度、意境铺设等一系列技巧等都可以很好滴帮助表达画面审美——这可以理解为传神表现之一。“传神”这一词汇,所体现的便是对话中一系列内容的“神”以相应的形式加以传达,并在这一过程中展示出艺术家所具备之精、气、神。而其间的情感表达方式、而作为画家,其使用的画面表现办法则是千差万别,在整个创作活动中,下笔往往会有轻重缓急之分,以挥洒笔墨的办法,可以很好滴构建起画面的神态之所在,展示出与之有关的趣味、韵味等,由此来体现出表现力和观赏力于国画创作活动之中。
(三)制作与表现技法的内涵
在所开展的国画创作活动中,画面中的“意”和“神”往往要以“饰”和“形”作为展示载体,而这一活动又是要借助于与之有关的制作技法来支持、描绘,如笔墨的选择办法方面上来说。画家会借助于“形”、“饰”两方面活动来展示出“神”、“意”的办法为数不少——而这却又不是每种方式都有“应用机会”,画家的想法和情感也不可能保证被其所采取的办法作出真正意义上的表达,故而在表现技法上做出相应的取舍是很重要的行为。此外,创作者中表达的情感和重点各有个性,笔法轻重缓急也有彼此不同之处,而墨色也可分出众多种类——这些都会使得画面艺术风格变得多种多样。故而,画面描绘技法中应特别体现出下笔的方式和墨的浓淡、干湿等方面的差异。
二、技法在国画创作中的实际应用
(一)用墨
不同的墨色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效果,故而,画家在使用墨色这一过程中应从相应内容出发加以赋色。中国近代画家黄宾虹先生曾在其作品中对墨的使用方法作出很明确的总结和分类,从而提出国画创作中墨法分为淡、浓、宿、破、积、泼、焦等众多种类——其中浓墨之极为焦墨,以其勾勒、点耀等作用来凸显其中主要内容,如此可以保证画面进一步“醒目化”,使得欣赏着能够在其中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自由地流淌、渗化墨水于宣纸上的技法为泼墨,其主要用途在于构造画面结构,随后在创作中以笔来整理、补充墨法,若是可以保证墨色可以被正确、合理使用,由此来保证画面展示出“骨肉”之感;逐渐渍染、由淡而浓、由浅入深地使用墨为积墨,若此法能够获得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展示出厚重、苍辣之景象,从而提升物象的立体感和质感;“浓墨破淡墨”、“淡墨破浓墨”等形式的破墨讲究的是充分体现出浓淡之间的“画面层次”;以“水少墨浓”作为主要特征的宿墨,多用于产生“画龙点睛”之效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画面上线条的质感;而利用墨的深浅而运用的浓墨、淡墨等之用途则在于相应意境的塑造。
(二)用笔
以用笔勾勒线条问主体的国画创作中,从用笔动作角度出发,用笔的方式可以划分为描、揉、和、颤、擦、勾、勒、点等,而按照用笔方向划分,其则可以划分为中、侧、逆、拖、飞白等笔锋。此外,运笔方面则讲究“大块为面”、“长侧为线”、“短侧为点”——由此,画面中大多数点、线、面都是讲究“有机结合”——即所谓“指实掌虚”。画面描绘活动应是一气呵成、随意洒脱的,而不应反复涂描,由此,方可保证充分体现出创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意韵。在创作国画这一过程中,对运用笔速也有为数不少的要求,若是笔速存在各种形式的运用方面之差异,则其所表现出的情感传递办法也会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若是用笔速度较快,则会造成物象表现干枯的状况,以至于形成苍凉、久远之感;而若是笔速运用过缓,则会因为画面的物象变得进一步圆润、充实,而使人感受到静谧、舒适。
(三)意境营造
第一,在物象的取舍方面,唐朝人王维在作品中提出其要讲究和时辰、季节之间的彼此符合——如在春季,应展示出水如蓝染、山色渐清、雾锁烟笼、长烟引素的景象;而夏天则应给人以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瀑布穿云、幽亭近水的感知;秋天则应最大程度上体现天如水色、雁鸿秋水的景象;冬天的最主要特色应保证展示出借地为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的景象。
第二,在笔法、墨法、色彩的取舍上,若是创作者打算在其中展示出慷慨激昂、庄重肃穆的画面意境,则应最大程度上体现出笔法的苍劲有力、色彩和墨法的浓彩重墨等方式作出画面的重点展示,而若是打算塑造出优雅闲静、清新自然的画面,则应采取和上述取舍相反的措施。也正因如此,描绘的意境能够自取很大程度上对用笔、墨法、色彩等各方面的取舍产生决定作用——这自然应引起画家充分的重视,并在实践活动中对之作出合理运用。
三、技法的运用对国画创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创作要以“传神”作为主要创作目的,而并非对表现的过程作出太多的关注。就技法运用这一角度上来说,其可以保证画面效果形成各种形式的差异,并且在其中的运用中也应需要充分结合真实意义上的画家创作需求,故而应如何对效果加以传神的体现,方才可以算作画面描绘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目的。画家开展创作活动一方面需要绘画工具的合理使用,另一方面作为创作者也应具备相应的制作技巧、表现技法之类——由此来展示出国画创作中制作、表现等方面之技法的重要作用。
第二,作为画家,在开展创作活动之初,其构思应该和需要使用的技法相互结合,由此方才可以保证有效地融合内容与方法,由此来将想要表达的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这就很容易看出构思和立意等在创作过程中都会和技法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贯穿的联系,为国画的创作奠定更多的基础。若国画的创作缺少技法的指导,往往会使画家的作品迷失方向。
最后,画家需要按照国画自身具有的创作规律和原则进行创作,应该加强对这些原则和规律的重视,才能够使画面更加具有深度的内涵,同时也能够将国画的木质展现出来,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想要将画面的艺术效果完全展现出来,可以利用技法提升画家自身的审美理念和思想,使画面的传神效果更加突出。
四、结语
中国画在整个中国文化体系范畴中长期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借助于国画艺术这一领域的创作活动,进一步将传统文化所表现出的艺术特征和精神做出了很有效的弘扬和传承。在国画的创作中,画家可以利用不同的技法展现出不同的画面,然后通过融人画家的个人情感,使画面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