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及文化全球化观点的思考

2018-04-01高祝鑫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全球化

高祝鑫(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中说:“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可以说我们身处在一个娱乐无时不在,娱乐无处不在的时代。杰姆逊敏锐地捕捉到后现代社会的这种反常之处,在论文《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中指,出后现代主义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后现代主义产生于对现代主义经典的反叛,需从反对现代主义的动力上理解后现代主义;二是在后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文化边界的模糊或消弭,尤其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区别的消失。

一、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

后现代主义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之后迅速扩展到整个发达工业社会乃至全世界,是一种出自西方而又反现代西方的思潮。认为价值具有相对性和多元性,没有所谓的真理存在,反对固定的形式和规范,主张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使它至今仍不曾有精确的定义。与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主义注重个性化和自由化,作为对现代主义的内部反动,后现代主义批判纯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性与自由;追求个性与生活情趣,认同浪漫主义、个人主义,反对平庸与同一,追求时尚与生活的乐趣而无需把自己束之高阁。

后现代主义文化是一种以高度发达的经济为基础,依托发达的信息化技术,高度商品化的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新兴文化,是区别于传统古典文化和现代主义文化的文化形式。在杰姆逊看来,当代社会已经步入一种后现代时段,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前社会文化因子的各类组织出现了系列根本性的断裂。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揭示了一个社会过程,阐明了在当代社会,高雅和世俗文化间己无明显区别,两者原本所具有的分明界限也显得模糊;现代主义作品在资本主义的浸润下被侵蚀、改编甚至利用,而其原有的文化独属性和现实批判力也荡然无存;文化的商品化弱化了文化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和反思能力等多种文化转向。

二、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

(一)深度消失

杰姆逊认为“深度消失”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最基本特征。所谓“深度消失”,或者说是崭新的平面化、平面感,是因为后现代主义颠覆现代主义的主张,放弃对事物背后深层含义的探求,缺乏刨根究底、讲求真理的热忱。在后现代主义社会中,平面化、戏仿化和自娱化的无深度模式正在兴起和占据主导地位,而那种高尚的、源于生活的深度逻辑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后现代主义作品也因此被理解为无思想无深度的字、句的堆积。正如杰姆逊所说,后现代主义作品,“一般拒绝任何解释,它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在时间上分离的阅读经验,无法在解释的意义上进行分析,只能不断地被重复。”

除解释意义上的深度消失外,杰姆逊还阐述了时间维度上的深度消失,即消失于作品中的历史意义和历史感。后现代主义向传统、历史和连续性告别,从历史的深层浮上表面。不同于现代主义倡导尊重历史的观念,后现代主义的前提是与历史“决裂”。人们眼中没有历史,生活在充满娱乐、消费的当下现实中,甚至连基本的个体性、主体性都失去了,成为虚幻的、不断被流放的无根的浮萍四处飘荡。历史意识消失在后现代主义的普遍平淡和浅薄之中。

总之,深度逻辑作为现代主义的鲜明特征被后现代主义无情地抛弃,且“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整个当代社会体系逐渐开始丧失它保存过去历史的能力,开始生活在一个永恒的现在和永恒的变化之中,而抹去了以往社会曾经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保留的信息的种种传统。”

(二)主体消失

主体的消失,或者说主体的死亡、个体的结束是指在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向的过程中,主体发生转型。杰姆逊将这个转型归结为存在于现代主义的主体的异化被后现代主义的主体的丧失所代替。他认为,踏入后现代境况以后,文化病态全面转变,文化丧失深度归于平面,人被拉扯、撕裂为碎片,整个后现代主义境况可以用主体的灭亡来进行说明,即“主体的灭亡意味着‘自我’作为单元体的灭亡,主体解体后,再不能成为万事的中心;个人的心灵也不再处于生命中的重点。”杰姆逊认为,这种主体的“零散化”表面看来是人格、人性的倒退,但实际上反映出当代西方社会普遍的“个人”的堕落和个性的缺失。零散主体是为了摈弃这种沉沦,是对主体性异化、堕落的抗议和反抗。

(三)拼贴戏仿

身处于后现代社会,深度的缺失剥夺了人类主体性,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独特个人风格,更没有关于“主体”的感觉,于是想要创作出新作品而不可得,转而求助于往事重提。但是因为历史己经被后现代主义遗忘、丢失,于是只能凭着浅薄的历史记忆或者干脆复制、拼贴、抄袭,希望以此唤醒一种与这些对象相联系的昨曰之感。纵然在现代主义阶段也有模仿、复制,但这种模仿将个人意愿渗于其中,多了主动创造的色彩,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模仿日益被简单地挪用和机械式的堆砌,缺少创新动力,不带个人色彩,成为对原物不带任何价值增减的“拼凑”。“到了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社会俨然变成了一个由多方力量所构成的放任的领域,拼贴作为对多元风格的随意加以糅合的手法,在人们面前所呈现出的是一种虚假的创新,它从世界的多种文化中取材,向充满创造性生命力的博物馆中汲取养分,将其中所蕴藏的历史进行大杂烩,拼凑出今日所谓的文化产品。”

(四)文化商品化

后现代社会作为一个完全商品化的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张彻底打破了文化(主要是高雅文化)与商品的界限。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或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成为文化的主流。审美进入日常生活,就是形象从传统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圈层”中进入日常生活,就是形象的大规模复制和生产。可以说在今天,形象就是商品。

在现今这个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环境下,巨大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使人们希望得到娱乐和放松。而此时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走下了“神坛”,消融了高雅与平庸的绝对界限,变得大众化、平面化,成为标准化、商业化和量化的文化。规模化生产使其失去文化的创造性和新颖性,与“反思”、“批判”、“高雅”等词语相去甚远。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往往忽视人文精神,人文意义和社会价值,但是文化的大众化并不等同于文化的低俗化,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绝对界限的消融,后现代主义文化对一切的消解并不是无底线的走向极端,应该警觉文化极端商品化以及大众文化走向低俗化。

三、对杰姆逊的文化全球化观点的思考

(一)杰姆逊的文化全球化观点

杰姆逊把当代资本主义定位为晚期资本主义。这一阶段以文化殖民的方式进行霸权统治。他认为,文化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晚期资本主义经济全球扩张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而经济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是二者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具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美国大众文化和价值观在全球扩展。从文化层面来看,现在全球化的真正核心问题是全球文化发展走向同一个标准,即“美国化”。同时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略——美国文化大举侵入导致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价值下降,民族文化认同混乱,民族传统文化体系遭到破坏。

(二)对杰姆逊的文化全球化观点的思考

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制度等抽象、无形、可影响甚至决定他人偏好的“软性同化权力”对于同化“他者”至关重要。比起成本高昂而代价惨重的武力征服,运用隐蔽性较强的“软权力”同化“他者”,可以削弱他国的防范和警觉,消解他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使他国自发地追随,有效地降低维护霸权的成本。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汉斯•摩根索所言,“成功的帝国主义政策,不是征服和掌握经济,而是控制人的头脑”。杰姆逊所讲文化的全球化即文化的美国化虽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层面上解释颇有道理,但同时不应在全球化进程中忽略文化多元性、丰富性等独特属性。

文化全球化虽在加强不同民族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中使全球文化的发展走向了同一个标准,但并不能改变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全球化是一个普遍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民族国家又会坚守自己的民族性,使全球性与民族性二者融合在一起平衡了全球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张力。从杰姆逊对“美国化”的重视和强调中我们更应该反思“美国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对其它民族文化的侵入和破坏问题。

如今身处在全球化浪潮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越来越密切,这是必须面对的事实。曾经闭关锁国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既然无法躲避,就要努力面对全球化的挑战,积极地适应并融入其中,主动与其它文化进行交流与沟通。在文化的碰撞中,在不同文化的鲜明差异中,更深入的了解、更清醒的认识本民族文化特性,进而有效应对民族文化危机与挑战。唐朝对外奉行开放政策,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各国君臣、客商、僧侣、学者、工匠、医生等纷至沓来,相聚长安。盛唐文化就在这不断地文化交流与碰撞中,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营养,融聚为更加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这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文化自觉”历程被他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加强文化自信,加快经济发展,掌握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得到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全球化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全球化陷阱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