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都柏林人》看乔伊斯眼中的爱尔兰

2018-03-31周媛媛

北方文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出版乔伊斯宗教

周媛媛

摘要: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是一部以都柏林为背景,刻意描绘这座城市的生活画面和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集。它完成于1905年,经过九年的磨砺后出版。这篇文章从《都柏林人》看乔伊斯眼中的爱尔兰,从饮食透视酒文化和殖民与大饥荒的历史;从宗教与社会关系观察宗教对婚姻、堕胎的严格管理,对孩子和女性看似保护实则残酷的控制,从乔伊斯与《都柏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考察《都柏林人》出版的一波三折,展现《都柏林人》的文化价值和人文关怀。

关键词:乔伊斯;饮食;宗教;出版

乔伊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在《都柏林人》中记录了他熟悉、鄙夷又眷恋的都柏林市民平庸乏味的日常生活,冷静的指出爱尔兰历史就是一部充斥着出卖、动人的懒散、荒谬和狭隘的信仰的历史。国内对该短篇小说集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瘫痪,顿悟,艺术手法,女性主义和男性气质等方面,而文化和出版方面主题涉及之人不多。而这篇文章,通过细读文本,挖掘日常生活中琐屑之事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渊源,力图真实再现乔伊斯本人的生活及心理历程及爱尔兰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饮食:威士忌和土豆泥

(一)威士忌

《都柏林人》由15个短篇构成,其中12篇提到了饮酒。整个爱尔兰都有一种浓重的酒精气氛。一个四百万人口的国家,每座城镇都有好几种本地特酿。如果一个村子只有一条街道,街上一定不止一间酒馆,哪怕没有教堂。爱尔兰真正的国饮是威士忌。现在大家都知道的苏格兰顶级威士忌,是爱尔兰移民传播过去的。威士忌与爱尔兰人的重要事件形影不离。而威士忌在《都柏林人》中更是大出风头。小钱德勒和加赫拉久别重逢,在考莱斯酒店喝着威士忌品味八年时光锻造的世俗人情。福加第去拜访柯南先生时以半品脱特级威士忌为礼。莫肯家小姐们在一年一度的舞会上用威士忌招待来客。

爱尔兰的酒文化繁荣是有来由的。作为一个交通不便的农业国,人们有大把的时间一起消磨,尤其在夜晚和漫长的冬季,家里寒冷,大家都聚到酒馆里喝酒暖身、长谈。而生活的单调和艰苦,同样使爱尔兰人喜爱喝酒,最困难的时候,农民只好喝私酿的土豆烧酒。在一个备受桎梏的殖民地,人们看不到摆脱贫穷和歧视的途径,除了移民,逃离现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喝酒了,如典当表链辗转酒吧的法林顿,独自在酒吧喝的烂醉咬伤舌头的柯南先生。

(二)土豆

除了贪杯,爱尔兰人还对土豆有执念。爱尔兰还被旅居的中国人戏称 “土豆岛”。爱尔兰人以土豆为主食,土豆还是蔬菜消费榜上第一名。爱尔兰的土豆不仅销量大,而且种类多。有红皮的公鸡土豆(rooster),粉红的粉基儿(Kerrs Pink),黄皮软滑的英女王土豆(British Queen)等。

物产丰富的爱尔兰人喜爱吃土豆是历史上饥饿记忆在作祟。土豆并非爱尔兰本地作物,中世纪的故事也指出小麦、大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曾是爱尔兰的主食。但英王亨利八世为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爱尔兰所有贵族宣誓效忠英王,使用英语和英国法,否则就没收土地、封号。英国的紧逼引起战争,战败的爱尔兰贵族逃亡,英王没收领主和天主教会的土地,并以优惠价格提供给英国新教徒定居。爱尔兰人失去土地,靠向”中间人”承租土地维生。殖民地的歧视政策和不合理的土地所有制造成了爱尔兰人的饥饿和落后,来自南美洲的神奇作物土豆横空出世,成了爱尔兰人的救命口粮。于是有了“食在土豆岛”的说法。威士忌和土豆为代表的的饮食塑造了民族性格,蕴含了历史文化。

二、宗教与社会:婚姻、女性

(一)婚姻

天主教限制婚姻自由,离婚曾被禁止。直到1996年,宪法才不再禁止离婚。但现在爱尔兰人要离婚仍需经过长达四年的分居期才能完全生效,而且还要受到教会法规的限制,离婚后再婚,虽然能依法领取结婚证,却不能再到教堂在神父的祝福下举办婚礼。因为根据天主教教义,婚礼是一种神圣的契约,在上帝和教会的见证下缔结,因而一旦结婚就不可分离。离婚的困难可想而知,但应该也有法可循。穆尼太太先和酒鬼、家暴犯丈夫分居一段时间,才去找神父,在神父见证下和丈夫离婚。这说明在上帝和教会见证下的婚姻,也要在他们的见证下才能解除,当然要先有一段法定的分居为前提。而穆尼太太和女儿珀丽密谋得来的婚姻,亦因上帝和教会双重保障而令人趋之若鹜。

(二)女性

今天的爱尔兰还是世界上对人工流产限制最为严格的几个国家之一,按照爱尔兰宪法和刑法,任何形式的人为终结胎儿生命均属犯罪,医生要被判处监禁。据宗教教义,一旦卵子受精,上帝就会为它注入灵魂,有了灵魂就有了完整的人格和生命,因此不容伤害。在严禁堕胎又不允许避孕的天主教,孩子一个个出生,家庭日益拮据。小钱德勒在金黄色落日中看到的占据街头的肮脏孩子,那些在马路上奔跑、在敞开的台阶上跑来跑去、像耗子一样蹲在门槛上的孩子,就是禁止堕胎的后遗症和牺牲品。

女性不仅被禁止堕胎,还被禁锢在家中。爱尔兰现行宪法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非个人。宪法还明文规定,“女性通过在家庭内部服务终生,为国家贡献了不可替代的帮助……国家将确保所有母亲不应因为经济压力而不得已从事工作,导致忽略了家庭责任。”(邱方哲2015:154)这项条款看似认可女性贡献,实则明目张胆地把女性禁锢在家务中,使得更少的职位向女性开放,侵害了迫于经济压力而工作的女性的权益。《都柏林人》中女性的工作情况就印证了这一弊端。女性多为家庭主妇,个别迫于生计工作的,从事的职业收入低、不被尊重,如被科尔利诱骗的无名女佣、供养全家的小店员伊芙琳和以教音乐谋生的莫肯小姐们。

爱尔兰女人们经济上的弱勢地位不仅使她们沦为男性的附属品和发泄对象,还影响了爱尔兰男性对非本土女性的看法。外来女性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男性欲望的投射对象。奥莱恩因金钱成为肥胖结实、待人随和的犹太中年女性德拉科尔小姐的入幕之宾。楚楚动人的伦敦年轻女子是法林顿性欲和征服欲的投射物。爱尔兰天主教会认为自己是传统价值和良好道德的捍卫者,包括重视婚姻、保护儿童、女性等。但在实践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爱尔兰教会对国家和公众意见施加重大影响的语境下,教会往往给人一种父权阴影的印象。

三、文学再现:乔伊斯与《都柏林人》,审查与出版

(一)家庭与文学素材

家庭是乔伊斯无法逃离的网,那些羁绊其中的人—逆来顺受的母亲、狂纵暴躁的父亲、懦弱困惑的弟弟妹妹们……成为乔伊斯未来作品的潜在素材。乔伊斯所有作品基本都有自转色彩。家族里传下来的趣事出现在《死者》中。据传乔伊斯的外祖父—帕特里克·弗林某天替磨坊里叫强尼的马戴好鞍,骑马去凤凰公园看阅兵。走到大学绿园威廉二世的雕像前,强尼看着国王坐马的雕像入了迷,竟围绕着雕像不停地转圈,任凭主人大声呵斥也不理。而乔伊斯的父亲约翰·乔伊斯曾在都柏林和查柏利佐制酒厂工作,他工作中用到行话如“虫形管和杂质”就在《姐妹们》中出现。且《姐妹们》中导致弗林神父死亡的瘫痪,正是导致乔伊斯外祖父弗林丧命的疾病。另外,乔伊斯与诺拉第一个孩子乔治亚的出生也投射在《一小片阴云》中:男人和妻子在新婚的激情逐渐消退后的紧张关系,那个男人感到家就是牢笼,孩子的哭声则逼得他要发疯。

(二)故事情节与出版风波

《都柏林人》中的情节大多是乔伊斯的亲身经历,他珍惜,怀念、厌恶、恐惧,却不忍删减。1926年爱尔兰政府成立的“邪恶文学审查委员会”,以及1929年的《出版物审查法》将天主教的思想道德强加在世俗法律之上,例如禁止描写色情、同性恋、堕胎、犯罪细节、渎神言论等等,使《都柏林人》发行困难。而《都柏林人》在《出版物审查法》未颁布之前就因“不雅”内容历经出版风波。乔伊斯从1905年10月与格兰特·理查兹签约到1906年9月理查兹收回合约,又有寄文给伦敦和都柏林的其他出版商未果,再从1909年到1912年与蒙塞尔出版社公司的乔治·罗伯茨谈判三年却因书中“不规范”内容不了了之,直到1914年理查兹最终出版了《都柏林人》。

《都柏林人》中的“不规范”内容因其真实性而让乔伊斯甘冒不能出版的风险坚持保留。 《两个浪汉》取材于一起凶杀案。1906年,乔伊斯寄给理查兹的《两个浪汉》因其“性”的因素被要求修改,实则犯罪细节也暗含其中。1900年“8月23日这天,有位名叫布莉姬德·加农的女仆陈尸于新桥路段的窦德河面”(彼得1999:160)。“最骇人听闻的要数《一次遭遇》”(奥布赖恩2014:131),一个令人作呕却没人敢说出其名称的主题在这篇小说里发出了聲音。故事的结尾有同性恋的暗示。一个怪老头劫持了两个男孩,他先是从鞭打中享受很大的乐趣,又做出了些令男孩子大为惊骇的事。而《一次遭遇》是乔伊斯自己的真实经历。“他和史坦尼斯劳斯在1894年6月的第一周学期快结束之前,过河去探索神秘不可知的环底和爱尔兰镇的市街。”(彼得 1999:121)他们在窦德河畔的空地上遇见史坦尼斯劳斯称作“50岁上尉”的男同性恋者。上尉不但和两人谈起交女朋友的事,还提到了沃尔特·司各特。由此可见,乔伊斯的生活经历和《都柏林人》密切相关,这使作品真实性与艺术性并存,具有艺术和史学价值。

四、结语

1912年与蒙塞尔出版社公司签署的出版《都柏林人》的合同作废后,乔伊斯在合同书背面写下了一首诗。“……啊,爱尔兰,我唯一的挚爱和我的初恋 /在这里,基督和凯撒亲密无间/ 啊,白花酢浆草盛开的可爱土地……”(乔伊斯 2013:268-271)爱尔兰的秀美,天主教的束缚,乔伊斯与爱尔兰的恩怨情仇,《都柏林人》出版的艰辛,全部凝缩在这字里行间。《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缅怀历史与传统、处理现实、预言未来的媒介,从《都柏林人》看乔伊斯眼中的爱尔兰,从饮食看酒文化和殖民与大饥荒的历史;从宗教与社会关系观察宗教对婚姻、堕胎的严格管理,对孩子和女性的残忍保护,从乔伊斯与《都柏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考察《都柏林人》出版的一波三折。从《都柏林人》看爱尔兰,回望历史,欣赏文化;走近乔伊斯,探究其真实生活和心里路程;体味乔伊斯与天主教和英殖民的爱尔兰之间的爱恨纠缠。

参考文献:

[1]邱方哲.亲爱的老爱尔兰[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

[2]詹姆斯·乔伊斯.乔伊斯文集: 都柏林人[M].王逢振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出版乔伊斯宗教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乔伊斯·卡洛尔·奥茨作品综述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乔伊斯《小云朵》中的叙述聚焦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