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8-03-31林海
林海
【摘要】目的 研究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按照抽签法的原则选用在本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疾病患者,并给予这60例患者实施普外科手术后,其中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30例按常规使用非负压引流,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伤口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比较低(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普外科手术后预防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发生感染症状,进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此法是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最佳预防措施。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普外科三类切口手术;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9..01
在普外科中有各種各样的手术类型,而实施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极易出现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并且其发生的概率非常高,若是患者在医治的过程中出现感染现象,发现比较晚且医治无效的话,多数的患者的感染面积就会逐渐地扩大,甚至蔓延到全身,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康复[1]。基于此,为了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本研究通过探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抽签法的原则选用在本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腹部手术(三类切口)患者,并将全部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即观察组30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照组30例,行常规非负压引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4例;胃穿孔术后7例、肠穿孔术后6例、绞窄性肠梗阻术后8例、直肠癌术后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15例;胃穿孔术后5例、肠穿孔术后7例、绞窄性肠梗阻术后9例、直肠癌术后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甚小(P>0.05)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患者手术完成后,常规安置引流管,观察组将负压源进行接通之后,其产生150kpa数值的负压,并使其始终保持在这水平之内,有液体向往流出为准。对照组接床旁引流袋。
1.2.2 术后管理
观察组给予患者进行间断负压引流的预防方案,1天实施负压吸引的时间维持在16个小时,中间停止实施负压吸引8 h,当患者进行医治3~5天后拔管,对照组也在3~5天后拔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共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患者共有8例出现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6.67%。两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
3 结 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技术能够有效地调节患者机体内部的微循环,并且使得患者的局部水肿症状迅速痊愈,从而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后[2-3]。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的医学专家表示,将患者的感染部位进行高负压封闭措施能够使得其内部存在的渗出液向外流出,同时也可以将其内部大量积累的坏死组织以及细菌清理出来等,其从点状吸变化成面状吸引,可以让引流的位置范围内呈现“零集聚”现象,迅速清洁创面的环境,避免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4-5]。而常规使用非负压引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患者切口发生感染,但是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其防治效果会相对比较差。另外,观察组患者共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患者共有8例出现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6.67%。两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研究结果显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技术预防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技术运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防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明霞,杨 梅,李 霞,徐志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4,21(03):421-424.
[2] 邓新生,刘增亮,郄红征,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早期深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02):144-146.
[3] 胡庆霞,章小庆,林媛珍.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腹部深部手术切口感染[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1):108-110.
[4] 潘 喆,王群敏,钟紫凤.高渗盐敷料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腹部术后切口感染1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5,14(07):697-698.
[5] 辛小芳.术尔泰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76-77.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