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2018-04-01李慧伊春市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伊春153000
李慧(伊春市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 伊春 153000)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 类对艺术的需求日益强烈。笔者认为改革开放的时代呼唤审美的道德 人。这样如何培养审美的道德人成为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诚然 自拨乱反正以来中国德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究其 根本原因在于功利主义德育观的长期存在所造成的德育工作缺少人文 关怀。艺术教育作为服务于人的教育, 在培养审美的道德人方面发挥 着独特的功能。德育工作要重新审视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才能使德 育成为真正关注人的哲学。
一、艺术教育德育功能的新认识
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艺术教育德育功能的认识主要局限于:一是艺术教育是德育的有效辅助手段;二是艺术教育是德育的途径。这两种 理解并非错误, 但远不全面和深刻。它强调的都是处于从属地位的艺 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没有真正认识到艺术教育自身具有独特的德育功 能。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德育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艺术教育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包 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二者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具有理论上的同构性。艺术教育和德育分属于不同 教育领域, 但终极教育目标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能够促 进德育的发展;德育又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二者是相互融 合、相辅相成的关系, 具有实践上的同构性。因此, 艺术教育的审美本质决定 其自身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二、艺术教育德育功能的体现
1、显性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审美育德 (1)促进个体自身发展。艺术教育在满足个体对真善美的需求基 础上促进个体发展, 表现为生理、心理、伦理三方面。第一, 生理上艺术 教育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全面开发和训练,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生理 基础。人脑左右半球分别执行着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思维方式。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提升人的审美能力, 更有助于通过艺术形式来提升 人的记忆能力、手部运动能力和促进右脑形象思维的开发。第二, 心理 上艺术教育有利于调节人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艺术教育通过艺术形 象使人获得审美愉悦体验。这种体验同时作用于人的知、情、信、意、行 等心理过程使其“既能共存, 又能相互配合”艺术教育协调心理因素 促进心理健康。第三, 伦理上艺术教育有利于个体审美道德人格的完 善。审美道德人格的完善是德育美学的最终目标, 即人的道德面貌具 有审美特征, 表现出和谐、个性、自由、超越和创造等基本特征。由于 “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艺术教育所造就的个体的审美道德人 格不再是对道德的拘束和压抑而是对人性的自由和解放。(2)培养创新型人才, 塑造人的个性。艺术教育能够促进人脑潜能 的全面开发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生理基础;还更易激发人的创造性 思维, 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以逻辑思维为特征的科学与以形 象思维为特征的艺术的碰撞点便是创造性奇迹出现的地方。例如, 爱 因斯坦在钢琴旋律的启发下发现了相对论。创造性与个性是直接互动 的关系, 能够开拓创新的人必定个性强烈而鲜明。歌德说一旦一个思 想和一种个性结合, 就会发生使这个世界几千年来都惊诧不已的事情。高雅的艺术能够塑造人的美好气质, 培养人的优美德性, 训练人的健全 理智, 磨练人的坚强意志力, 造就人的非凡能力, 造就个性人才。
2、隐性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立美德育 (1)理论功能。理论功能分为两方面:第一, 促进主体性德育的发 展。主体性德育是在德育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 教育者的主体性, 特别是发掘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并使两者的主体性有 机整合, 从而使德育成为主体性的活动。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主体 性。采用艺术性的德育方式引导人主动认识德美的规律和法则, 使德 美自由化成,这就促进了主体性德育的发展。这一方式通过立美德育 强化人的自我教育意识, 使人自觉向善的思想转化。第二, 充实德育的 隐性教育方法。隐性教育方法是利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人在不知 不觉中接受教育的方法。德育重在以理服人, 但德育的显性教育方法 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一定社会所推崇的人生价值、道德理想和信仰的准则和规范, 虽然很深刻, 对人性、德性的造就也 非常必要, 但如果它仅仅停留在抽象的理论体系或教义的说教中就会 显得苍白无力。然而一旦这些规范、准则通过艺术的手法以感性美的 方式表现出来, 就能唤醒和打动人的心灵。在这里, 笔者借用亚里士多 德的话说“艺术和人生不是偶然交织”。(2)实践功能。实践功能分为两方面:第一, 提高全民辨别美丑善 恶的能力,端正社会风气。艺术教育能够使人的美丑辨别力提高。正 如康德所说美是道德的象征, 美丑辨别力与道德分辨力是相通的, 随着 美丑辨别力的提高, 善恶分辨力也必然得以提高, 从而有利于人们自觉克服和抵制不正之风, 端正社会风气。第二, 激发奉献意识。当前我们 万众一心搞好地震后重建工作, 此时激发奉献意识尤为重要。采用一 些具有辉煌献身精神的艺术典型来实现立美德育能够激发奉献意识。5· 12地震中无数英雄牺牲自我保护他人, 在救灾中亦有无数英雄不顾 自身生命安危抢救他人生命。他们无疑是现实的奉献英雄。德育工作 者借助这些现实英雄的事迹更易引起人们的心灵共鸣, 激发奉献意识。
促进艺术教育与德育 的相互渗透。教育对艺术的关注不仅在于使人们重视艺术教育, 而且 在于将人生意义建立在美的道德境界上, 将科学与艺术、道德与审美同 时上升到人生境界的高度。理论上把艺术教育的审美立美理念贯穿于 德育研究中, 加强德育美学的研究。实践上摆脱功利主义课程观, 力求 使德育课堂富有艺术性和趣味性;还要借助艺术选修课提高学生审美 修养来辅助德育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文艺活动, 达到以美引善的效果。这样也就贯彻了社会主义德育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 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