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环境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2018-03-31王婷
王婷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具有完善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学生中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很高,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也为移动学习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早在上个世纪末,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开展学习活动的研究就已经开始兴起,并在随后短短几年内移动学习就已经成为远程教育与数字化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移动学习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的综合研究领域。目前我国移动学习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教育及继续教育方面,且已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环状循环”模式,研究重心也从技术关注回归到落实具体的学习效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是对中职生移动学习的研究并不多。在中国知网中,以“移动学习”为主题可以检索出11744篇相关论文,以“中职移动学习”为主题只能检索出102篇相关论文,仅占总量的0.87%。那么,中职生可以进行移动学习吗?应如何引导中职生进行移动学习?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展开探索。本文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具体的移动学习环境从学习资源建设、学习平台功能及教师和学生的真实体验方面展开论述,并梳理出适合目前中职生学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为同样奋斗在一线的中职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是国家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先后经历了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项目化教学等经典教学模式,目前正处于积极促成传统课堂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有机融合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任课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课程具体目标为通过国家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证并通过具体的计算机应用相关职业技能测试。成熟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对于一级考证中理论知识部分,很难通过实际项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播通常采用项目和机械练习的教学模式,收效甚微。此外,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适应网络化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学习习惯需要慢慢渗透,渐进培养。单纯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无法全面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的形成。
由此将移动学习引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明智之举。然而大部分中职生存在自律性稍差,自控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偏低等问题。中职生是否会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手机进行有效学习?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做了初步的调查,发现72.4%的学生手机中安装有学习类APP且使用频率很高,集中在数学、语文及英语这些传统科目,多数学生表示这些学习类APP几乎每天都会打开使用。由此说明中职生是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
二、我校移动学习环境概述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示范校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人才培养。早在2014年我校已跻身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示范校”行列,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颇具特色的示范性学校。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蓝墨云班课”和“E-Online在线网络课程制作云平台”在日常教学中的使用。此外,教师积极使用微信公众号及学科相关流行APP等公共资源平台进行教学,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1.蓝墨云班课
蓝墨云班课是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课前师生需将蓝墨云班课APP下载至手机上,创建并加入班课。教师需将相关课程教学资源上传至资源库内供学生课前预习,亦可布置课前任务;课堂上可以通过APP进行签到、点名、知识点检测及即时反馈等活动;课后可以发布作业、师生互动;平台也提供了投票、问卷调研等教学常用功能。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这款APP功能强大,系统性强,解决了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学生练习无法即时反馈,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把握存在延时等问题;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综合性项目的学习使用这一平台来进行任务发布、进度跟踪、投票等活动时学生参与度尚可,若在课堂上频繁使用学生抵触情绪甚浓,主要原因是以往的习惯已经形成,在蓝墨云班课的系统平台中学习束缚感比较强烈,操作性的知识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不流畅等问题。这款APP很适合辅助课堂教学,尚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工具。
2.E-Online在线网络课程制作云平台
该平台由我校教师蓝永健老师自主开发研制,在学校常规教学中被一线教师广泛使用。平台能够把课程的项目积件库、教学大纲、教学用书、教案、课件、微课视频、实训指导书、练习题库等常规教学资源集合在一起,方便师生共享。平台提供了动态交互学习、即时评价及即时测验等实用技术支撑,为解决过程性评价中过程性表现难于记录且不便于即时反馈等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此外平台能够方便快速的生成试卷。云平台可以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課程的常规教学中。但是前期的网络课程建设需要费一番功夫。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除了前期课程建设中需要了解平台的具体操作流程之外,教学资源亦需要转化格式才能在平台中显示,操作型项目素材需要以压缩包的形式上传或下载,并不是很方便,批阅实操类项目作业也显得费时费力;从学生使用的角度来说,平台的使用相较以往通过服务器自主存取素材及提交作业的模式来说稍显繁杂,但是该平台利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任务的完成,便于学生进行移动学习。E-Online在线网络课程制作云平台相比于蓝墨云班课APP来说相对适合课堂教学,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无法登陆及上传和下载作业耗时过多的问题,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操型内容来说需慎用。对整个《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来说,E-Online在线网络课程制作云平台更适用于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及共享,适用于学科教师间的交流及课程管理。
3.其他公共资源平台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适用的其他公共资源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微信课程交流群、网易云课堂APP、得到APP、喜马拉雅FM等。针对课程中理论知识点多且杂,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致不高、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的问题,笔者选择通过开设计算机相关知识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尝试解决。效仿知名公众号“罗辑思维”的模式,将基础理论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每天一分钟音频传递给学生。这部分知识主要依赖学生课下自学,是本课程移动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其他课程相关公共资源平台中免费共享的资源由教师负责整理筛选,随后推送至课程交流群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学习,不做强制要求。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不仅依赖可移动的终端设备,更依赖具体的学习平台。凭教师一己之力开发专业的移动学习平台需要很强的系统开发专业知识,对绝大部分教师来说并不现实,如何使用好现有资源才是应当考虑的重点。结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际情况,笔者对课程授课形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移动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循序渐进,不可大幅挺进,以免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或者造成失控状态。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学习的习惯需要逐步引导,不宜设定过高期望值,需要实时调整。为了培养学生利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从以下几点进行变革。
1.理论知识碎片化
对一级考证中选择题部分的理论知识点进行梳理,并适当拓展有趣的计算机相关知识,通过每天一分钟音频的形式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知识掌握情况在课堂上利用E-Online在线网络课程制作云平台进行测试,以此定期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
2.核心操作知识微课强化
对于课程中核心操作知识点如:WORD中表格边框的设置、表格公式计算、EXCEL函数的应用、PPT中动画的设置等技术难点可以制作专门的微课程,以短视频的形式强化。课堂上没有完全消化掉的学生可以选择课后反复观看来补充学习。
3.综合项目移动学习平台跟进
以往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对于大型综合类项目教师更关注项目实施结果,而对过程缺乏细节跟踪以致小组合作类的项目常常会出现一人包办的情况,使用移动学习平台定期上传项目实施阶段性作品,使学生的学习不再仅停留在课堂中。
四、总结
无论是蓝墨云班课,还是E-Online在线网络课程制作云平台,又或者是其他公共资源平台,都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工具,真正核心的是知识的传递、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思考方式的形成。多样教学形式的合理组织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工具有广泛的接触,对工具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当然也需要考慮每个阶段学生对学习平台的真实情绪,并做出实时调整。在移动学习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对微信公众号的接受情况最好,对E-Online在线网络课程制作云平台的接受程度次之,对蓝墨云班课好感寥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需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移动学习习惯,全面搜集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的具体数据,积极发掘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移动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