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救赎

2018-03-31郝艳艳

北方文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原型

郝艳艳

摘要:本文以《德米安》为研究对象,试图运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中的四个主要原型来对主人公辛克莱的人格原型进行解读,从而揭示了要想实现自我救赎,就必须勇于面对自我。

关键词:《德米安》;集体无意识;原型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他的心理小说《德米安》中,讲述了少年辛克莱在心灵导师德米安、皮斯托里乌斯和艾娃夫人等人的指导下,不断走出内心深处的困惑,实现自我救赎的艰辛历程。由于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分析学说对黑塞的创作影响很大,这一点在小说《德米安》及《荒原狼》中有明显的体现。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其中原型是其核心内容。荣格认为原型有许多表现形式,每个人的人格中有四种原型: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以及自性。

一、集体无意识与原型

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其中原型(archetypes)是其核心内容。荣格说:“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这些经验由于不断重复而被深深地镂刻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之中。这种镂刻,不是以充满内容的意象形式,而是最初作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它所代表的不过是某种类型的知觉和行为的可能性而已。”荣格认为原型有许多表现形式,每个人的人格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有四种原型: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以及自性。

二、《德米安》中主人公辛克莱的原型解读

在黑塞的《德米安》中,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自性在辛克莱的自我救赎过程中都有体现。

(一) 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本义是指演员在戏剧或者表演中为扮演某一角色而戴的面具。在荣格的心理学中,人格面具保证一个人能够扮演某种性格,而这种性格却并不一定是他本人的性格。人格面具就是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它也被荣格称为顺从原型(conformity archetype)。

在《德米安》中,少年辛克莱就戴有典型的人格面具。

首先,他将自己周围的世界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自己和父母亲所生活的世界,即“光明的世界”,另一个世界便是“黑暗的世界”。辛克莱意识到两个世界的存在,但是他认为自己毫无疑问生活在属于正义和光明的世界,“在那里,虽然我常常感到自己是个陌生人,虽然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和愧疚,但还是生活在里面。”(黑塞,2013:33-34)少年辛克莱虽然意识到自己在所生活世界的不安,但他还是戴着人格面具继续生活着。

其次,在与姐妹们相处的过程中,人格面具的原型也有体现。在他心情平静而又开心的日子,跟姐妹们玩的时候他会表现的非常正派,但有时又表现的非常任性,大发脾气,甚至做些不良的举动和讲脏话。在这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很显然辛克莱在平时的生活中,为了遵循他所属的世界的规范,他不得不戴着人格面具。

(二)阴影

榮格用阴影来描述个体内心深处隐藏的或无意识的心理层面。阴影的组成或是由于个体意识自我的压抑,或是意识自我从未意识到的部分,它比其他任何原型都更多的容纳着人最基本的动物性,一般都是个体意识自我不愿意接受的人格特点,这些特点往往会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但是从心理分析学的角度来讲,阴影的存在也有积极的一面。当自我意识到阴影的存在,并与之和谐相处时,就会使个体达到某种心理整合,逐步走向完善。

在《德米安》中,辛克莱在孩童时代就意识到两个世界的存在,也意识到阴影的存在,但是并不承认在自己的潜意识中有阴影的存在,并且压抑它的存在。克罗默的引诱,使他陷入痛苦的境地,这是辛克莱对自我意识中的阴影压制的后果。但是德米安通过讲述该隐和亚伯的故事,赋予亚伯和“恶”以新的阐释,后来辛克莱才意识到克罗默原来正是自己的阴影,从此走上了寻找自我、救赎自我的艰辛路途。

(三)阿尼玛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情感和心理同时具有双性倾向,因此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异性的某些特质,阿尼玛原型就是男人心理中的女性原型。荣格认为,阿尼玛原型是每个男人心理中携带的永恒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不是特定的女人的形象,是人类祖先对女性的全部经验的积淀,无意识的镌刻在男性遗传因素中,形成一种模式。在外界的情感刺激下,阿尼玛原型就会投射到某个女人身上。他提出,阿尼玛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历经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娃的形象,代表着纯粹本能和生物性联系;第二个阶段是一种浪漫的、审美的层次,其特征是性;第三个阶段是将爱情升华到精神献身的高度;第四阶段的阿尼玛则是智慧的化身。

在《德米安》中,辛克莱的母亲、贝雅特丽齐和艾娃夫人都是辛克莱心灵中的阿尼玛原型。

男子的阿尼玛的特征通常由母亲规定,属于阿尼玛发展的第一阶段。在小说中,虽然对母亲的描写着笔不多,但是在仅有的描写中,刻画了母亲的细腻、多愁善感等特性,对辛克莱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辛克莱在克罗默的威胁下,内心备受煎熬,是母亲的细腻的观察和体贴,让他宽慰了很多,但是也增加了他的罪恶感,从而形成了辛克莱矛盾、忐忑不安和忧郁的阿尼玛特征。

当辛克莱再次陷入黑暗世界后,备受内心深处灵魂的折磨的时候,贝雅特丽齐的出现给他指出了进入到神圣教堂的门路,把他改变成一个庙堂里的崇拜者。她仿佛是上帝派来的天使,让他有了理想,给他带来了神明的启示和黎明的召唤。贝雅特丽齐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力量指引着辛克莱找回了通向自我内心的道路,从而辛克莱的心灵向更高程度整合。

艾娃夫人在辛克莱的潜意识中是第三阶段的阿尼玛原型,对她的爱使得辛克莱的心灵实现了完全整合。当德米安告诉辛克莱去见艾娃夫人后,他变得很兴奋、充满希望,第一次觉得他的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终于调和起来了。艾娃夫人引导着辛克莱去探寻自我、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传达着潜意识的启示,从而使得辛克莱走向自我完善之路,实现自我救赎。

(四)自性

整体人格的思想,即自性,是荣格心理学的核心思想。自性在集体无意识中是一个核心原型,它是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有序的原型,把其他所有原型吸引到它周围,使他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辛克莱本是服从命运,怯于挑战自我的小男孩,但是真理或精神力量化身的德米安开导他听从内心的声音、追求自己的命运与梦想,但是辛克莱还是没有勇气向自己的命运迈步。在他们分开后,辛克莱遇到了理想化身的贝雅特丽齐,她引导辛克莱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智慧。此时他也结识了风琴手皮斯托里乌斯,并从他那儿了解到阿卜拉克萨斯既是上帝也是魔鬼的神,将光明与黑暗的世界连接起来。辛克莱终于意识到,人就是那只鸟,只有认可生活的光明和黑暗面,才能飞向集上帝与魔鬼一身的阿卜拉克萨斯那里。在上大学后,辛克莱见到了德米安的母亲艾娃夫人,在艾娃夫人身上既有母亲的爱,也有情人的爱;在辛克莱向她表白时,她引导他要成为他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米安和辛克莱双双卷入战争;在辛克莱受伤后,德米安引导他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如何在内心寻找故人。自此,辛克莱发现自己就是德米安,实现了心灵的整合和自我救赎。

三、结束语

心理成长小说《德米安》讲述了辛克莱在10多年期间如何由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变成一个独特的人。本文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中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自性原型对辛克莱如何发现自我、追寻自我和最后实现自我救赎进行了解读,从而启发读者深思自己的人生和自我,鼓励读者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救赎。

参考文献:

[1]卞虹.寻找自我——从心理分析学角度解读《德米安》[J].外国文学,2012(2): 83-89.

[2]赫尔曼·黑塞著,苏念秋译.彷徨少年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3]霍尔等著,冯川译.荣格心理学入门[M].北京:三联书店,1987.

[4]荣格著,徐德林译.原型与集体无意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5]申荷永.荣格与分析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8.

(作者单位:山西工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猜你喜欢

原型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掌握英语缩略语,看美剧不用愁
《沙家滨》中的阿庆嫂原型
原型理论分析“门”
《荆棘鸟》主要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基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对生态学科学存在原型结构模型的考察
基于虚拟原型的12-DOF航天模拟器运动仿真
原型理论视阈下的于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