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时空的束缚,追寻真我
2018-03-31王露
摘 要:《奥兰多—— 一部传记》的副标题暗示了这部作品内容信息的真实性,但是它确实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因为作者虚构了人物奥兰多,使其从16世纪晚期的伊丽莎白时代到21世纪早期的现代生活了近四个世纪,并且经历了从睡梦中醒来由男人变成女人的离奇经历。伍尔夫创造双性同体的人物奥兰多,就是要打破时空的束缚,跨越性别界限去探寻自我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奥兰多》 双性同体 真我
《奥兰多》是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发表于1928年的奇幻之作。它是《到灯塔去》之后,伍尔夫创作的又一部伟大的作品。它虽然受到了普通读者的欢迎,问世之初销量惊人,却没有像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等其他作品一样获得文学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被认为缺乏严肃性。《奥兰多》继承了作者一贯的新颖独特的写作风格,虽然被作者本人称为戏作,但是留给了文学爱好者们宝贵的艺术探索空间。在这部作品中,伍尔夫富有想象力地创造了超越时空界限的人物奥兰多。通过这部作品,作者对于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以及个体身份进行了探索,解构了传统的二元对立,体现了伍尔夫追求两性和谐,跨越性别界限去追寻自我的意义。
双性同体思想是伍尔夫提出的女性主义的重要观点。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她认为一个作家只有具有双性同体思想,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伍尔夫还强调了自由的重要性,只有不受性别角色的局限,作家才能全面施展自己的才华。男性因素和女性因素是人的个体的两个方面,只有通过寻求二者间的和谐共存才能理解人生的真谛。
一、打破性别与社会角色的枷锁
在父权制社会中,两性在现实社会空间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泾渭分明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空间中被所谓的社会规范贴上了性别标签和社会属性,男性需要有军事野心、对权力的渴望,及征服一切的欲望。女性被束缚在了家里,终日操持家务,养儿育女,甚至没有个人的空间,为丈夫孩子奉献而忽略个人需要,扮演家中天使的角色。在《奥兰多》中伍尔夫毫不留情地指出,“男子的手可以自由自在地握剑,而女子的手必须扶住缎子衣衫,免得它从肩膀滑下来。男子可以直面世界,仿佛世界为他所用,由他随意塑造。女子则小心翼翼,甚至疑虑重重地斜视这个世界”(奥兰多,176)。男性仿佛是世界的主宰,而女性则是附属品。这只是男权社会和男权思想投射给世人的虚像,生活在虚像中的男女都受到其桎梏与束缚,仿佛将男性和女性置于世界的两个极端,即使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性内心也充满着迷惘和困惑。
当奥兰多身为青年男子时,他并不了解女性,对女性抱有偏见。他坚持认为女性必须顺从、贞洁,浑身散发香气、衣着优雅,如果女人没有这些魅力,就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由于对女性认知的不成熟和局限性,他在爱情上遭受挫折。當他遭到情人的背叛大受打击时,他回到大屋,与世隔绝,躲到文字的世界中去寻求解脱,专心文学创作,却遭到一位他所资助的诗人的戏弄。他开始思考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理,不得其解。当时的贵族从事文学写作,并且将作品进行出版,是受到鄙夷和嘲笑的。他应该遵从当时的社会规范,“不断建功立业,不断博取荣耀,不断扶摇直上,也有人等着为他树碑立传,直到这一切达到欲望的顶峰”(奥兰多,3)。但是他内心意识到名望只起到阻碍和限制作用。在遭到恋人的背叛和评论家的奚落之后,奥兰多回到老宅重建“大屋”,举办聚会,每当宾朋满座玩得尽兴之时,他就会感到空虚,躲到自己的私密房间中继续写作诗集《大橡树》直到深夜,无论在个人空间还是在社会空间中,身为男性的奥兰多对于自我充满困惑,无法获得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当奥兰多被赋予了性别的流动性,同时具有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之时,社会所造成的性别间的对立在他身上瞬间消失。在书中,作者用模糊的口吻介绍奥兰多的性别,“奥兰多究竟是更像男人,还是更像女人,这一点很难说清,时至现在,仍让无法确定”(奥兰多,178)。双性同体的奥兰多,能够跨越性别的界限和世俗的束缚,恣意洒脱,遵从于内心的选择,探寻自我的完美状态。“(她)丝毫没有男性的拘泥和对权力的热衷。她的酒量不逊于任何人,还喜欢危险的游戏,马术精湛,能驾六驾马车疾驰过伦敦桥。尽管像男子那般勇敢、活跃,据说看到别人遇到危险仍能让她心悸,这一点最为女子气。”(奥兰多,177-178)
奥兰多在神奇地变成女人之后,同时具有两性的经历和思想,通过服装的外在变化来自由地切换性别身份。她同时具有男性的力量和女性的优雅,充满着独特的魅力。此刻她具有女性的外表和两性的思想,同时保留着之前作为男性的记忆。尽管她有了新的社会角色——女性,但是同时拥有双重的生活经历。她仍然保留着之前的爱好,如喜欢读书,喜欢在深夜的大街上游走、冒险。而且她也享受着女性的优待,受到了男士的追求,比如,船长本人亲自把晚餐摆到她的面前为她殷勤地夹牛肉。双性同体的生活为奥兰多带来双份的快乐,使她体会到了两性的乐趣。由于她独特的经历,奥兰多成功地创作出诗集《大橡树》,并且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她与丈夫相识几分钟后就订婚了,在婚姻中他们对彼此包容和理解的程度,甚至使得他们自己都怀疑彼此的性别。双性同体的奥兰多可以从男性角度思考,而丈夫谢尔也能像女人一样思考。夫妻双方身上都拥有双性同体思想,即使当谢尔远行时,她也能感受到对方仿佛就在身边,他们彼此信任并且有了爱情结晶。双性同体的奥兰多获得了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婚姻。
二、跨越时间的束缚,寻找真我
从小说的开篇到结束,小说中记录了奥兰多从1570年到1928年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在三百多年中她变换了性别,有过情人,娶过妻子,嫁了丈夫,经历过外交生涯,并且最终在文学领域取得成功。奥兰多的作品《大橡树》的创作也贯穿小说始终,历时三个多世纪,伴随着奥兰多性别的变化。它见证了奥兰多的成长,与他认识自我、追求真理的过程密不可分。
奥兰多热爱写作,《大橡树》是他童年时期的梦想之作。他从16岁开始诗歌创作,一共写了57首,其中《大橡树》是他的最爱。它随着他从男人变成女人,少年到成年。在最沮丧时,他将其他诗稿全部销毁,只留下了《大橡树》。《大橡树》的完成与奥兰多性别身份的形成有着紧密联系。在性别变化后,奥兰多同时拥有了男性和女性在生活中的双重乐趣,这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写作欲望。这个诗集创作持续了三个多世纪,最终获得了成功,连曾经嘲讽过《大橡树》的评论家尼克·格林都对它大加赞赏。《大橡树》的完成象征着奥兰多在文学上的成功,同时也是奥兰多追寻人生意义,实现自我价值的证明。
当作为女性的奥兰多在写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时,这并不代表一种性别取得了成功,而另一种却遭到了失败。这恰恰是两性和谐统一的表现。奥兰多正是将之前的男性经验和现在的女性经验积累在一起,才最終取得成功。奥兰多的双性同体思想使其达到了个人写作的巅峰,也帮助她实现了自我价值。
奥兰多经历了英国历史的不同阶段——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期、维多利亚时代和现代。在任何历史时期,奥兰多都要顺应时代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身为男性青年贵族的他英俊多情,成为伊丽莎白女王的男宠;在启蒙时期,变身为女性的奥兰多聪明并且擅于交际;维多利亚时代的奥兰多感受到时代的重压,顺应时代的需要选择结婚。不同时期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她能疏离于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疏离的视角可以让她看清自己,发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在创作《大橡树》的过程中,奥兰多一直在寻找真正的自我。在追寻真我的过程中,他可能有上千个自我,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这些自我不断地变换,有奢侈堕落的、忠诚慷慨的、敏捷浪漫的、热爱自然的、渴望名望的等等,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奥兰多?双性同体的奥兰多自己找到了答案:真我将人身所有的自我集中起来,统一指挥和控制。当青年男子奥兰多渴望名声时,他对生活充满困惑。但是在大橡树下他可以摆脱虚荣心的苦恼,获得安宁。当《大橡树》最终出版并获得伯德特·库茨纪念奖后,双性同体的奥兰多感到名望对她来说毫无意义,她回到乡下老宅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奥兰多找到了自己的真我,曾经的那些自我经过交流之后变得沉默不语了。她决定把成功之作《大橡树》作为贡品埋葬在家乡——她所热爱的,并给予她一切幸福源泉的地方。此时的奥兰多淡泊名利,热爱自然,享受着幸福的家庭生活,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和生活的意义。
三、结语
在《奥兰多》中,伍尔夫模糊了男性和女性的二元对立,将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打破了时空和性别界限,成功地塑造了双性同体的奥兰多。小说中其他人物,如奥兰多的管家,嘲笑过他作品的文学评论家尼克·格林等,也和奥兰多一样生活了三个多世纪。超过三百多年的生命跨度显然违反了人类寿命的自然规律和时间的作用,但是无论时光如何荏苒,经历怎样的沧海桑田,时间和性别都无法阻碍个体去认识真正的自我,找寻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M].贾辉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 弗吉尼亚·伍尔夫.奥兰多[M].林燕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 曲涛,单羽.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第三空间”叙事[J].英语研究,2014(3).
[4] 张昕.完美和谐人格的追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伍尔夫作品第三空间叙事维度研究》(项目编号:16WWB05,项目类别:一般项目)的成果之一
作 者:王露,硕士,哈尔滨工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