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路径探析
2018-04-01西南林业大学社会科学管理办公室主任教授
西南林业大学社会科学管理办公室主任、教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注重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突出创建主题,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政治性强、政策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教育工作。作为各民族优秀人才汇集和培养的高地,云南各高校基础好、条件优、受众广、效果强,理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创新实干,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高校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就高校而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以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基本职能为根本着力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科学的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校所要面对、思索与完成的基本命题。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加快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中应充实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搞好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教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开展教学研究、集体备课、教学经验交流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创新方式,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各阶段,引导各族青少年准确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培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笔者认为,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深刻理会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加以高度概括和归纳,可以升华为“一、二、三、四、五、六”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即“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个离不开”思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六观”(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通过学习教育,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增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自觉性、坚定性。
云南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路径研究
正确认识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性。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新的实践和示范,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由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牵头编制示范区建设规划,并列为“十三五”期间26个省级重点专项发展规划之一。建设规划要做到使示范区建设实体化、工程化、项目化,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示范区建设的部署落到实处;让各级各部门知道示范区建设要做什么,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让各族人民了解示范区建设的内容,凝聚力量,共建共享。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在深入调研、反复征求省内和国内有关部门意见、专家咨询论证、国家民委指导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规划》送审稿。2017年1月10日,经十届省委常委会第5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提出,到2020年,通过着力补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着力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动力、着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实现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在民生持续改善、发展动力增强、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创建、民族事务治理等6个方面作出示范,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具体来说,要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民族团结和谐局面更加巩固等目标。《规划》提出民生持续改善工程、发展动力增强工程、民族教育促进工程、民族文化繁荣工程、民族团结创建工程、民族事务治理工程等6项重点工程30个项目。高校广大师生要不断增强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鼓足干劲,同心同德,增光添彩。
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任务,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不断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坚持的原则。一是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二是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基础。坚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以共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社会繁荣促进边疆稳定。三是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制度基础。坚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体系,依法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依法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协调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四是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基础。坚持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中充实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通过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教学、育人全过程,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作用,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其他课程也要充分发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同时,学校要开设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的校级选修课。通过课堂教学使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编写民族团结教育读本,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做到典型引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编写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民族团结知识读本。三是把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在党性教育培训及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把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创建一流党建和党支部结对子活动中,加大民族团结内容,促进不同民族师生间的交流。与此同时,还可适时进行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活动。四是牵头组织编创推广民族韵律操,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良好氛围。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哈尼族棕扇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傈僳族阿尺目刮等在荣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已然成为云南民族地区声名远播的中小学韵律操,而各高校利用多元文化特色编创民族韵律操尚未听闻。将云南各民族舞蹈中的典型动作与健身体操有机融合,在主题鲜明的音乐旋律中弘扬传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既可成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课堂,又可打造展示艺术素养和全民健康健身的平台,还可举办学生公寓“魅力民族才艺大赛”,将民族团结教育向学生公寓延伸。让各族学生踊跃参加大赛,在展示优秀民族文化中加深彼此的了解、尊重和欣赏,有效地促进民族团结。五是邀请少数民族专家学者进校园讲故事、作报告、交朋友,为广大同学做专题讲座,以自身丰富的人生经历及非凡的个人业绩,教育引导各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祖国观和宗教观。六是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及时了解掌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解决学生思想、学习上的困难;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为各族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七是广泛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开展以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规、民族理论知识、民族工作形势任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等为主要内容的宣讲活动。开展民族团结座谈会、知识竞赛、主题团日活动等。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活动,在充分发挥好传统媒体作用的基础上,探索微博、微信、青年之声等新方法和新途径,拓展宣传活动渠道,增强宣传活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