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2018-04-01杨阳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235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方式利用

杨阳(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小学《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该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习惯,促使学生在社会性发展上有所造就。《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综合性特点使得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尤为重要,因此该课程的这一特性也给教师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师们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以及实践能力,将课程资源进行更好地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值得探究。

一、课程资源基本原理

(一)课程资源相关理论概述

1、课程资源的内涵

拉尔夫 泰勒是研究课程资源第一人,在《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中,他认为,课程目标的来源包括三个:学生、社会、学科,同时也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及学科专家的建议。泰勒还阐明了“加强校外课程”这一观点,他希望教师能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校外资源,为学生社会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然而,至今,“课程资源”的概念尚未明确规定,学者们说法不一。总而言之,课程资源可包括课程开展时设计的所有人力、物力、自然资源,例如教材、学校、家庭、社会等一切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帮助的资源。

2、课程资源分类

课程资源具有多元化特征,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以及隐性课程资源和显性课程资源。

3、课程资源的特征

课程资源具有潜在性特征,因为课程设计者选择材料的依据以及选择的材料影响到课程设计,因此,课程设计的基础无疑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潜在性特征决定了课程资源的教育性并不明显,部分课程资源的教育性和非教育学部分相互关联,教师应当根据课程设计,选择适合的课程资源,选取不同角度,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不同启发。

课程资源具有多元化特征,根据课程资源的分类,可看出课程资源多种多样,如校内课程资源——教材、教师群体、图书馆、校园文化等;校外课程资源、自然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博物馆、名胜古迹、风俗习惯、社会现象、社会活动等;以及文字资源、实物资源等等。

课程资源具有多质性特征,同一种课程资源,站在不同角度去审视,其价值和用途均有所不同,例如银杏树,不仅可以作为美化环境的资源,也可以将其作为药用成分的资源。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1、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及开放性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其价值体现在学生发展方面有着很明显的促进作用,这是教材的价值无法替代的。课程资源的特性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课程资源的多元化,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不再只聚焦于死板的教材,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课程资源能很好地帮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带领学生走出死板的教材、狭隘的教室,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更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走向教师专业化之路。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特点

《品德与社会》 是一门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旨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树立探究求索精神,养成热爱生活良好心态综合性课程。

该课程的特点为: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

1、综合性

从这门课的性质来看,这门课的内容所涉范围极其丰富,不仅包括政治、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还包括思想教育、家庭教育、劳动教育等。

2、开放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开放性一般体现为教学方式,因为教学内容涉

及范围甚广,且涉及了学生们熟知的生活,仅凭单一的教学方式,是远远不能将这门课的价值发挥地淋漓尽致的,因此,这门课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应创新,将课堂教学模式开放化,带领学生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带领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进一步探索新知,建立良好的品德与习惯,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3、实践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涉及面极广,且结合了学生们的社会生活、生活经验,且有些知识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师教授、学生学习这门课时不能仅运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和机械式学习,在教师教学方面,教师应当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遵循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在以教材为基础的前提下,拓展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在学生学习方面,教师要引导他们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总结属于自己的经验,丰富自己的认知和情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建议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若能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就有利于这门课的拓展和深化,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然后在课程资源的选取方面,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且结合实际。在实施中应注意:

1、有效整合和利用校内资源

教学所需的相关教材、资料,其它各类图书、教学用具、音像资料、教学软件、校内环境设施和校园网络、图书馆等是校内基本的资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并利用。还可结合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的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校本课程等,从而丰富和拓宽本课程的内容。

2、因地制宜利用社区环境资源

社会公共设施和场所,如商店、博物馆、公园、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文化体育场馆、校外教育基地以及区域人文自然景观等是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3、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

学校师生、家长、社区人员以及周边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是重要的资源。本地区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例,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重要事件或突发事件等,也是需要教师关注并加以整理、开发的资源。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应当注重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媒体技术。

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1、教学层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正确的教学对整个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风格习惯等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身心发展等规律,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将每门课的主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积累学生们感兴趣的人或事,有意识地进行情境的创造,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小活动,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2)教学形式多样化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突破“接受式学习”,多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探索新知的精神。

(3)注重过程性评价

学生成绩是传统教学评价的一种体现,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以往的教师不曾注重学生在学习中习得了哪些知识经验、形成了怎样的价值观、养成了什么样的习惯和品德。如今,随着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习惯,因材施教,引导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从而达到全面与个性共同发展。

(4)自主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资源意识。《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建立需要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内涵以及外延进行正确的把握,同时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构建课程资源信息库。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给自己充电,丰富自身学识,搜集积累各种资料,并科学合理地筛选运用课程资源。

如今,教育信息化有利于《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如网络课程的开展,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文献资料的搜集等,不仅有效降低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成本,还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更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2、学校层面

学校要加强对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支持。

(1)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学校应当树立资源意识,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资源,另一方面是创造有利条件,增加相应设施,比如说增加图书室的功能,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并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把整个学校变成儿童可参与的学习空间。

(2)因地制宜,利用环境资源,充分认识学校周围环境的价值。如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城市学校的社会、科技、文化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风俗文化资源等。

(3)学校还可以在校外建立活动基地,或者与其他学校共同建立种植、养殖园等劳动类基地,或者与周围的工厂、部队、乡村等建立联系,从而实现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的可能性。

四、结语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课程,教师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的教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突破教科书,这就要求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然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方式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