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朔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8-04-01
按照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意见行动计划》的部署,朔州市紧扣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发展质量“两大任务”工作主题,突出循环经济、新兴产业、特色农业、生态建设、城乡统筹“五大重点”,全力打造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五个基地”,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技术引领、产业集群、园区承载的模式,加快推进朔州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提升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示范基地,大力度加快了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一、朔州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朔州市紧紧抓住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城市的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打造全国一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为目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基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全市已建成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97家,年可消化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2230多万吨,年产值达到120亿元,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4%。
(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四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朔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加快工业园区的循环化改造,使园区成为综合利用产业集群、产品上下游链接、企业共生耦合的循环经济承载平台,有力提升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和能力。目前全市建成了八个各具特色的循环工业园区,通过园区集聚已形成四大产业集群:
一是煤矸石发电产业集群。现在运行的煤矸石发电企业6家,装机容量267万千瓦。根据全省产业布局,“十三五”期间,还将有一批煤矸石电厂在朔州布局,朔州市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煤矸石发电基地。
二是煤矸石陶瓷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已经建成煤矸石新型材料项目46家,形成27亿块煤矸石烧结砖、25万吨煤矸石煅烧超细高岭土和单晶莫来石产能;煤矸石陶瓷产业企业52家,已形成16.7亿件日用瓷的生产能力。
三是粉煤灰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建成粉煤灰综合利用企业34家,形成10.4亿块蒸压砖、220万方砌块、200万平方米地板、200万平方米家俱板材、5万套粉煤灰家具、5万套门、150万平方米外墙保温板、22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白炭黑、1万吨陶瓷纤维和10万吨高温耐火保温材料的生产能力。
四是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建成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企业3家,形成年生产10万吨建筑石膏粉、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装饰板、10万吨烧结石膏添加材料、30万吨喷涂石膏的生产能力。
(二)以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为抓手,固废资源利用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
在不断研发新技术的同时,朔州市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在固废综合利用上有新突破。一是充分利用煤矸石中高岭岩资源,利用现有日用陶瓷产业基础,进行固废资源利用。经过技术攻关后,目前日用陶瓷中煤矸石掺入量可达到35%左右,最高可掺合45%。年可消化煤矸石60多万吨。二是针对朔州市粉煤灰铝含量高的特点,对传统制砖业进行升级改造,发展高铝耐火砖。三是对现有水泥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粉煤灰的掺入比例,全市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产学研同步推进一体化发展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关键在技术,制约发展的瓶颈还是技术。围绕技术研发和创新,近年来全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先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国内20多所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已建成省内外和行业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三大技术中心,为朔州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全市坚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技术交流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的发展模式,开发出大量的粉煤灰综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多数技术产品属于国内首创,有的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二、朔州市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大率低”
朔州市是资源能源大市,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特别是粉煤灰原有堆存量大、新排出量大,受市场容量、附加值低、运输半径等因素制约,现有消化利用固废能力呈边际效益递减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需求的扩大,工业固废排放量将进一步增加。同时,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固废综合利用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在排放量不断增加和市场需求增速下降的双重压力下,朔州市还面临着利用新增固废与消纳历史堆存固废的双重任务。每年利用的绝对量虽然高于其它11个示范基地,但利用率在全省还处于中游水平,“量大率低”问题十分突出。
(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投资回报率低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可有效减少堆存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但由于产品受地域、市场认知度影响,经济效益普遍不高,投资回报率偏低。一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存在着初期投资大、短期见效慢、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致使企业陷入内部成本居高难下的经营发展困境,阻碍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进一步发展。经调查,建设一条年产5000万块的粉煤灰蒸压砖项目,约需投资3000万元,投资回收期将近8年。
(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投资回报率低,产品受地域、运输半径等影响较大,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需要政府下力气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消纳固体废弃物。但目前市县区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作支持的力度仍然不够;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尚未建立,缺乏持续的资金引导;缺少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强制性要求和针对性奖惩措施。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固废利用工作进一步开展。
三、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协调领导小组
建议朔州市政府成立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基地建设和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管理工作,将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兼任。同时建立责任体系,将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和重点企业。各县区和开发区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并结合实际编制辖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作。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专项扶持基金
落实扶持政策,强化资金支持。市政府根据财力状况安排一定规模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或资金,由市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扶持的有关办法,并加强跟踪监督。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一是专项支持项目建设、公共平台建设、重点技术研发转化以及表彰奖励等方面。二是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用于补贴项目企业和建设单位。对固废类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后,五年内按照实际转化量给予奖励,对达不到固废掺合比例的企业不予资金支持。三是采取贴息办法撬动银行资金支持固废综合利用,刺激金融部门加大对固废利用企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三)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省级其它基地之间的沟通协作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工信部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争把工信部的工业绿色制造专项资金切块用于重点打造朔州基地建设;同时开通为朔州综合利用企业进行绿色产品认定、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绿色通道”。二是市政府与省发改、省经信委签署共建一流基地的合作框架协议,建立省市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推进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争取省级工业技改专项资金切块用于支持朔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市工业固废工业园区等全市工业循环工业园区享受网前直供电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三是加强与全国其它示范基地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强化横向交流,吸收和借鉴兄弟地市的先进经验和作法。
(四)“控制增量、监管存量”,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
对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与处置要形成倒逼机制。降低新增工业固废产生量,对现存工业固废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项目准入关,从源头减少工业固废排放,加大末端治理能力。凡新上煤炭洗选、火电、煤化工等项目,必须编制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治理方案,报市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方案中涉及工业固废的项目,要与申请核准的项目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未编制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方案的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可通知相关成员单位不予办理备案、环评等手续。
(五)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打造全国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孵化基地
搭建省内外资源综合利用高技术领域团队、行业专家及有关企业交流合作和公共研发平台,跟踪国内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多元化利用路径的最新动态,加大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力度,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
一是整合现有全市固废研发领域的北大研发中心、中煤平朔技术中心、中北大学煤矸石研发技术中心、南开大学怀仁宏力再生公司技术中心等四大技术中心,集中优势资源,集中力量研发一批制约全市现有企业技术瓶颈的实用技术,就地转化科研成果,推进现有企业的升级改造。二是积极与省内外高校沟通对接,市政府提供资金、设备等优惠条件,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等省内高校的合作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府与高校合作共建的良性互动模式。利用市政府已建成的中试车间,对实验室成果进行不间断的中试放大;同时中试车间无偿向全国科研机构免费进行中试,把朔州市逐渐打造成全国固废领域研发转让的集散地和孵化基地。三是积极承办国家、省级相关行业协会举行的年会或技术发布会,创新并继续办好年度粉煤灰国际交流大会。
(六)延伸生产者责任,源头保障固废原料质量
尽快研究出台约束电厂等固废排放企业综合利用的责任措施,规范企业的排放方式。排放企业处理工艺应按照干湿分排、粗细分排、灰渣分排的原则进行分类,从制度上推动排放企业改进工艺,实现脱硫石膏与粉煤灰由混合排放改为单独排放,保障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等固废的原料质量。同时由朔州市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排放企业与利用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协议,明确排放企业无偿提供固废排放物,不得向利用企业收取额外费用。
(七)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强制使用利废类产品,从需求端推动新型墙材发展
市县区要认真落实省政府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将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合格准予投放市场的综合利用产品,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强制使用。从设计阶段入手,加强施工监督,强化验收程序。确保在新农村改造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保障性住房等公共建筑中利废类产品的使用比例。同时招标部门要将新墙材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中。市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取缔烧制粘土砖、禁止使用粘土砖的政策,对列入范围的市区及有关县区从2018年起不准再使用实心粘土砖;对于建设使用实心粘土砖的项目,规划部门不得再办理规划手续,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建设施工手续,违者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同时,强力推进新型墙体材料应用与发展,为固废有效综合利用和全市循环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