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旅游开发对海南黎族原生舞蹈的影响
2018-04-01刘静静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刘静静(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一、旅游开发概述
(一)旅游开发的含义
旅游开发是指人们为了发掘、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致力从事的开拓和建设的活动。现代旅游业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产业体系,其涉及范围较广:其中包括人们生活中的餐饮、医疗、娱乐、艺术文化、商贸、房地产、农业、服务等多方面产业。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人旅游需求,各地方需要对自己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为合规划,开拓建设,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赏游玩,从而促进消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各种旅游资源被不断地开发,海南各地区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海南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生态也相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海南黎族舞蹈的传承也存在冲击和机遇。
(二)旅游开发的原则
1.特色性原则。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2.共生性原则。旅游项目与旅游项目的关系是共生的。即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涉及的共生性现象,该共生现象随着旅游项目的变化而变化。
3.网络化原则。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实际上,如果某地有独特性的旅游亮点,即使人为阻止也是不行的,游客还是会千里迢迢去游览。
(三)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
旅游开发活动是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规划,开发,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地精神与物质文化消费。我国不同的地区的旅游开发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有很大不同,但政府及企业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遵循着旅游开发的三大原则,秉承着科学发展观对旅游区进行资源整合,设计建设,使旅游开发活动更加的科学合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这样不仅能创造出独特风情的旅游项目,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拉动了区域经济増长,使区域的基础设施更加的完善,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
当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的重要方式后,民族民间舞蹈在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上有了大的空间和需求。在多种社会发展要素的刺激下,诸多传统民间歌舞的表演,开始打破时节性和空间性,剔除了先前一直保持的表演传统,开放性的演变为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海南黎族舞蹈在旅游开发之后的前后
变化——以《黎族故事》为例
(一)海南黎族舞蹈的构成
黎族舞蹈是由在海南岛中南部聚居的黎族人创作并流传的民间舞蹈,以体现宗教信仰、节庆礼节、劳动生产等等的形式,涉及范围包括祈神求福、驱魔祛病、生产劳动、社交娱乐、婚恋生育、丰收节庆等的一种传统舞蹈。每逢黎族人的庆祝节日及族人聚会,或者祭祀、婚丧嫁娶,黎族人都会跳起不同风格的舞蹈,主要分类亦以下三种:
1.祭祀祖先的舞蹈。敬祖舞、平安舞、祭神舞、求雨舞、驱鬼舞、招魂赶鬼舞、跳娘舞等。以上这些宗教色彩的舞蹈都属跳娘舞等。
2.婚嫁、喜庆性舞蹈。婚礼舞、丰收舞、打柴舞等。其中《打柴舞》较流行。打柴舞原为打竹舞,该舞蹈表现了黎族浓郁的风格及其民族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
3. 表现劳动、生活的舞蹈。舂米舞、钱铃双刀舞、围猎舞、椰壳舞、祝寿舞、盅盘舞、等等。
从以上三类黎族民间舞蹈中,使我们真切地感受了黎族人民的发展历史,看到黎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风情;同时也感悟到黎族这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及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魅力,黎族的舞蹈有着浓厚的黎族民族文化气息,代表了黎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精神诉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海南黎族舞蹈经旅游开发后的继承发展
民族民间舞蹈在旅游开发中被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旅游文化,而且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典仪到展示、从“娱神”到“娱客”、从实用到艺术鉴赏和传播、从自我表达到参与体验,民族民间舞蹈在旅游开发中逐渐构建了新的文化性情。
海南省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中,以文化建设为基础和核心。而黎族文化就是海南独有的原生态传统文化、也是海南文化的魅力。因此,在提升国际旅游岛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应大力弘扬黎族传统文化,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精品,为国际岛打造磁盘风情胡的文化形象。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团队打造的《印象海南岛》,虽然作品也清晰地呈现了大海、阳光、沙滩、椰树等海南元素 ,其中的《印象海南岛》并没有给人们留下太多的海南印象,这充分说明大海和沙滩并不能代表海南的本土文化特色。而《黎族故事》是由海南省歌舞团创作并演出的一部大型原创舞蹈诗。在编创手法上,在黎族民间原生舞蹈原有风格基础上大胆创新,并借鉴了现当代舞的表现手法,结合其他舞种的风格特点,突出了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该剧编导将传统的原生态舞蹈艺术和现代优美动听的音乐相融合,运用灯光艺术科技给舞台营造出绚丽的3D立体画面效果,再结合真实布景呈现出美轮美焕的舞台效果,传统的黎族民族服饰绚丽多彩,结合唯美动人的舞技,加上梦幻灵动的舞台空间,仿佛把观众带到了五指山下、来到黎寨,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黎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旅游开发对黎族民间舞蹈舞台化会使其本身的文化内涵有所丢失,但同时也会带来商业化的发展。正如海南黎族舞蹈在新时代的旅游开发的带动下,抓住黎族的独特风情魅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开展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演出、和民族风情景点来吸引游客,但同时旅游开发是否会让原生态的民黎族原生舞的风格慢慢的变"味"。此时,再赏析《黎族故事》,该作品并不是灵机一动,而是编导是经历过长时间的学习、采风、感受黎族原生舞蹈后,把植根于各黎族人民生活、劳作中的神采搬上舞台才形成的作品。因此,《黎族故事》不但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黎族的人文风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拉动消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黎族原生舞的形态,成为海南民族文化的代表作品。
三、旅游开发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一)提升社会对民族原生舞蹈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海南农耕文化渐渐被城市文化取代,这种文化的转变,不可避免的影响到黎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古老的黎族舞蹈是黎族社会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的反映,它的起源、发展、演变与黎族的各类习俗息息相关。现代社会, 海南黎族的文化产生了很大变化,仪式程序不断简化,传统黎族舞蹈的生存、传承发展的平台也随之逐渐缩小。另一方面,对城市化快节奏生活的追求,在舞蹈的发源地,由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或是传承条件,黎族的节庆文化发生了变化,黎族人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古老的黎族原生舞蹈孕育它千年的主壤,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而旅游开发无疑向全国乃至世界打开了我们黎族原生态舞蹈的大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学者团体,开始投身于对于原生态民间舞蹈的探究,社会也加大了对于原生态民间舞蹈的关注。这对海南黎族乃至全国民族原生舞蹈来的生存有了更好的现实基础。
(二)为民族原生舞蹈的传承推广加以助力
玛格丽特 .米德在《代沟》中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将整个人类文化的传递方式划分为三种类型:前喻型文化传递、并喻型文化传递、后喻型文化传递。前喻型文化传递指前辈人向后辈人传递文化,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权威地位并喻型文化传递指社会中的文化传递方式是同辈群体之间互相传递文化 后喻型文化传递指社会中老年人要像年轻人学习新的知识文化的传递方式 。同时, 米德在书中说到 “现在,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由于年轻人对依然未知的将来具有前象征性的理解 , 因而他们有了新的权威。”[]随着海南黎族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黎族传统长辈对后辈文化传承的权威性受到挑战,黎族原生舞蹈多采用前喻型的方式进行传承,而黎族新一代年轻人大多统一接受现代教育,这样黎族传统老人的权威性将受到挑战,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传统的黎族舞蹈,更愿意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走出大山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不愿意接受传统的黎族生活,导致黎族的原生舞蹈后继无人,但海南旅游岛的建设给黎族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旅游的开发让黎族年轻人看到了现实的经济效益,大批的黎族年轻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学习黎族传统文化,同时也包括民族原生舞蹈,在《黎族故事》中,许多的舞者都是黎族的年轻人,在旅游开发的带动下,不仅让黎族人民坚守了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同时也改变了黎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结语
关于旅游开发对民族原生舞蹈的影响,变化是明显的,同时也颇具争议。很多学者提出,“在某种意义上,原生自然式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是一种自杀式的开发方式。”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论断,或者说是一种担忧,是对舞蹈艺术固有审美形态被打破,舞蹈艺术与区域文化属性日渐脱离的应激反应[]。因此,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大众旅游需求,也要强调民族符号意义,否则游客只是观赏性的欣赏舞蹈作品,其中的深刻民族文化也就毫无意义。民族原生舞蹈在旅游开发中应该坚决保留独特民族风格、各地的区域特征、孕育舞蹈的民族历史文化等元素,这是民族原生舞蹈生长的土壤。在民族原生舞蹈的发展、传承、演变中,既要对先前和当下文化影响进行适当的扬弃,也要保证民族文化特色不被削弱和改变,这样正确的面对旅游开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民族原生舞蹈才能永葆青春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