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及护理

2018-03-31金淑玲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9期

金淑玲

【摘要】目的 研究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及护理。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乡镇卫生服务中心接收的儿童预防接种儿童13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儿童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儿童采用全面护理管理方法。对比两组儿童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并对比两组儿童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儿童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6.13%,低于对照组儿童的15.37%(P<0.05)。观察组儿童家属的总满意率为93.87%,高于对照组儿童家属的84.63%(P<0.05)。结论 在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当中,采取全面护理管理的方法,能够减少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提高儿童家属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18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9..01

儿童由于年龄较小,身体素质和疾病抵抗力较弱,因而需要通过预防接种的方式,提高对相关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接种是提高人体应对相关疾病能力的重要手段。将相应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促使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从而有效的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在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对儿童预防接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及护理,通过全面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使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基于此,本文选择乡镇卫生服务中心接收的儿童预防接种儿童330例,

研究了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乡镇卫生服务中心接收的儿童预防接种儿童13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为(2.6±1.1)岁;观察组65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为(3.1±1.2)岁。纳入标准:所有儿童均接种甲肝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常规疫苗,儿童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的儿童,对疫苗过敏的儿童。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接种疫苗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儿童采用传统接种护理方法,在接种前对儿童情绪进行安抚,对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儿童采用全面接种护理管理方法,①在接种前,对所有儿童建立免疫接种档案,详细纳入儿童基本健康状况、接种禁忌、家属聯系方式等。询问儿童近期身体情况,观察是否存在发热、感冒等疾病。向儿童家属详细告知接种的意义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告知注意事项。根据儿童的兴趣喜好,使用故事书、玩具等缓解儿童不良情绪,转移儿童注意力[1]。②在接种时,仔细检查接种疫苗的药品名称、生产日期、生产批次,并核对儿童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接种。对于较小年龄的儿童,让家属怀抱接种,同时使用玩具等转移儿童注意力。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并对比两组儿童家属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儿童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几率对比

观察组儿童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6.13%,低于对照组儿童的15.37%(P<0.05)。见表1。

2.2 两组儿童家属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儿童家属的总满意率为93.87%,高于对照组儿童家属的84.63%(P<0.05)。见表2。

3 讨 论

儿童预防接种是提高儿童免疫力,减少相关疾病发病率的主要手段。而由于接种儿童年龄较小,在接种过程中会发生哭闹、疼痛等情况,影响接种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引发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对预防接种效果,以及接种人员的工作效率都具有不良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当中,采取全面护理管理的方法,能够减少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提高儿童家属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锦清,许瑞宝.系统护理对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0):204-205.

[2] 龚亚玲,孙淑娟.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观察[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11):00085.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