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018-04-01韩佳峻
韩佳峻
(兰州银行,兰州 730030)
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问题
近些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但是受制于规模发展、跨区域经营、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传统业务占比较高、盈利能力不足、业务品种单一、专业人员素质不高,在这些方面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不具有比较竞争优势。
一是资产扩张和质量之间的平衡值得高度关注。城商行目前仍处于资产的扩张期,资产增速较快,甚至出现了逆周期增长的现象。不过,考虑到经济仍处在下行周期,过快的资产扩张会伴随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银保监会近期对不良资产处置高度重视,不断出台或计划出台新的处置方案,预示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压力较大,如何处理资产扩张和资产质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值得研究。
二是息差继续缩小的压力。在货币政策继续宽松和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息差还会进一步缩小。在不考虑利率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工行预计今年的净息差收窄20个基点。考虑到城商行的议价和定价能力不及国有大行,息差收窄是城商行今年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是转型和差异化可能没有想象得快。尽管部分城商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上涨,但业务结构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同时传统行业仍然是对公业务的首要收入来源,同质化竞争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城商行如何把特色化经营落在实处,仍然是未来发展待解的问题。
四是回归本土化经营和内生发展是否成为趋势。各城商行的经营发展大都经历了先本土经营后跨区域经营的模式,但在经济形势下行周期内,各城商行为控制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出现了重新扩大本土经营规模、挖掘内生潜力的趋势。
五是资本补充的压力可能较大。资本补充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继续扩张经营的压力。在资本充足的情况下,城商行会倾向于快速扩张业务规模,但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其资本充足率会下降,因此需要寻找新的资本补充途径。另一方面来自防范资产质量下降的压力。由于经济下行还没有结束,关注类贷款增加较多,银行经营的潜在风险上升,银行风险资产比例的加大也会加大对其资本金的要求。
六是金融科技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冲击影响。这也是作为城市商业银行从业者的作者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即本研究的出发点。其一,金融科技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具体业务环节和细分领域的渗透、改造甚至颠覆和重塑。尤其是在第三方支付领域,2014年互联网金融的交易额达到23万亿,2015年超过了30万亿元,这些数字与GDP相比是极为惊人的。其二,金融科技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李明选(2015)研究发现在2006年后随着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虽然在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金融科技在放大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却是显著的。其三,金融科技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监管和风险控制体系的冲击。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监管和风控体系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从监管的理念、原则到组织体系再到具体的技术要求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传统的基于“巴塞尔协议”的审慎监管原则出现了松动,中国的监管部门还专门针对金融科技进行了职能分工和组织架构的调整。比如央行主要负责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和风控,而银监会则成立了专门部门监控P2P网贷的发展。
2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背景下的战略定位
2.1 市场定位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成立的初衷是为方便城市及乡镇的中小企业、个体商户以及当地居民办理金融业务。但是,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对其市场定位的认识有偏差,其目标客户群体有不同程度的重叠,没有充分挖掘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转而热衷于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使得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周梦茜(2012)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仍主要是中大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家庭的消费贷款平均仅占贷款总额的17.8%和2.2%。另外,从贷款结构来看,城市商业银行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等没有明显差别,这种业务趋同化竞争,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运营费用和信贷交易成本大大增加,使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城市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不应再依托传统银行利息收入的经营优势,而是要将自身打造成为客户提供各种需要的金融超市,充分利用“本乡本土”和“地缘人缘”优势,深耕本地市场。基于区域、客户、产品、管控的不同,实现差异化发展,将县域和经济发达的乡镇作为未来发展的据点,打造“社区银行”。借助本地特色产业和股东优势资源,打造金融产业链,实现金融信息化。
2.2 经营战略定位
互联网已经无处不在,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各商业银行也应与时俱进,改造升级核心业务,强化资产定价能力,重视发展中间业务。目前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较为单一,业务扩张趋势突出,资本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线上与线下业务交叉、模糊、职能划分不合理。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科技冲击的双重影响下,城市商业银行必须调整业务结构和组织架构,成立金融科技业务管理部门;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大力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通过测算不同客户的综合收益确定资产定价;对银行核心业务进行升级改造,将风险系数较低的创新型产品作为未来研发的重点,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向产品服务及产品创新竞争转变;增强中间业务的盈利能力,推广理财产品,有条件的城商行可发展混业经营,打造大资管服务平台,实施物理网点特色化经营,使业务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商业化价值日趋明显,O2O(线上对线下)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商业模式,城市商业银行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可尝试与移动互联网平台或通信运营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依托海量数据,让金融服务更便捷,并能持续积累客户信息。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均面临转型压力,大都选择将重心放在个贷零售及中间业务方面。城市商业银行除了受到共同的外部环境制约以外,还受自身资产规模小、服务提升慢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成立直销银行、组建综合化经营体、开发电商和移动金融等多种方式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突出低成本的价格优势,逐步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2.3 产品战略定位
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是金融科技的有效工具,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提升服务水平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传统商业银行在以往的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金交易信息,但对于客户需求的数据获取难度较大,而新型的互联网企业可通过自身的交易平台获得并不断积累客户的日常交易信息,通过形成大数据库建立模型分析来筛选、甄别潜在客户,为他们推荐定制服务,大大增强客户体验,实现精准营销(翟冀,2013)。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应深刻领会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理念,积极拓展小微企业和个人零售业务,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跨领域合作等方式设计更贴合客户偏好、消费习惯的产品。
金融科技对传统商业银行而言,既是对手也是盟友,加强跨界、跨领域合作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城市商业银行需要着眼各自优势领域,充分挖掘合作机会,将金融科技作为自身业务的延伸。同时,创新开展与房地产、汽车、电子产品、“三农”等产业的合作模式,在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同时,搭建金融生态链,实现互惠共赢。
3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发展策略
本文认为在金融科技背景下,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应从提高信息化水平、改进经营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渠道覆盖等方面入手,力求提升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3.1 提高信息化水平
在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经营者需要构建互联网思维,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围绕银行自身的发展环境,确立未来的发展定位。城市商业银行要借助互联网的契机,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壮大复合型人才队伍,始终把信息安全放在首位,从制度和技术入手,全面提高信息电子化管理水平,从而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专业化、智能化、综合化、人性化的金融服务(朱樑,2014)。
抓紧建立快速响应制度,及时更新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产品。当互联网金融新产品出现时,国有大型银行很快做出了回应,并及时跟进。城市商业银行受自身规模限制,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和制定策略,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业务压力较大,也造成了一部分客户资源流失。因此,城市商业银行若要提高自身的市场敏感度,就必须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个体经营状况的前瞻性研究,完善客户关系、经营效果、风险业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着力发展电子银行平台、现代电子支付结算技术、4G移动互联技术,更新和维护银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在处理交易数据时,要注重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不断优化加密技术,确保电子银行平台的安全可靠。在搜集、加工、处理前台源系统基础数据的基础上,持续分析挖掘业务数据信息,对重点客户应建立详细的客户台账,积累交易信息,了解其消费偏好,为各项业务信息模型的建立和运算提供有力保障。
3.2 改进经营模式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要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加强经济资本约束,增强利率定价的灵活性。城市商业银行对资本负债的管理能力较弱,资产定价方法比较简单,往往只规定有条件的浮动区间或上下限控制,测算客户综合收益并进行定价的能力较弱。而金融科技具有降低成本的潜在优势,其定价大都根据所掌握的大数据分析测算得出,市场受欢迎程度较高。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应根据同业和市场情况,在充分论证市场竞争形势、制定资产收益覆盖成本措施的基础上,利用金融科技推出储蓄存款差异化定价方案,探索提高贷款定价的市场化程度。其次,要增强系统的支持力度。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产品,通过金融科技的参数配置实现差异化定价,奠定利率市场化应对的系统基础。最后,科学设定考核指标。为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银行在设定考核指标时,需在经济资本分配、风险合规等因素上增加权重,从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李斌,黄治国,彭星,2015)。
为了实现转型,城市商业银行在深挖传统业务的同时,要紧跟实体经济发展,在支付结算、银行卡、担保及承诺、代理类等传统中间业务方面加快步伐,利用金融科技强化新兴中间业务拓展,探索实施混业经营,积极开发理财产品,使城市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对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开设直销银行,是实现互联网金融创新,减少与大型商业银行差距的有效手段。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存在较高的交易风险和隐私安全问题,再加上央行征信体系仅对少数互联网企业开放,而城市商业银行具备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和机制,开展直销银行能避免互联网企业的问题,充分发挥银行业优势。通过改变服务方式,直销银行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不同的电子客户端,各银行业务环节由线下操作改为线上操作,形成了一种新型服务模式。直销银行打破了传统网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金融服务,满足了客户的各种使用需求。
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开发电商模式,可以使银行卡客户转化为电商客户,同时理财融资产品也可借助电商线上销售。目前,建行、农行、工行等多家银行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既拓宽了自身的业务范围,也提升了客户的使用体验(吴凯悦,张庆君,2014)。城市商业银行可尝试利用本地企业客户和消费群体优势,将传统电商模式与纯粹资金清算模式有机结合,在做大做强银行业务的同时,开拓非银行业务市场,体现客户至上的服务宗旨。
银行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是转变盈利模式的重要手段。通过电商平台交易产生的资金沉淀对拉动银行负债业务效应明显,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对于维持银行净息差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五大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有的在做垂直电商增加客户黏性,有的自建电子商城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同时获取客户的交易习惯和数据,如建行的“善融商务”和交行的“交博汇”;有的出资成立电子商务公司,如民生银行筹建的“民生电商”(汪琪,2013)。相比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受区域限制的影响,并不具备整合资源做垂直电商和大型全国性B2C电商平台的条件,但它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努力做强本地电商。
3.3 创新金融产品
金融产品创新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业链。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可基于自身特点,利用金融科技,分别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人零售业务进行产品创新研发,打造全新产业链,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当前,我国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刘海洋,2013),这是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尚处于事业发展起步期,经营状况往往不公开,相应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称,使得银行较难调查获取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另外,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尚未成熟、达不到抵押条件等问题,也导致小微企业向正规银行融资借贷受阻。现阶段,我国征信体系虽已逐步完善,但小微企业的风险状况仍难以掌握,这使得它们得不到银行提供的资金补给,阻碍了小微企业的成长壮大,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融资服务依据较单一,只能通过企业的经营规模、财务状况来决定是否对其放款,没有其他有效的信息渠道。此外,银行金融产品的模式创新性不足,也使得小微企业融资难得不到根本解决。因此,虽然众多城市商业银行都推行小微企业融资计划,但实际上放款条件基本都是一致的,这就造成了金融服务的同质化,缺乏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的个性化与特色化服务(佘松涛,2015)。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时既要适应市场又要严控风险,信用评价多元化,可通过原始凭证、纳税、水电使用、经营者个人行为等信息辅助调查,对单户企业融资绝对额不宜过大;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现金回流特点推荐相匹配的服务产品,在为企业提供便利的同时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在融资期限内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企业发展情况,如发现风险增大则到期及时收回。
零售业务主要面向众多小客户,他们具有分布广泛、分散的特点,如果能将这部分业务掌握好,同样能为银行带来丰厚利润。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大户多为地方城投公司和道路公司,这使得风险也较为集中,若能发展好零售业务,可将贷款风险分散,降低不良贷款率。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对当地市场更为熟悉,在开展信贷业务和营销推广方面更具优势。
金融科技为银行收集整合客户资料提供便利,能根据客户的消费分析客户类型,为其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实现精准营销和差异化服务。在客户维系方面,由于零售客户群体数量众多,维护难度大,极易发生流失现象。因此,城市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扩大自身零售业务范围,提升服务品质;另一方面要突出自身品牌特色,发展客户周边关系,强化其品牌忠诚度。
3.4 完善渠道覆盖
分销渠道作为银行重要的营销资源,直接影响了银行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合理有效的渠道营销能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将“私人定制”的金融产品指向客户群体,从而实现银行产品销售拓展的最大化。作为金融科技时代下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更应建立起移动互联商务与物理网点相结合的渠道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品质,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天候、无盲点的金融服务(魏立文,2008)。
电子银行以其低运营成本、高辐射力度等核心优势成为各商业银行重点打造的业务平台。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终端用户获取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商业银行布局电子银行的战略意义日趋凸显,尤其是在银行区域扩张受到限制时,加快电子银行建设能够有效弥补城市商业银行网点数量不足的劣势,从而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的产品线基本涵盖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等,他们的电子银行建设与大型商业银行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银行实体物理网点是贯彻银行经营策略、展示银行品牌的重要平台,是开展银行零售业务的先锋部队。受国家跨区域经营和资本监管的约束,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已逐渐将之前的区域外扩张战略转变为既有经营区域内全面布局。对于绝大多数城商行来说,进入一个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并打开市场是非常困难的,倘若风险管理能力差,更是为其发展埋下隐患。因此,随着各城市商业银行的网点布局区域和类型多样性的发展,各城市商业银行已将营销渠道延伸至二三线城市,实现省内跨区域发展。在今后的网点布局中,城市商业银行除了应关注网点数量外,还需要注意优化网点布局,避免重复和盲目建设,对经济效益低、存款规模小的网点进行迁址和调整,注重提升网点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率。
城市商业银行应设立特色支行。目前,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建设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在网均储蓄量和创利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此外,城市商业银行的网点特色不鲜明,团队建设仍有待加强。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应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利用金融科技重新制定网点策略、定位网络功能,用智能化建设理念对物理网点进行适当瘦身。通过引入新业务模式与技术创新,实现服务升级与多网点间的业务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