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
2018-04-01云南农业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老挝研究所研究员
文 云南农业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老挝研究所研究员
老挝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以来,逐步摆脱了最不发达状态,老挝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勃勃生机活力,政治革新稳步推进,经济建设成绩斐然,教育文化繁荣发展,民生工作取得成效。
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宗旨是带领全体老挝人民执行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维护国家稳定,沿着社会主义目标,建设国家、保卫国家。在长期艰难曲折的革命和建设中,老挝人民革命党一直处在执政地位,成为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老挝人民革命党认为,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继续坚持党的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带领全体老挝人民维护国家稳定和捍卫革命成果的任务,为向社会主义目标迈进创造新的转折,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团结和谐、民主公正文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是老挝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特征,是老挝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否正确有效,决定着老挝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命运。早在1955年3月老挝人民革命党的一大上,凯山·丰威汉就明确指出,老挝人民党是在以农业人口为主的落后国家成立的党,党坚持以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作为行动指南,努力把老挝人民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坚强的党,使之有足够能力领导老挝革命走向最后胜利。1972年2月,老挝人民革命党的二大召开,凯山·丰威汉总结了老挝26年来的革命历程,阐明了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经验,强调一个弱小的经济文化发展缓慢的落后国家,只有在真正的马列主义政党的领导下,才能捍卫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1986年11月召开的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四大,分析了老挝经济社会现状和世界及东南亚形势,总结了以往的实践经验,确立了革新路线。四大还深入回顾了党的领导。1989年1月召开的四届七中全会,进一步深入阐述了老挝社会主义和革新开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明确提出老挝人民革命党的领导是革新开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自四大以来,老挝人民革命党始终立足老挝经济社会实际,在实践基础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革新开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制定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开辟了老挝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革新开放面临苏东剧变的巨大危机时,以凯山·丰威汉为代表的党的领导人结合老挝实际,深入研究和探讨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从思想上端正了对老挝社会主义的认识;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针对实践的需要和出现的矛盾,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作出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部署,渡过重重难关,突破种种桎梏,使革新开放展现出勃勃生机;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面对许多来自国际的风险挑战和国内的艰难险阻,推动革新开放的航船破浪前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巩固对革新开放的领导核心地位。
坚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老挝实际相结合
老挝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缺乏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苏东剧变使老挝人民革命党认识到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社会主义在世界各国的适用性的问题上,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国要根据本国实际和条件,采取不同的形式把马列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革新开放以来,老挝人民革命党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理想目标方面,重新认识老挝基本国情和老挝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强调要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四大上提出的“六项原则”中,明确指出要坚持马列主义为党的思想基础,有创造性地结合本国实际加以运用,坚持社会主义目标,把握老挝革命新阶段的特征。1991年召开的五大,老挝人民革命党坚持了“六项原则”,重申要坚持有原则的全面革新开放路线,这里的有原则就是指以马列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充分认识本国国情,不偏离社会主义道路。2016年2月召开的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十大以大会主题的形式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全国人民大团结,坚持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根据可持续方针保卫和发展国家,向社会主义目标坚定迈进。老挝人民革命党把马列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在十大上把凯山·丰威汉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成为老挝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新成果。
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
老挝人民革命党认识到,老挝作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既面临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也面临经济上滞后于地区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危机,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要摆脱这种状态和困境,缩小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就必须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在1955年3月党的一大上制定的12条行动纲领中首次明确提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观点,即改善各阶层群众的生活,保障工人有工作受到好的照顾,农民有田地发展农业确保温饱,鼓励商人和企业家进行商品生产发展工商业。1966年3月,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通过了关于解放区经济财政工作的决议。决议规定,大力组织、领导、动员人民力量,挖掘国家潜力,利用好各兄弟国家的援助,推动生产发展,逐步改善民生。关于党建工作“4懂得”指出,党要懂得改善领导、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在夺取政权和实现全国解放后,老挝人民革命党即着手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1977年2月召开的二届四中全会制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开展生产关系革命,以技术革命为关键,发展新的生产,逐步建设社会主义规模化生产,推动实施工业化。在发展经济方面,执行根据社会主义方向建立起来的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的政策,动员群众投入农林业生产中,恢复农田生产,应对自然灾害,在生产中引进新技术,建设水利设施,推动农业合作社,保护和恢复上百家不同规模工厂的生产,包括电力、自来水、机械维修、木材加工、啤酒和饮料生产、纺织厂等。开展私营工商企业和银行的国有化,整顿国有银行,建立全国统一的财政货币制度,将旧政府和逃往国外的私人资本家的大型工厂收归国有;管理国内外贸易,与外国建立和扩大新的经济联系,加强与社会主义兄弟国家以及世界尊重老挝独立和领土完整国家的经济交往。上述积极的经济政策,尽管还不完善,但却为逐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作出贡献。
1982年的党的三大确立了老挝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强调生产关系革命要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充分发挥各种潜能,以农林业作为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造自然经济,由小生产向社会主义大生产逐步转变;执行有重点的工业化路线,把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过渡时期任务,发展生产力,不断建设和完善社会生产关系,推动农林业和工业不断发展;消灭剥削制度,让各族人民过上富裕生活。1986年党的四大,老挝人民革命党把三大制定的革命路线进一步具体化,开启革新开放的新征程。四大明确了老挝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逐步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物质技术基础;二是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社会主义新的生产关系;三是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合理解决社会问题;四是建设新的社会管理体系。四大制定了到2000年的主要方针任务及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内容有:一是全面推动在农业生产基础上解决粮食问题;二是基本停止和消除毁林开荒,形成合理的农林业和工业结构;三是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四是全面完善贸易体系;五是巩固完善财政和货币体系,使之正常化;六是加强对外经济交往。为确保上述任务有效落实,提出要革新经济管理体制,取消官僚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执行经营核算制,在经济活动中懂得运用客观规律,评估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革新开放以来,老挝人民革命党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分配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并存,推动经济社会向现代化、工业化方向持续高效发展,努力解决群众贫困问题,逐步摆脱最不发达国家状态,使老挝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
充分发挥老挝人民的创造性
老挝人民革命党认为,人民群众是老挝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创造性是形成党的革新开放路线的源泉,也正因为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主动参与,革新开放事业才能经受种种困难考验,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为了深入推进革新开放事业,把老挝建设成为和平、独立、民主、统一、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好地扩大和加强包括国内外的全民族大团结,尊重各族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早在党成立的时候,老挝人民革命党就十分注重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建立群众基础。加强党和各族人民的团结统一,依靠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参与,是老挝革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人民是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的主人。革新开放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各族人民创造更好的条件,实现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梦想。革新开放以来,老挝人民革命党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大力发展经济、让各族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联系群众,努力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证革新开放能够为各族人民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
正是把握了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老挝人民革命党在革新开放中,制定每一个大政方针、作出每一个重要决策,都要考虑其对各族人民群众的利好,考量能否为各族人民群众带来实惠,杜绝损害各族人民群众利益。如制定的“一五”到“八五”规划,都先征询各族人民群众的意见,把发展经济、改善群众生活、维护人民利益摆在突出位置。实践证明,正是老挝人民革命党把老挝各族人民群众装在心里,一心一意为各族人民群众谋利益,老挝的革新开放事业、社会主义发展事业和党自身,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