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玉树研究综述

2018-04-01嘎玛东多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藏学玉树青海

嘎玛东多

玉树地处康藏安*周希武编著:《玉树调查记》,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第一版,见第1页。三大区域的中心,是西上卫藏、东下康区、北去安多的通衢,素有名山之宗、江河之源、歌舞之乡等美誉,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气息,使玉树地区一度成为康区历史文化重镇和藏传佛教各教派分布最为齐全的区域之一。在当前藏学研究中,由于注重中心而忽略边缘地区的研究形势,使康区历史文化研究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而玉树地区的研究更显被动和单薄。本文拟就近代以来有关玉树地区的研究成果做一力所能及的回顾,在总结当前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归纳其特点,并指出问题与不足之处,希冀促进学界对玉树等康区研究的重视。

因其研究内容和重点而异,分别就政治和宗教两方面进行简单回顾和总结。

一、有关玉树政治

(一)政治史研究

在玉树政治史研究方面,应属卓萨·噶玛成林大师所著《囊谦王统智者耳饰》*卓萨·噶玛成林:《囊谦王统智者耳饰》(藏文手抄本)成书于1965年。最为著名,作者以传统藏族史写作的格式为基准,首次把“囊谦王”*也有人写作“囊谦土司”或“囊谦千户王”,但笔者认为略有不妥,第一,在有关囊谦王的历史文献中尚未有获得土司职衔的记载。第二,囊谦千户王一职是1725年,清雍正帝命云南提督赫玉麟赐给第六十二代囊谦王多杰才旺的号纸,即囊谦千百户制度始于1725年,并非所有历代囊谦王就有此名号。最早研究囊谦历史的学者如周生文和陈庆英先生的文章《苏毗女国、囊谦王府属寺根蚌寺》,(《青海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等中都用“囊谦王”一词,故本文也沿用此写法。世系从萨迦派时期至解放初期近八百年的历史脉络较为清晰地展现出来,因此成为近代以来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玉树政治史的佳作。可以说此书的问世对玉树政治史的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989年直贡然卿法王所著《董氏仲巴部落史》*直贡然卿法王:《董氏仲巴部落史》(藏文版),阿尼玛卿藏学研究所(印度),2007年。,其作者在通览众多史料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研究成果,集中勾勒出了玉树仲巴部落的历史发展脉络,对仲巴地区的主要寺庙和活佛传承体系也进行了适当介绍。此书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近代玉树研究中以某一部落史为主的研究先例。1997年玉树著名格萨尔研究专家兼说唱艺人丹玛·江永慈诚先生和昂欠·堪布多杰两人合著《康木朵简史》*丹玛江永慈诚先生、昂欠·堪布多杰:《康木朵简史(下)》或称为《拔绒嘎居史》,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基于近代玉树地区政治史研究的薄弱现状,通过收集大量历史古籍文献和有关第一手实物资料,以《索热寺金鬘》*索热大师:《索热寺金鬘》(藏文版),青海玉树囊谦县拔绒佛教协会,2014年。和《肖普寺金鬘》*噶玛热萨:《肖普寺金鬘》(藏文版),青海玉树囊谦县拔绒佛教协会,2014年。为主要参考对象,较为详细地描述了玉树政治的发展历程。书中内容翔实可靠,论据充分,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关于玉树地区政治史的佳作。2013年杂多县洛隆噶寺座主洛·且增尼玛大师所著《朵康格仲部落史》*洛旦增尼玛:《朵康格仲部落史》(藏文版),甘肃民族出版社,2012年三月第一版。,此书是作者在他的早期著作《仲巴部落政教史概述》*洛旦增尼玛:《仲巴部落政教史概述》(藏文版),藏文手抄本。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实地调查和采访等多种研究方式,历经数十年完成的一部目前为止有关玉树格仲部落历史最为翔实可靠的著作。此书无论是在研究方法上还是在文献资料的运用上,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2015年玉树青年历史学家达瓦桑布所著《囊谦王统公允之言》*达哇桑布:《囊谦王统公允之言》(藏文版),见网址:bo.m.wikipedia.org.,作者通过比较研究,运用藏汉多种文献资料,对有关玉树的早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适当的考证,重新爬梳和厘定了囊谦王世系的传承脉络,此书对玉树政治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意义。

除此之外,相关通史类的著作还有如玉树州政协所编的《囊谦王统史》*玉树州政协:《囊谦王统史》(内部资料),(藏文版),2015年。、囊谦县政协文史办所编的《朵康囊谦王系及治下各部源流史之奇异宝库》*囊谦县政协文史办:《朵康囊谦王系及治下各部源流史之奇异宝库》(藏文版),内部资料。,以及囊谦县采久寺堪布索南所著《囊谦王统祖先言教》*堪布索南:《囊谦王统祖先言教》(藏文版)。等,这些著作虽然在总体上都以囊谦王统史为主要研究对象,但由于各书的侧重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这些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对有关囊谦王历史的某些空白和缺漏起了一定的弥补作用。

其次,相关汉文类著作如民国时期编著的《青海省玉树县志稿》[1]、《玉树近事记》[2]、1987年青海省志编委会的《青海历史纪要》[3],著名藏学家陈庆英先生分别于1991年和1995年主编的《中国藏族部落》[4]和《中国藏族部落制度研究》[5],以及近来新编的地方志如《青海省志》[6]、《玉树州志》[7]、《玉树县志》[8]、《玉树藏族自治州概况》[9]等这些地方志类史籍中也有若干关于玉树历史的记载。早期的相关论文有玉树本土学者噶班琼和陈庆英先生的《苏毗女国、囊谦王府属寺根蚌寺》[10]、桑丁才仁的《论清政府在玉树地区推行的会盟制度》[11]及《民国玉树县建政史略记相关问题研究》[12]、吴均的《明代在玉树地区建置初考》[13]、陈楠的《历史深处的玉树故事》[14]、罗桑开珠老师的《玉树-古代的藏汉通道》[15]、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房建昌的《清代雍正以来青海三十蒙旗及玉树四十族的治所今址及历史地理诸问题》[16]、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高晓波的《近十年来明清时期安多、康区藏族史研究综述》[17]等。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对玉树政治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在国外学者的相关著作中,虽然尚未见到有直接对玉树地区历史系统性的研究著作问世,但在十九世纪以来,取道西宁从玉树入藏的众多西方探险家的游记文章中,也有很多关于当时玉树历史、政治、地理的有关记载,如古伯察于1845年从青海格尔木途径玉树,在他的游记《鞑靼西藏旅行记》[18]中,记载了当时若干途径玉树的情况,还有如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从斋桑经哈密去西藏》[19]、李默德的《西藏与西藏人》[20]、美国人柔克义的《蒙藏游记》[21]和《喇嘛之地》[22]、日本僧人寺本婉雅的《藏蒙旅日记》[23]、英国驻领事台克满的《一位领事官员在西藏东部的旅行》[24]、法国著名藏学家石泰安的《汉藏走廊古部族》[25]等,这些西方探险家的游记中,除单一文字叙述外,往往附有较为详细的路线和图片,对当时玉树政治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图像参考。

(二)政治事件与政治人物研究

因玉树地区政治和历史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有关政治人物与政治事件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政治人物的研究主要以元朝时期藏族名僧八思巴*八思巴,本名洛追坚赞,藏历第四饶迥阴木羊年(公元1235年)生于后藏昂仁,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任教主萨班的侄子。从小跟随其伯父萨班远赴凉州与阔端王会晤,于1270被忽必烈封为帝师后,成为了元朝第一任帝师。八思巴往返西藏与内地期间,曾数次莅临康区玉树一带,除在当地讲经传法、建寺建庙外,与囊谦王室保持着极其密切的供施关系,因此八思巴与萨迦时期玉树历史具有直接的关系。和胆巴国师*胆巴国师,玉树称多县人,原名,噶·阿年胆巴贡噶扎巴,十二岁跟从萨班出家,二十四岁时去西印度学佛,后奉诏回京,在内地潮州一带致力于弘法传教大业,于1303年去世后,被追号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以及近代民国时期的九世班禅为主,典型的文章有周生文和陈庆英先生的《大元帝师八思巴在玉树的活动》[26]、《元代藏族名僧胆巴国师考》[27]、郑群挥的《胆巴帝师与元代藏传佛教密宗的传播》[28]、桑丁才仁的《九世班禅返藏受阻玉树期间的若干问题》[29]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白牡丹的硕士论文《蒙元时期有关佛教史考证》[30]中,作者以元时留下的文集、传记、正史、胆巴碑等史料为基础,在认真研读前人的成果上较为详细地考察了胆巴国师的生平事迹,并对他在佛教传播和元朝政治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是目前为止对胆巴国师生平最为全面的研究成果之一。

在玉树政治事件研究方面,中国藏研中心图书馆副馆长桑丁才仁的成果尤为突出,代表性的论文有《清嘉庆时期布赉绷寺喇嘛与玉树札乌喇嘛互争粮户布施一案探析》[31]、《民国初期川陇两省就隆庆归属问题所引发的纠纷》[32]、《民国时期青海、四川两省“称都”“香料”隶属之争探析》[33]、《玉树哗变及其有关问题探析》[34]、《再论九世班禅入藏仪仗队(护卫队)在结古发动哗变经过及其缘由》[35]、《论马步芳在青藏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兼论玉树结古镇被藏军围困事件》[36],作者作为图书馆副馆长,以得天独厚的条件运用了大量档案文献资料,对近代有关玉树的政治事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其次,回忆性的文章如幕作桢的《青藏战争中我的经历》[37],相关档案选编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中国藏研中心合编的《康藏纠纷档案选编》[38]、青海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的《青海文史资料集萃·军事卷》[39]、四川省档案馆编的《近代康区档案资料汇编》[40]等档案文献资料对近代玉树政治事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此外,虽然尚未见得直接研究囊谦王同周围地方势力相关政治争端的成果和专著类问世,但如《昌都史记宝典》[41]、《德格土司传》[42],以及相关的论文如彼德·史卫国的《清代白利土司顿月多吉小传》[43]、周华的《藏族历史上的白日及白利土司考辨》[44]、石硕和李志英的《康区白利土司顿月杰的宗教态度探析-兼论固始汗消灭白利土司》[45]等这些文章和著作中也有若干关于囊谦王和白利土司,以及跟德格土司间发生的有关战争和政治争端的记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之处。

二、有关玉树宗教

根据研究内容和阐释重点的不同,可以把近代有关玉树宗教的研究成果粗略分为宗教史研究和宗教遗产研究两方面。

(一)宗教史研究

有关玉树地区宗教历史方面的研究,代表性的著作如1998年玉树县政协所编著的《玉树县寺院志》[46]、囊谦县政协所编的《囊谦县寺院志》[47]、以及杂多县政协所编的《杂多县寺院志》[48]尤为重要,这些著作通常由玉树地区资深的本土学者共同撰写完成,对玉树各县所辖近几百座寺庙的历史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和论述,是研究玉树宗教历史重要的参考资料。

2008年玉树古籍研究专家金巴仁青先生主编的《玉树地区名人名著录》[49],以及2013年编写完成的《藏传佛教经典文献玉树古籍丛书》[50]两部巨著,是金巴仁青先生耗时多年,搜集玉树历代古籍300多部精编而成,丛书内容除包括宗教历史外,涉及天文历算、词藻、文学艺术、语言等大小五明知识,对玉树宗教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玉树地区除藏传佛教各教派共存外,其中噶举派尤为兴盛,其寺院广布,势力相对较大,因此玉树地区的宗教研究也注重于噶举派历史的研究。相关学术论文如周生文的《噶举派在青海的传播与现状》[51]、还格吉的《巴隆噶举派在玉树地区的历史演变》[52]、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江永巴松的《浅谈拔绒噶举派和囊谦王室之间的政教结合》[53]、夏吾李加的《噶玛噶举派分支流派在玉树地区的传承及其特色》[54]和《帕竹噶举派的分支流派在玉树地区的传播发展》[55]等。此外,如嘎·达哇才仁的《尕藏寺与罗绒活佛》[56]、桑丁才仁的《玉树结古寺概述》[57]、夏吾李加的《宗喀巴大师的学说在玉树地区的传播及其分布特色》[58]等以玉树地区萨迦派和格鲁派寺院历史为主的研究成果也相继问世了。

最后,如蒲文成主编的《甘青藏传佛教寺院》[59]、咸阳民族学院朱普选的《青海明代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分布》[60]和《元代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分布》[61]等,通过对青海藏区元明两代寺院时空分布的对比研究,较为详细地叙述了玉树地区寺院发展情况,以及寺院的规模和数量。虽然相关论文不多,但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近代玉树宗教史方面的研究。

(二)宗教遗产研究

关于玉树地区宗教遗产的研究,主要以贝、勒库两处吐蕃摩崖石刻和嘉那嘛呢石堆,以及对藏娘佛塔的研究为主。

有关贝、勒库两处吐蕃摩崖石刻的研究成果,如1958年结古寺僧人桑杰嘉措所撰《文成公主所刻多堆圣境贝库大日如来佛像志》[62]可视为早期的成果之一,但因其考证存在诸多疑点和失真现象,1988年西北民族大学教授聂贡·贡却次旦和白马奔两位先生深入玉树结古镇,通过实地调查和考证后,在《中国藏学上》发表《玉树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63],该文根据摩崖题记和当时的历史背景首次明确了贝库摩崖佛像的石刻年代。随后,1993年国际著名藏学家卡尔梅桑丹和豆格才让先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为补充分别撰写了《结古地区赞普赤德松赞时期摩崖文献之考》[64]和《再论玉树贝库大日如来庙吐蕃摩崖造像及石刻》[65],两位先生从吐蕃时期大日如来佛的信仰体系、摩崖石刻主持人的生平年代和造型艺术等方面进行详细考证后,并最终确定了摩崖石刻年代。相关文章还有如玉树本土学者扎西群培的《玉树文成公主庙的时刻造像》[66]、夏吾李加的《玉树地区的吐蕃摩崖石刻遗产探微》[67],以及桑德布金和达哇扎西的硕士论文《玉树地区吐蕃时期摩崖石刻考述》[68]和《玉树贝多普贤行愿品摩崖石刻研究》[69]等,这些成果基本上对贝、勒库两处摩崖石刻的研究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其次,有关嘉那嘛呢石和藏娘佛塔的研究成果,如2008年中央民族大学更求多杰的硕士论文《玉树嘉那嘛呢石研究》[70]、桑丁才仁的《嘉那·道丹松曲帕旺及嘉那嘛呢文化概论》[71],相关论文如罗桑开珠老师的《论玉树嘉那嘛呢石的文化价值》[72]、文德才仁的《浅谈有效保护嘉那嘛呢石古迹问题》[73]、昂旺索南的《玛尼石-雪域高原的信仰之灵》[74],还有如《玉树新寨嘉那嘛呢石历史与文化价值》[75]、《简述玉树石刻文化》[76]等相关研究文章也较多。有关藏娘佛塔的研究成果如嘎·达哇才仁的《著名的译师米迪简历》[77]、根旺的《弥底班智达与后弘期多康佛教的兴衰》[78]、象多杰本的《弥底大师与藏娘佛塔》[79],2013年中央民族大学青梅才措的硕士论文《论玉树藏娘佛塔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80],论文从藏娘佛塔的形成与发展、藏娘佛塔的文化特点以及文化价值、功能等四大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该佛塔创建的背景、意义、文化功能等,是迄今为止对藏娘佛塔最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成果之一。

三、近代玉树研究述评

(一)近代玉树研究的特点分析

纵观近代玉树政治、宗教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研究内容方面,早期以政治史研究为主,宗教为辅的研究方向,转为研究宗教为主,政治史为辅的局面。具体内容以囊谦王世系史、玉树近现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有关宗教文物遗产的研究为主。

研究方法上大多学者以挖掘文献资料和进行文献分析为主,并以政治的单一视角来分析和看待事情,这种研究范式尤其对玉树近代政治史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研究资料方面多以新近发现的有关史料为主,早期的学者多以传统的藏文史料为主,但后期的学者因语言障碍和文字限制,越来越注重和偏向于相关汉文史料,以汉文史料为主要参考资料进行考证和研究。

研究人员除少数其它地区和其它民族的学者外,主要以玉树籍学者为主。其中尤其在政治史研究方面,玉树籍学者比重较大,而在有关宗教和文化的研究上,则其它地区学者相对较多。

(二)近代玉树研究的问题分析

1.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宽

在政治和宗教研究的双重驱动下,使玉树地区有关政治和宗教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可是间接造成其研究内容单一、老调,缺乏对新的研究领域的开拓和扩展。虽然近年来相继出现了如《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货币史探讨》[81]、《边茶在交易中的货币功能-玉树货币史探讨之一》《边茶在交易中的货币功能-玉树货币史探讨之二》[82]、《玉树藏族部落法规职能初探》[83]、2009年中央民族大学藏拉的硕士论文《现代化进程中玉树藏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结古镇为个案》[84],以及索昂尼玛的硕士论文《论玉树州小学教育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玉树县第一完小为例》[85]等已开始关注经济、教育等社会层面的东西,但仍然具有持续拓展的空间,并且,因局限在某一方面和某一特定时间段内,造成其研究成果零碎、凌乱,尚未形成一个系统。

2.研究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型

单纯地依靠有限的文献资料,使得研究成果和观点往往与事实偏颇且经不住考验。除运用相关文献资料外,应结合现代人类学、文化学、考古学等以跨学科的多重研究方式,通过实地考察、田野调查、采访等手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近年来虽然有人关注这一问题,并且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代表性的如《朵康格种部落史》《康木朵简史》《元代藏族名僧胆巴国师考》《论玉树藏娘佛塔的历史及其意义》等除依靠文献资外,运用现代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现,但距离真正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和转型这种研究方式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3.研究资料有待进一步挖掘和运用

反复使用同一资料,造成学术研究滞后和无法取得相应突破,应善于挖掘和整理新的资料,进行观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文献资料的运用上,应加强藏文史料的挖掘和利用,同时,在有关藏文文献的属性界定上,理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方可定性为宜,而不应将所有藏文文献清一色地划分为宗教文献。如藏文文献《肖普寺金鬘》和《索热寺金鬘》虽是目前为止有关玉树地区政治宗教史最早的文献之一,但仍有很多学者仅仅看到其宗教性的一面,而误把它归为单一的宗教文献,没有引起对它的足够重视,从而造成在有关玉树政治史研究上出现了很多与事实偏颇且失真的现象。

4.研究细节有待进一步考证

如在《州志》等相关史料中,将日巴帝师的亲传高徒日巴嘎波与贡巴阿吾归顺忽必烈一事,说成归顺南宋皇帝,试问当时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而南宋处于摇摇欲坠之时,玉树囊谦部落头人怎会向南宋归顺?这种观点不仅与事实不符合外,也和众多藏文古籍文献记载相差悬殊。类似情况还如关于玉树吐蕃摩崖石刻的凿刻年代、背景等问题已在20世纪末期学术上已经有定论,可至今还有人认为贝、勒库两处摩崖佛像是由文成公主命令所刻等与事实背道而驰的观点,等等,诸如此类,涉及研究细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考证,而非人云亦云。

[1]编者不详.青海省玉树县志稿[Z]. 民国手抄本,成文出版社印行,1880年

[2]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编.玉树近事记[M]. 京华印书馆

[3]青海省志编委会.青海历史纪要[M].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4月第1版

[4]陈庆英主编.中国藏族部落[M]. 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5]陈庆英主编.中国藏族部落制度研究[M]. 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版

[6] 青海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青海省志[M]. (民族志)2008年12月第1版

[7]玉树州志编篡委员会.玉树州志[M]. 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8] 玉树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玉树县志[M]. 青海民族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9] 玉树藏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玉树藏族自治州概况[M].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

[10]噶班琼、陈庆英.苏毗女国、囊谦王府属寺根蚌寺[J]. 青海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11] 桑丁才仁.论清政府在玉树地区推行的会盟制度[J]. 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

[12]桑丁才仁.民国玉树县建政史略记相关问题研究[J]. 中国藏学,2011年第2期

[13] 吴均.明代在玉树地区建置初考[J]. 中国藏学,1989年第4期

[14]陈楠.历史深处的玉树故事[J]. 人民论坛,2010年第13期

[15]罗桑开珠.玉树-古代的藏汉通道[J]. 中国藏学,1990年第1期

[16]房建昌.清代雍正以来青海三十蒙旗及玉树四十族的治所今址及历史地理诸问题[J]. 西北民族研究,1995年第1期

[17] 高晓波.近十年来明清时期安多、康区藏族史研究综述[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3期

[18]古伯察著,耿昇译.鞑靼西藏旅行记[M]. 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

[19] 普尔热瓦尔斯基.从斋桑经哈密去西藏[J]. 载于杜根成、丘陵著:普尔热瓦尔斯基[M].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年

[20]李默德.西藏与西藏人[M]. 德里出版,1974年

[21] Rockhill,WilliamWoodville,Diary of a Journey through Mongolia and Tibet in 1891 and 1892,Washington: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1894

[22]Rockhill,WilliamWoodville,Thelang of the Lamas, New York:the Century Co ,1891

[23] 寺本婉雅.藏蒙旅日记[M]. 东京芙蓉书店,1974年

[24]台克满.一位领事官员在西藏东部的旅行[J]. 载于台克满著,史红帅译:领事官在中国西北的旅行[J].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

[25]石泰安著,耿昇译.汉藏走廊古部族[M]. 中国藏学出版社,2013年

[26]周生文、陈庆英.大元帝师八思巴在玉树的活动[J]. 西藏研究,1990年第1期

[27]周生文、陈庆英.元代藏族名僧胆巴国师考[J]. 中国藏学,1990年第1期

[28] 郑群挥.胆巴帝师与元代藏传佛教密宗的传播[J]. 西藏研究,2012年第1期

[29]桑丁才仁.九世班禅返藏受阻玉树期间的若干问题[J]. 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30] 白牡丹.蒙元时期有关佛教史考证[J]. 中国期刊网,硕士论文资料库,2010年

[31] 桑丁才仁.清嘉庆时期布赉绷寺喇嘛与玉树札乌喇嘛互争粮户布施一案探析[J]. 藏学学刊,第11辑,2014年

[32]桑丁才仁.民国初期川陇两省就隆庆归属问题所引发的纠纷[J]. 中国藏学,2007年第1期

[33]桑丁才仁.民国时期青海、四川两省“称都”、“香料”隶属之争探析[J]. 中国藏学,2012年第4期

[34]桑丁才仁.玉树哗变及其有关问题探析[J]. 西藏研究,2005年第2期

[35]桑丁才仁.再论九世班禅入藏仪仗队(护卫队)在结古发动哗变经过及其缘由[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36] 桑丁才仁.论马步芳在青藏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兼论玉树结古镇被藏军围困事件[J]. 中国藏学,2016年第2期

[37]幕作桢口述,李惠民整理.青藏战争中我的经历[J]. 载《青海文史资料集萃》(第九卷、军事卷)

[3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中国藏研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M]. 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

[39]青海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青海文史资料集萃·卷[M].(内部资料)

[40] 四川省档案馆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汇编[M].1990年

[41]昌都西然编著.昌都史记宝典[M].印度德里出版,2006年,TBRC扫描成电子版

[42]策旺·多吉仁增.德格土司传[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

[43] 彼德·史卫国著,才旺南加译.清代白利土司顿月多吉小传[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 1期

[44]周华.藏族历史上的白日及白利土司考辨[J].载《周华论文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16年

[45]石硕、李志英.康区白利土司顿月杰的宗教态度探析——兼论固始汗消灭白利土司[J].中国藏学,2016年第3期

[46]玉树县政协所编.玉树县寺院志[M].(藏文)(内部资料),1998年

[47]囊谦县政协所编.囊谦县寺院志[M].(藏文)(内部资料),1998年

[48]杂多县政协所编.杂多县寺院志[M].(藏文)(内部资料),1998年

[49]金巴仁青编.玉树地区名人名著录[M].青海民族出版社,2008年

[50]金巴仁青主编.藏传佛教经典文献玉树古籍丛书[M].西藏古籍出版社,2013年

[51]周生文.噶举派在青海的传播与现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

[52]还格吉.巴隆噶举派在玉树地区的历史演变[J].民族学刊,2012年第5期

[53]江永巴松.浅谈拔绒噶举派和囊谦王室之间的政教结合[J].青藏高原论坛,2015年第 3期

[54]夏吾李加.噶玛噶举派分支流派在玉树地区的传承及其特色[J].西藏研究,2013年第5期

[55]夏吾李加.帕竹噶举派的分支流派在玉树地区的传播发展[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56] 嘎·哇才仁.尕藏寺与罗绒活佛[J].中国西藏,1997年第5期

[57]桑丁才仁.玉树结古寺概述[J].中国藏学,2001年第4期

[58]夏吾李加.宗喀巴大师的学说在玉树地区的传播及其分布特色[J].青藏高原论坛,2014年第2期

[59]蒲文成主编.甘青藏传佛教寺院[M].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60]朱普选.青海明代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分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

[61]朱普选.元代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分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62]桑杰嘉措.文成公主所刻多堆圣境贝库大日如来佛像志[M].藏文手抄本

[63]聂贡·贡却次旦、白马奔.玉树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J].中国藏学(藏文),1988年第4期

[64] 卡尔梅·丹.结古地区赞普赤德松赞时期摩崖文献之考[J].载于卡尔梅·坚参选集[M].中国西藏出版社,2007年

[65] 豆格才让.再论玉树贝库大日如来庙吐蕃摩崖造像及石刻[J].载于扎西才让主编.族文献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3年

[66]扎西群培.玉树文成公主庙的时刻造像[J].载于扎西群培论文集[M].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年

[67]夏吾李加.玉树地区的吐蕃摩崖石刻遗产探微[J].载于桑丁才仁主编.彩玉树——新寨嘉那嘛呢与勒巴沟文化[M].中国藏学出版社,2015年

[68]桑德布金.玉树地区吐蕃时期摩崖石刻考述[J].中国期刊网,硕士论文资料库,2008年

[69]达哇扎西.玉树贝多普贤行愿品摩崖石刻研究[J].中国期刊网,硕士论文资料库,2014年

[70] 更求多杰.玉树嘉那嘛呢石研究[J].中国期刊网,硕士论文资料库,2008年

[71] 桑丁才仁.嘉那·道丹松曲帕旺及嘉那嘛呢文化概论[M].民族出版社,2012年

[72]罗桑开珠.论玉树嘉那嘛呢石的文化价值[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73]文德才仁.浅谈有效保护嘉那嘛呢石古迹问题[J].载于桑丁才仁主编.彩玉树-新寨嘉那嘛呢与勒巴沟文化[M].中国藏学出版社,2015年

[74]昂旺索南.玛尼石——雪域高原的信仰之灵[J].载于桑丁才仁主编.彩玉树-新寨嘉那嘛呢与勒巴沟文化[M].中国藏学出版社,2015年

[75] 桑丁才仁.玉树新寨嘉那嘛呢石历史与文化价值[J].载于青海省玉树新寨嘉那嘛呢石震后抢险修缮工程报告[M].文物出版社,2015年

[76] 桑丁.简述玉树石刻文化[J].桑丁才仁主编.彩玉树——新寨嘉那嘛呢与勒巴沟文化[M].中国藏学出版社,2015年

[77]嘎·达哇才仁.著名的译师米迪简历[J].西藏研究,1994年第3期

[78]根旺.弥底班智达与后弘期多康佛教的兴衰[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

[79]象多杰本.弥底大师与藏娘佛塔[J].青海民族研究(民族法制与宗教研究),2005年第3期

[80] 青梅才措.论玉树藏娘佛塔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J].中国期刊网,硕士论文资料库,2013年

[81]王振民.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货币史探讨[J].青海金融,2007年增刊

[82]王振.边茶在交易中的货币功能-玉树货币史探讨之二[J].青海金融,2004年第2期

[83]多杰.玉树藏族部落法规职能初探[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

[84] 藏拉.现代化进程中玉树藏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结古镇为个案[J].中国期刊网,硕士论文资料库,2009年

[85] 索昂尼玛.论玉树州小学教育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玉树县第一完小为例[J].中国期刊网,硕士论文资料库,2009年

猜你喜欢

藏学玉树青海
金·史密斯藏学文献馆古乐谱辑录与研究
2021年全国报刊藏学论文资料要目索引(上)
王尧:新中国藏学风雨60年的记录者与实践者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大美青海
玉树留芳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闯关”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