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价值审视与路径

2018-04-01冯巧飞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党章党员干部时代

冯巧飞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00)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加强政治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不仅有利于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而且对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十九大召开后,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党的政治建设问题作了诸多研究。张书林从政治建设的发展演进、深层动因和行动方略三方面作了深入探索。[1]刘锋分析了政治建设的理论架构,认为政治建设的核心意蕴是夯实党中央权威和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2]许耀桐认为党的政治建设由政治方向、政治领导、政治生态、政治能力、政治纪律等十大基本要素构成。[3]任晓伟总结了加强政治建设的宝贵经验,包括始终以加强中央权威为目标,始终把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始终把党性修养与党的政治建设相统一。[4]]虽然成果丰硕,但对一些问题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价值深蕴和实践路径作了进一步思考。

一、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

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点。十九大报告在深刻把握党的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布局,要求发挥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更好地推进政治建设,必须对其内涵有一基本认识。

(一)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首要任务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任务。”[5]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能否顺利推进,全党能否坚定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广大党员干部能否紧紧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关键在于党中央是否有权威,党的领导是否坚强有力。

首先,党的权威是党的生命力所在,党中央是否有权威,直接关系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全体党员在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切实保证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全体党员只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拥护党中央权威,党才能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其次,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国家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更加复杂,需要进行伟大斗争、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抵御重大风险;同时,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更加艰巨,这一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环境越复杂,使命越重大,就“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6]131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不断的胜利。因此,加强政治建设,必须始终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不变形、不走样。

(二)尊崇党章是根本要求

无规矩不成方圆,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路线方针政策,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不断强化全党的党章意识,使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全体党员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和尊崇党章的重要性。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对强化全党党章意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7]为推动党建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他又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8]9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的理念。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尊崇党章,自觉在党章规定的范围内做事,从而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全党上下形成认真学习党章和贯彻执行党章的良好局面,党的领导才会更加坚强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蓝图才能顺利实现。

(三)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重要基础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于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具有重要作用。党内政治生活是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觉悟和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如果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规范、不健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就难以实现,甚至还会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根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性。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阐述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指出“严肃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6]352对党员干部的行为活动作了基本要求,指出“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9]在庆祝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又对政治生活的方向进行了强调,提出要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新时代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目标指向,使党的政治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新时代,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必须把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来铸就一批讲政治、讲规矩、守纪律,经得起时代检验的党员干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四)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是内在保障

“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政治实践,无论是目标的确定、道路的选择,还是力量的整合,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驱动。”[10]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党员干部这一主体,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高低,是衡量其立场态度的试金石,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权威和核心地位。

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5]党性是管根本、管方向的大事,党员干部只有党性强,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才能真正树立起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进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党内涌现出了像焦裕禄、任长霞、郭明义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他们之所以能够为国家事业鞠躬尽瘁,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们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在新时代,全体党员干部只有坚持不懈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才能肩负起使命担当。

二、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深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5]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时代诉求的积极回应,也是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出发点。在新时代,加强政治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利于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一)加强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党的突出优势,注重政治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时就对共产党的性质作了深刻阐述,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1]列宁也十分强调政治引领的作用,认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12]

在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自身建设。中共一大就确立了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开展,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13]改革开放新时期,面对拨乱反正取得的新进展,邓小平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14]江泽民也十分强调政治建设的重要性,认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必须有政治保证。”[15]胡锦涛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进入新时代,面对党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8]19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来,带领人民攻克了种种难关,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基本方针,加强思想、组织、作风等各方面的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党内政治生态取得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是,打铁必须自身硬。在新时代,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更加艰巨,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繁杂,要确保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必须不断加强政治建设。

(二)加强政治建设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核心之举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近9000万党员的大政党,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推进,党员队伍也在继续发展壮大。在夺取“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胜利的关键时刻,如何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如果党内一盘散沙,无组织无纪律,那任何事业都将无法进行。进入新时代,党内仍然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四风”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党员干部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觉悟不高,政治能力不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淡薄,进而引发了种种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党的领导力。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反腐过程中发现了一大批违反党纪党规、无视组织纪律的党员干部,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导致这些腐败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人出现了政治上的蜕变,而“政治上蜕化变质,就像人失去了灵魂,大树从根部烂掉。”[16]这种蜕变往往会使人丧失理想信念,出现思想上的堕落、生活中的腐化,甚至产生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这说明,党员干部在政治上出现问题的危害往往是更严重的。因此,全党必须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把政治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加强政治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应有之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但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党依然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考验,一定程度上威胁着党的执政地位。一方面,党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现代化征程前景广阔,但挑战众多;在国际方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十分激烈。一些西方国家为了遏制中国发展,通过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颠覆中国的国家政权、消解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执政地位。面对复杂的形势,只有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责任感,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确保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

另一方面,执政党能否巩固执政地位,关键在于它能否赢得民心。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人民群众做了大量实事,并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开展反腐败斗争,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好评,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然而,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说,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脱贫、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也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些问题难免引发一些群众的抱怨和质疑。因此,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党员干部的人民立场,确保广大党员心中有党、心中有民,真正为人民办实事,才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三、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路径思考

“对共产党人来说,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17]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实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在实践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理论上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充分发挥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作用。

(一)严明政治纪律,铸就合格党员

“一个政党,不严明政治纪律,就会分崩离析。”[6]133党的政治纪律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武器,也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手段,是否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是衡量党员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严明政治纪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党的先进本色,铸就讲政治、讲规矩、有信仰、有纪律的合格党员。

首先,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通过学习以“明之”。一方面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章党规,明确哪些底线不能碰,哪些原则不能触犯,进而依规依章做事;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革命先辈们的优秀品格,同时时刻以身边的反面案例来警醒自己,从而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坚定党性原则。其次,必须充分发挥监察机关的监督作用。事实证明,缺乏有效的监督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甚至产生各种腐败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充分发挥巡视利剑的作用,一旦发现党员干部触犯党纪党规,必须给予严厉惩处,从而在党内形成巡视震慑。最后,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严守政治纪律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加强党性锻炼,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用好手中的权力,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规范党员干部队伍,明确用人标准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性政党,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须突出政治标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批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在新形势下,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全党旗帜鲜明讲政治,更需要造就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首先要看对党是否忠诚。这要求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考察其是否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是否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是否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不能任用那些阳奉阴为、无立场无原则的人。其次要看是否勇于担当。担当是一种责任意识,党员干部是否敢于迎接重大挑战、直面重大矛盾,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他们的责任担当。再次要看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始终是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的决定性因素,是选人用人的一个重要政治标准。因此,必须深入考察鉴别,不能任用那些无信仰或信仰不坚定的干部。此外,还要看是否具有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把握全局和方向、驾驭政治局面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把好这一关,选拔出能够勇担重任的领导干部为国家的发展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坚持人民立场,厚植执政基础

“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都离不开人民大众,任何政党或政治集团都不能忽视人民大众的力量。”[18]一旦失去了人民群众这个基础,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必须始终将人民团结在自己周围,厚植执政的群众基础。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征程中,既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更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想事、去办事,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在新形势下,党的工作只有始终围绕人民的利益展开,“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把人民群众答不答应、支不支持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不断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胜利果实,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始终有民、实践中处处为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夯实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四)建设党内政治文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深刻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的好坏。一个政党要获得合法执政地位,必须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和拥护,而这首先是对其执政理念、价值和目标的认同,然后才看执政所带来的效果。同样,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员干部只有将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标内化为政治信仰、外化为政治行为,才能营造更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

首先,要增强广大干部对党内法律法规的认知和认同。因为全体党员只有熟知党纪党规,才能做到遵规守纪。因此,必须深入学习《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相关法规,通过不断学习转化为行为上的认同。其次,要铸牢广大干部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的决定性因素。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政党的兴盛往往与是否坚守理想信念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人精神上的“钙”,认为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它们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最后,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是应该通过定期评选先进模范的方式,发挥优秀党员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励广大党员不断提升自己;二是对于那些违反党规党纪的党员干部,应该加大惩处力度,形成震慑,进而遏制党内各种消极腐朽文化的蔓延,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猜你喜欢

党章党员干部时代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学好党章,立好“四个标尺”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HANDS OFF THE WHEEL
党章关于发展党员的有关规定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