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2018-04-01秦庆雯刘招成
秦庆雯,刘招成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品牌作为区分不同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工具,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树立党建品牌,则是党建领域中的品牌,是党建工作中较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先进性、推广性、影响性等特色和亮点。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党建品牌化问题目前的研究情况。
一、党建品牌化建设的基本问题
(一)党建品牌化建设概念与内涵
党建品牌化建设是将经济学的概念引入党建理论。党建工作要树立旗帜,创建品牌。根据学者对于党建品牌化建设概念与内涵的侧重点不同,将其核心概念分为号召说、品牌说、创新说和综合说。
号召说:李波研究认为基层党建品牌建设,就是要加强党建工作的系统总结、整体设计和全面推动,使基层党建具有更强的社会影响力、群众号召力和组织凝聚力[1]。
品牌说:季冬晓将管理、服务、质量,这些“品牌”的三大核心理念“移植”到“党建品牌”中。他认为应精心管理党建品牌,以党建品牌的无形资源盘活各种党建工作资源及社会资源,形成了党建品牌的综合效应[2]。
创新说:施小明等学者认为将“品牌”的理念引入到党建工作中,其实质就是借用品牌管理理念和经营品牌的市场经济手段,创新党建工作[3]。
综合说:杭天珑认为建立党建领域中的品牌,并且将品牌中推广性和影响力等特征纳入了党建工作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先进性和创新性的推广[4]。
(二)党建品牌化建设价值与意义
关于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有以下三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1.基层党组织的品牌凝聚效应,增强党组织内部团结和资源整合。刘凝对烟草公司党建品牌化建设研究中认为,在品牌创建的创先争优点评制度中,各级党组织互相点评发现问题,调整方向,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5]。2.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建设推动自身建设的纯洁性。王世军认为党组织品牌化建设应切实在“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上下功夫,丰富拓展党建文化内涵,打造一支先进、纯洁和创先争优的党员干部队伍[6]。3.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深入人心。李书锦研究认为增强高校党建品牌意识、正确定位党建品牌目标、实施党建活动项目化运作,并塑造典型党建品牌形象、重视品牌的宣传推广[7]。
(三)党建品牌化工作经验和成效
1.增强品牌意识,积极推进品牌化建设。韩强等学者认为创建党建工作品牌,首要任务是要树立品牌观念和创新理念[8]。尹娇认为要进行基层党建品牌化的建设,首先就需要增强基层党组织各级党员的品牌建设的观念与意识[9]。2.突出特色创新,塑造个性化品牌形象。尚琳琳等学者认为品牌是一个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鲜明标志,需要运用跨界宣传思维、深化内涵建设思维,开拓党建工作视野,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品牌建设[10]。3.完善长效机制,保障品牌持续性发展。一些学者认为着眼长效性首先要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党建品牌化建设纳入到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工作来谋划;其次是要强化工作机制,定期对创建组织的品牌化效应督查和考评。4.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发挥品牌化效应。张福智学者认为要强化舆论导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对党建品牌建设进行宣传[11]。杭天珑认为基层党建品牌化应形成始终如一的常态化舆论氛围[4]。
二、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建设特色
十九大报告中将基层党组织主要分类为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不同基层党组织由于单位属性不同,各个党组织品牌化建设也有所区别。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建设研究集中在高校,其次为机关和国有企业。
企业党组织品牌化建设:张庆祥认为中铁实施群众参与党建工作中协理员制度,有效增强了农民工在工作中的归属感和积极性,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12]。企业党组织品牌化建设基本都以激发企业竞争力和员工积极性为目标实施的。
农村党组织品牌化建设:关于农村党组织品牌化文献较少,在检索到的两篇文献中,杨峰等和代宏都认为农村党组织品牌化建设有助于打造示范村,通过农村党组织的先进性引领其的示范性[13]。
机关党组织品牌化建设:机关党组织应发挥党组织模范作用,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贾权军研究认为机关开展创建服务品牌活动是机关党建的得力抓手,通过机关党组织的带头、示范和推动作用,能更有效地发挥各个方面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4]。
高校党组织品牌化建设:大部分研究认为加强高校党建品牌化建设,应强化党组织品牌意识,明确品牌的目标定位,并实施项目化运作,打造党组织品牌形象,注重品牌宣传推广,形成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持久影响力[7]。
对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进行总结,发现企业党组织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激发内部员工战斗力为主;农村党组织以打造和建设示范村为目的;机关与街道都属于行政类管理单位,对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建设的诉求比较一致,都是发挥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行政资源整合力和协调性;最后是高校,高校对党组织的品牌化建设方法种类较多,从教学、管理、质量和规划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为其他类型党组织品牌化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而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建设研究和实践较少。
三、研究不足和发展建议
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建设研究从2015年后日趋增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实践工作还是相对较少或流于形式。首先,研究深入不够,多数基层党组织根据单位属性将品牌名字简单移植于党组织活动,没有对品牌建设深入研究其理论、目标,模式、政策等,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可操作体系。其次,很多基层党组织对品牌化理解偏差,将一些特色创新活动当作了品牌化建设,将品牌化建设变成了党建主体活动,诚然党建品牌化建设需要不断创新,也不是短时间一蹴而就能建成的,但是品牌化建设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或者群众普遍认可度和声誉,这个过程需要基层党组织对定位的品牌目标有长期的不断创新和坚持才可建成。最后,很多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不明确,还没有形成品牌化建设理念,尤其在一些事业单位、国企、中小学和农村等基层组织。另外我国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服务体系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服务阵地存在薄弱环节、服务标准及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15]。
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建设需要引起全党的注意,群策群力,突出努力建成部分先锋代表,形成一些较为成熟和符合实际的新经验、新政策、新思想,应区分和规划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关系,不同基层党组织的差异等,十九大对新时代党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建议从顶层对党建品牌化进行规划布局,这样对基层党组织更有示范带动作用,从而从全局谋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做好新时代基层党建品牌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