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工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研究
2018-04-01张登成
张登成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职业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理工院校作为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摇篮,需要将应用水平与职业道德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和高适应性的人才。
一、理工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涵和价值
职业道德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健康的工作态度和培养突出的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具有丰富的内涵,对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个人的全方面发展具有突出的价值。
(一)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高校学生职业观培育的必要基础
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这一当代社会的基本行为方式的认知、需求、价值取向、态度、评价等具有综合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人生理想在职业问题上的反应,是人生观重要组成部分。[1]加强高校学生职业观教育是为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和职业选择能力,帮助学生在日后工作中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正确职业观的树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职业多元化、工作内容差异化、工作环境复杂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选择。另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观中的教育是个人综合能力提高的表现,同时也是高校复综合型人才塑造的选择,必须重视其重要地位。
(二)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必要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育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职业道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转型时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具备必要的职业观念,培养健康的职业素养、积极的职业态度。另外,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以服务大众、奉献社会为核心的职业责任教育、以诚实守信、团结合作为核心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以遵纪守法、知荣明耻为核心的职业操守教育。[4]既是高校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其个人优秀品德的重要体现。
(三)职业道德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成长,思想发生巨大改变,对新事物接受程度高,但由于个人经历不足,缺乏对新观点、新事物的正确判别,容易导致自身价值观扭曲。另外,受市场经济机制的影响,高校学生自我价值认知、竞争与表现意识强烈,导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的选择出现偏颇,容易造成追求个人利益,忽视集体与社会价值,导致诚信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淡化。因此,高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依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既是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各业协调的特定要求。
二、理工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关注度较低
高校作为对学生传道授业的重要场合,是指导学生接受正确职业教育,形成正确职业观,做出职业选择的关键。高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本领及职业规划教育。随着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现有学校师资力量与配套教学设施难以满足其教学要求。导致当前理工类高校对学生的培育更偏向于专业理论的教育,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理工院校作为技术人才的摇篮,教学模式侧重于实践应用型,日常教学中注重技术应用,忽视理论素养教育,没有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大纲,也没有专业的师资配备。理工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仅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另外,学生所能获得的职业道德教育来源于毕业前的相关就业指导课程和系列讲座,因其内容偏理论化且程度不够深入,学生面临着工作和毕业答辩问题,难以投入学习,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出现扭曲
“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具有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及应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的总称,具有调节职业内部、职业与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功能。[5]学生在职业道德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基本的职业判别认识,增强不同职业的环境适应性,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高尚的职业素养。理工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更趋向于个人化,忽略他人的利益,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面临道德问题时,缺乏发挥能动性的能力,而仅仅是遵从;对工作认知上,高薪资和一线城市成为其评判工作好坏的狭隘标准,导致就业市场上一些岗位求职者数爆炸式增长,而一些岗位却无人问津。当代大学生尤其以理工院校学生,服务意识淡薄,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导致其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现象层出不穷。
(三)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理念脱节
理工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程度与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和所企及职业高度直接钩连,所受职业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其未来的职业发展。然而当前理工院校的培养模式之中,过多的重视专业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特性被忽视,学生在对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对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背景和前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但是对本专业的从业人员应具有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缺乏宏观性把握,对未来的择业选择没有明确的目标,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和人事相处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当前理工院校培养模式下,所培养出的学生虽拥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但并不具有行业内人员应具有的专业素养,无法成为理论上是综合型人才。
三、加强理工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措施
(一)加强职业道德与专业培养的相关性
职业道德素质是理工院校学生择业的制约性因素。因此,高尚的职业理想塑造与职业道德规范相融合是理工类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理工院校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教育的同时,需结合专业特殊性与本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特有性,运用日常的专业教学,使理工院校学生自觉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择业判断观,提高其敬业和奉献意识。
大学生尤其是理工院校学生是未来的行业主力军,其职业形象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行业内人员的道德价值判断。所以,理工院校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注重职业道德与专业培养的相关性,让学生拥有高专业能力的同时拥有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而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以高职业素养的身份去接受职业的检验,这对改善就业风气、净化社会从业环境具有较强的鞭策作用。
(二)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理工院校在加强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需强调理论结合实际,把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在进行相关职业道德理论教育时,需贯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教育,提高受教育者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帮助其领悟职业道德的特点、意义、内容,同时还要配以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借讲座、演讲、辩论等方式向大学生传授职业道德内涵,带领学生走向相关行业领域亲身感受本行业工作氛围及相关职业道德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变“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单向灌输模式为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努力探索、提升自我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效性。
总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尤其是理工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既要重视其理论知识的培养,成为专业基础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的专业型人才,又要重视其思想境界的提升,培养其成为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共产主义者,只有将二者进行行之有效的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为经济、为社会、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