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吴江三杰”
2018-03-31王军青
摘 要:辛亥革命期间,金松岑、陈去病以及柳亚子三人并成为“吴江三杰”,三人审时度势,始终跟随革命领袖,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努力,坚守教育领域的战场。辛亥革命中的“吴江三杰”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中十分重要的人物,透过吴江三杰可以更好的看到历史条件下的辛亥革命的面貌。
关键词:辛亥革命 吴江三杰 金松岑 陈去病 柳亚子
一、智行纯洁,革命先声——陈去病
1902年开始,当时的陈去病以及金松岑一同来到上海,共同参加了通过蔡元培发起的中国教育会,并很快就在吴江的乡里之间形成学会支部。在形成思想主阵地之后,吴江小城之中的革命火种快速播撒,并很快就开始风生水起。[1]
1903年时,陈去病前往日本,并在日本与黄兴结交,这也奠定了陈去病在辛亥革命当中的重要地位,使陈去病更加成为了思想教育领域当中的先驱。日本的留学生涯令陈去病意识到,自己需要成为职业革命者,并将笔杆作为武器,倡导革命。因此,陈去病创办了革命刊物《江苏》,并更加毫不避讳的提出“满清王气今已无,君不革命非丈夫”的口号。陈去病认为,在面对世界列强的虎视眈眈时,中国应当能够站立起来。成为一只“醒狮”,陈去病随即以“醒狮”为笔名,相继发表了《警醒歌》等文字。[2]
在《警醒歌》之中,透露出一种浑厚铿锵、振聋发聩、势如猛虎一般的热情与激情,这些情感在文字间奔腾流动。而《警醒歌》其实属于陈去病为了给家乡之中的志同道合者的一封信,正是《警醒歌》令吴江小镇成为了革命先导。1904年时,正是《警钟日报》创办时间,陈去病主笔并进行题诗,随即有了“何时警彻雄狮梦,共洒同袍血一墙”的警句。陈去病作为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人物之一,其之所以坚持以“去病”为名,目的是就要将汉朝驱除鞑虏的著名将领霍去病作为榜样,以霍去病作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将自己的生命全部交付给解救中国危亡的事业当中。[3]
陈去病又一为人们广泛熟知的笔名是“巢南”,这主要可能与南社之间具有一定关联。南社是陈去病、柳亚子以及高天梅等几人发起创办的,属于是为了对抗北庭的一个重要的反清文学团体团体。在2009年的时候,南社百年纪念大会中,权威学术领域的研究者提出了全新的定位,认为南社是一个具有全国性、近代性以及革命性的进步团体。南社的社名意义来自“操南音不忘其旧”。其中陈去病笔名巢南的用意也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无论是社名还是笔名,都体现的是创办者的恢复河山的用意。在历史的洗礼之后可以发现,陈去病等人建立的南社作为一个文化社团,其坚持的文化力量对中国救亡的重要作用。
二、德用为先,学以致用——金松岑
金松岑以及陈去病在相关资料文献中可知是同庚同里,但是金松岑的年纪要相对陈去病大一岁。这一点则可以通过一段结义的故事进行佐证,蔡寅、陈去病以及金松岑三人曾经结拜,次序是蔡寅据末,陈去病居中,而金松岑为长。
同时,三人为了能够发扬自己的意志,引导行为,分别取号“壮怀”、“壮图”、“壮游”。三人之中蔡寅是邻镇人,一方面蔡寅是金松岑的结义兄弟,另一方面也是金松岑的学生。随后蔡寅长时间为宋教仁遇刺案奔走。
1897年时,金松岑曾经建立过“雪耻学会”,地点就在天放楼,当时金松岑自任会长。这个学会的形成,目的是为了进行思想教育,意识传播,并对当时的时政进行抨击。陈去病在金松岑发起学会时曾经撰写对联,鼓励和倡导革命。随后的戊戌变法事件之后,随着康有为倡导变法,则雪耻学会也成为其中的重要力量。
1902年,金松岑不再回到旧式学堂中教书,更加也不满足通过学会发声,倡导雪耻。而是在同年创办了“同川公学”,通过同川公学开办新式学堂。辛亥革命开始之前,吴江地区的新式学堂达到了55所,此时新市学校的创办已然成为了一种趋势,50岁之后,金松岑也曾经出任过吴江县教育局局长等职务。
金松岑倡导“德”、“用”相结合,坚持学以致用。且要让学生能够具有爱国精神,确保所有的民众能够有尚武的体魄。金松岑坚持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等理念,也在学校之中开设了体育课程、艺术课程以及园艺课程等能够修身养性的内容。甚至在相间课堂之中也可以学习英语以及生理卫生方面的内容。金松岑创办了“明华女校”,解放女性意识。更加出版了刊物《女界钟》等。金松岑更加成为了当时女权运动的重要先驱。[4]
金松岑并未跟随孙中山进行革命,但是金松岑则是最早介绍孙中山思想的先驱者。从1903年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三十三年之梦》等译文,随后则出版了节译本《孙逸仙》等内容。
章士钊以及金松岑等人并不懂日文,与林纾相同,都是通过他人口译并整理成册的。原书之中作者为日本进步人士宫崎滔天。
孙中山、黄兴以及宫崎滔天等人都是革命先行者,彼此之间交往密切,因此,宫崎滔天也对中国民主革命等具有重要作用。《三十三年之梦》的内容就是詳细介绍了孙中山等相关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者始终不断进行革命探索的全部历程。[5]
革命爆发之前,国人就是通过此书了解了孙中山,并指导了孙中山倡导革命的真正用意。因此,本书一面世就被彻底抢购而空。随后又进行反复重印。金松岑属于我国革命思想的重要启蒙者,对革命的宣传具有重要作用。
三、辛亥革命的风韵人杰——柳亚子
少年柳亚子由于科举考试进入到县城,并与陈去病以及金松岑等相识。这场机遇对柳亚子的影响十分巨大,相对获得秀才的功名,柳亚子更加重要的就是与两人的相遇。
柳亚子的人生轨迹也因此而改变。随后,柳亚子成为了金松岑的老师,而陈去病则可以在更大的意义上被称为是柳亚子的同志。
1905年开始,出现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科举制度的废止,另一件就是同盟会的成立。随后,孙中山提出十六字革命纲领。辛亥风云就在这个过程中酝酿并爆发。随后,辛亥革命正式爆发,而当时的柳亚子只有25岁,可以成为当时的风云俊杰。
柳亚子一直都是冲在思想革命领域之中的最前沿,1903年时,柳亚子与金松岑等人来到了上海,加入了爱国学社,在这里柳亚子真正打开了自己的眼界,并与蔡元培以及章太炎等大师相遇,随后,又结识了邹容。邹容《革命军》的出版,柳亚子曾经给予了大力的帮助。
1906之后,柳亚子之身来到上海滩,并结识了高天梅以及朱少屏,并在两人的引荐之下,加入同盟会,同时,进入到了高天梅等人创办的健行公学。随后,通过蔡元培进入到了光复会,成为了“双料革命党人”,此时的柳亚子只有20岁。
柳亚子由于有口吃,柳亚子并未能够学习英语,而是作为了一名国文教员。
柳亚子为了与改良派之间进行论战,《复报》刊物发表,并在刊物中彻底揭穿了立宪的骗局。公学中的柳亚子将《皇帝魂》作为教材,充分论证反清排满的内容。柳亚子更加与高天梅等人结识大量的爱国志士,包括苏曼殊、马君武等人。《复报》的创办,源于柳亚子与同学共同创建的油印小报,柳亚子在进入健行公学之前,已经在该报纸中刊印了67期,从68期之后,改成了半月刊铅印版。此时,封面已经不遵守朝廷正朔,而是采用黄帝纪年。
有力地配合了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难能可贵的是,柳亚子不仅编辑,更动手撰写了大量“文字有灵”的白话诗文,以期“鼓动一世的风潮”。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传来,兴奋不已的柳亚子又与朱少屏等人迅速创办了《警报》,专门报道革命战绩,助推光复波澜。如果说《复报》让我们读到了“风云俊杰”柳亚子鲜明的反叛个性,《警报》让我们感到了“风云俊杰”柳亚子干练的办事作风,那么南社的创立则让我们看到了“风云俊杰”柳亚子非凡的号召才能。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针对吴江三杰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情况,具体探究了辛亥革命之中柳亚子、金松岑以及陈去病等三人的历史地位与推动历史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进一步研究辛亥革命历程,宣扬革命精神都具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凤仙. 民初小说的辛亥革命叙事研究(1912-1919)[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韩世杰. 甘肃辛亥革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魏祥奇. 辛亥革命与广东画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4]冯建勇. 构建民族国家: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边疆[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21(03):63-72+149.
[5]李帆. 以“中华”为族称: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认同[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63-66+70.
作者简介
王军青(1982.1—),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助教,从事中国文化史、中国旅游文化、中国近現代中外关系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