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当代意义
2018-04-01郎敬刚
郎敬刚
(佳木斯大学附属中小学,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研究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当代意义,对于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义利观,从而突出其强大思想武器的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弘扬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义利观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指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态,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市场上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和经营,所以,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义利观认为“利”即物质利益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它并不反对人们去追求物质利益,但是物质利益必须要符合“义”即道义和责任的标准和要求。这主要是说,一方面,人们获得利益的方式应该是合乎道义和责任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去获得物质利益,对一个已经获得了物质财富的人不仅要看到他获得财富的结果,更要关注他获得财富的过程是否合乎义的尺度,而不能毫无甄别的一概加以颂扬。特别是作为舆论导向的媒体更应该冷静客观的去报道某些富裕阶层的事迹,决不能断章取义,片面地渲染这些人所谓的成功。另一方面,作为获得了巨大物质利益的社会成员其社会行为必须要担负更多的社会道义和责任,因为物质财富不会凭空出现,它来源于整个社会,所以它也应该以一定的形式来回馈社会。以先富来帮后富,先富来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的富裕。整个社会也应该形成一种共识即衡量财富多少的标准不是获得了多大的财富,而是为社会捐献了多少财富,为社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是追求利益和承担责任不可或缺的社会,应该是由有道德心和责任心的社会成员所组成的社会,应该是义与利统一的社会。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义利观,有利于使人们在市场经济下明辨义利的标准,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作为企业而言,企业营利性行为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道义和责任的基础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义与利的统一。海尔集团的崛起是企业义与利结合的典型例子。海尔公司从几十年前一个小的集体企业发展到现在成为全球营业额1243亿元(182亿美元),品牌价值812亿元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做企业的信条是: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服务是信誉的源泉。对消费者不仅仅是为了把产品卖给人家就行了,一定要让人家觉得,你这个企业从上到下都有人情味,都有社会责任心,是把做人和做事统一起来的。海尔的成功是以“利”表现出来的,但是它是通过“义”来取得的。割裂义与利的关系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成功因素有很多,但是决定其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诚信,是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道义。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义利观有利于促进企业核心价值的形成,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失去道义和责任的市场经济是危险的,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义利尽失,所以市场经济必须要遵循义利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市场经济中弘扬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义利观,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弘扬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义利观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我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同的思想文化相互交错、相互冲突,对人的思想道德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逐步发展、成熟,义利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首先,有些青少年在享乐主义的影响下,认为人生如梦境,须及时行乐,人生就是受苦,再怎么努力,也逃不开受苦的厄运,他们的人生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现在许多青少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学习,不想工作,形成了许多的“赖老族”“啃老族”。他们中的许多人把享乐当成了人生的唯一目的,从父母处索取钱财用以玩乐,当自身的欲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便走向了犯罪的深渊。其次,许多人利用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性和政策的漏洞,一夜暴富,以及某些传媒以金钱论成败,对某些所谓的成功人士的非理性的宣传和报告,对广大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他们的义利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一切向钱看,以金钱作为衡量人际关系的标准。有些青少年自认为有钱就是绝对的特权阶层,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以为所欲为地支配别人,把物质利益作为唯一的精神支柱。多年前,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固然有马加爵的个人问题,心理扭曲,人格变态等,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加爵在大学中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辱,这些都是马加爵悲剧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可以说马加爵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再次,不良的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他们往往分不清网络和现实的界限,把现实中的事情混同于网络世界,据调查,60%的青少年犯罪都与网络游戏有关。许多青少年根本没有正确的义利是非观念,在犯罪之后,没有任何负罪感,反而认为是非常快乐刺激的一件事。以上都说明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弘扬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必要性。
弘扬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帮助青少年确立科学的义利价值观,使青少年认识到个人利益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追求个人合法的正当利益和合理的物质享受是无可厚非的,但必须要通过合法的手段去获得物质利益,去进行必要的物质享受。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被物质享受所累,就会变成金钱和物质的奴隶。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在于对社会承担应有的道义。人生的道义和责任是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尺度,即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看他从社会索取多少,而应该看他对社会贡献了多少,贡献越大价值就越大。对青少年加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义利观教育,能够使广大的青少年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正确的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是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弘扬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普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义利观是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产物。它作为义利思想发展新阶段,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方法,二者在指导思想上是一致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二者所强调的本质是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这个前提下,尊重和包容多样化的选择,但决不容许动摇马克思主义的地位。
理想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渴望,是一个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利益分配关系不断地多样化导致人们的思想意识日益的多样化,这强烈地需要能够引发广泛共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理想来统一人们的思想。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国。这一共同理想代表着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最广泛的凝聚社会各个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义利观认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最大的“义”之所在,它旨在引导人民群众处理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个人具体利益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去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义利观认为在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鼓励人们通过合法手段去获得个人利益。从共同理想的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现必须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指导,在人民群众实现个人合法利益的过程中实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也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而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通过不断地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诸多的环节,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精神已经深深的扎根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所提倡的“义”,既指的是人民的共同利益,亦指维护人民的共同利益所提倡的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是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下所提倡的“义”的价值理念充分的体现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弘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使人民群众在价值取向上重视社会主义义利观中的“义”,把“义”放在首位,有利于人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道德体系,又充分的体现了时代特色。社会主义荣辱观,兼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当中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做了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中的“义”的标准以及如何实践“义”的标准,“八荣八耻”用简短的几句话加以了概括。它涉及到了如何对待国家、对待社会、对待他人、对待自己等各个方面,它按照由国家到社会再到他人最后回到自己这样一个顺序来阐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义的要求遵循着从一般到特殊,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逐渐具体化。它同时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人生、人际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从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对义作了全面的要求。八荣八耻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观中“义”的具体要求,又能更好地推进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弘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普及,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