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一口号”与中国致公党实现历史性转变

2018-03-31陈昌福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致公党联合政府民主党派

陈昌福

(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上海 200041)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 《纪念 “五一”劳动节口号》(以下简称 “五一口号”)。5月5日,由李济深领衔的陈其尤等12位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联合声明,并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响应 “五一口号”。6月9日,中国致公党又单独以党派名义在 《华商报》发表 《响应中共中央 “五一”号召宣言》(以下简称 《六九宣言》),宣布响应并实践 “五一口号”。“五一口号”和 《六九宣言》见证了中国致公党实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中共中央发布 “五一口号”

1948年上半年,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正在发生根本变化。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面临的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现在已是泾渭分明。为了适应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需要,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经毛泽东主席修改后的 “五一口号”,口号共23条。

按惯例,每逢重大纪念日,中共中央都会通过新闻宣传部门发表纪念性的宣言、口号,刊发文章社论;举行集会游行等。在解放战争迅猛发展的形势下,1948年 “五一”劳动节自然也不例外。但1948年的 “五一口号”,却与往年有鲜明的不同——主要集中在原稿第五条的修改。第五条初稿原文是 “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加积极行动起来,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毛泽东把它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条口号的内容在中共宣传口号上是第一次出现。

毛泽东的这一改动,寓意极为深刻。以口号形式表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建设新中国政权的规划:召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代表的政治协商会议——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立新中国!显然,第五条口号不是应景文章,也不仅是宣传口号,而是行动口号,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诚意和决心,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

“五一口号”的第一、二条是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即:今年五一劳动节是 “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是全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第四条和修改后的第五条是号召 “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后两条口号内容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政治纲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瞻远瞩和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准确把握。

“五一口号”通过新华社正式对外宣布,新华广播电台也同时进行了广播。5月1日 《晋察冀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刊发了 “五一口号”。而极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正是 “五一口号”发布这一天,南京伪 “国民代表大会”闭幕,“总统”“副总统”就职。两厢成为鲜明对比:一边是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倒行逆施、专制独裁、践踏民主;另一边是中国共产党为着国家和平民主统一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巨大牺牲,加之战场上的军事力量对比变化、人心向背和舆论支持,谁代表中国的未来已是一目了然。

“五一口号”应时而起,为面对 “内战绵延”“生灵涂炭”的形势而 “日深焦虑,力图对策”的各民主党派指明了方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海外华侨华人、在港人民团体,纷纷发表通电、宣言热烈响应。尤其是自1946年内战爆发以来,云集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5月5日,李济深与何香凝、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王绍鏊、陈其尤、彭泽民、李章达、蔡廷锴、谭平山、郭沫若等12人,由李济深领衔联名发表通电响应,同时联名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电文称:“国土重光,大计亟宜早定。”中共 “五一口号”,“适合人民时势的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表示要与国内外各界人士 “共同策进,完成大业”。同时积极开展关于新政协的性质、任务、由谁召集等有关问题的广泛讨论,积极推进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一时间在香港掀起了新政协运动。

李济深等12位民主党派领导人联名通电是我国民主党派第一次出现的联合声明,也为后来民主党派排列顺序奠定了基础。12人通电一经发表,其他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也纷纷以各种方式发表声明、宣言、告全国同胞书等积极响应。

以民主党派为例,5月7日台盟发表 《告台湾同胞书》,号召台湾同胞 “赶快起来响应和拥护中共中央的号召”。同月,民进发表 《响应中共 “五一”号召的宣言》,以 “十分的兴奋心,同意其号召,并望中国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起而响应,一致奋斗!”民联、民促也发表 《响应中共 “五一”号召的宣言》。民建因总部和领导人不在香港,未能列名参加12人的联名通电,但5月23日民建监、理事会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秘密举行会议,会议一致通过赞同中共 “五一口号”、筹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决议。

6月9日,致公党发表 《响应中共 “五一”号召宣言》(以下简称 《六九宣言》)。随后民盟于6月14日、民革于6月25日、人民救国会于7月7日先后发表宣言,声明热烈响应中共 “五一口号”。九三学社响应 “五一口号”较晚,当时九三学社总社在国统区的北平,不便以团体面目出现,1949年1月26日北平解放前夕才公开在北平 《新民报》发表 《九三学社拥护新政协宣言》①。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中共号召,表现出极高的认同度与参与热忱,其中,致公党的 《六九宣言》更是值得关注。《六九宣言》站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高度就中国革命的目标、任务和领导权问题等完整地阐发了 “致公主张”。

中国致公党发布 《六九宣言》

《六九宣言》在致公党的历史上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它是见证致公党实现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重要文献,也是向全党发布的 “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行动纲领和战斗檄文。《六九宣言》表达了致公党坚信 “(五一)号召一定能够变成具体的行动,最后一定可以战胜敌人,结束这个残存中国历史上算是最后一个的封建蒋朝奴隶统治”。

致公党在12位民主党派领导人 “五五”联名通电后,即 “函电本党海内外,美洲、南洋各地党部,切实研究这个重要号召的意义,展开广泛地讨论”,统一全党的认识。随即在 《六九宣言》中,致公党以鲜明的态度支持中共提出的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这是 《六九宣言》的内核,其涵义较之1947年中国致公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张要深刻得多,其表达不仅完整,而且是阐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 “致公主张”。表现在:(1)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前提是结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南京国民党反动派是无资格参加。”“革命与反革命已明显地划分为两个阵营;人民没有第三条道路可以观望”;“坚决地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历史决定了独裁者将要走进自己的坟墓,人民必然获得解放和翻身,新中国已经胎动,将在旧中国的崩溃过程中建立起来!”(2)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通过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在 “集思广益,相互研讨底下产生一个完整的共同政治纲领”,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民主联合政府。《六九宣言》所表达的不仅仅是认同毛泽东在 《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 “共同纲领”[1]主张,而且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 “相互研讨”、相互同意的 “一个完整的共同政治纲领”。(3)认同中国共产党在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的领导地位。“中共在中国革命艰苦而长期斗争中,贡献最大而最英勇,为全国人民起了先导和模范作用。因此,这次新政协的召开,无疑我们得承认它是领导者和召集人。”这是《六九宣言》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段文字。

不难看出 《六九宣言》中表达的 “致公主张”在对中国革命形势的观察和判断,对中共提出的革命任务和目标认同以及对中共在革命中领导地位的确认这一系列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较之一年前发布的 《中国致公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政纲在内涵与意境上大不一样,展示出致公党作为一个政党,在历史转折点上的时代感应、政党的责任和担当。

需要说明,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最早是在1944年9月举行的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大会上由中共参政员林伯渠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里的 “联合政府”,实际上就是 “多党联合执政”。目的是从根本上打破国民党的训政体制,结束国民党一党统治。成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抗战胜利后更是深得人心。1948年中共 “五一口号”中,又进一步将国内民主力量对民主政治的诉求清晰地提升为 “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因而立即得到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认同,并齐集在 “五一口号”的旗帜下,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对致公党而言,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致公党 “一大”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以美国为楷模的 “联邦制政府”,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二大”的主张是建立各党派平等的 “联治政府”,是 “联省自治”主张在1928年南京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后建立的国民党“一党专政”形势下的延伸。致公党的 “三大”确定的 “反对一党专政”,“融合各党各派建立举国一致的联合政府”为奋斗目标。从“联省自治”——“联治政府”——“联合政府”,到“五一口号”发布后,致公党最终确认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这是顺理成章作出的历史抉择。这系列主张的演变中,蕴含致公党对建立现代民主国家的探索。

必须指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重要内容。还在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就在 《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设计了两个步骤:一是 “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二是 “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国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论联合政府》强调中国应该 “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这是 “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毛泽东的这一理论在致公党的 《六九宣言》有了致公的诠释。在 《六九宣言》中,致公党明确表示拥护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新中国”主张,“本党尤为同意中共这个响亮的号召……它与本党一向对国是主张和奋斗目标是相符合”,号召自己的成员为实现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努力奋斗。表明此时致公党的政治主张与中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相一致,中国致公党已经接受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并用以确定革命的目标,指导自己的行动。

《六九宣言》之所以值得关注的理由,不仅在于它明确了致公党在这场革命中的目标和任务,而且在革命的性质和领导权等问题上,较以前的 “三大”在思想认识上更趋成熟。《六九宣言》用清晰明白的语言确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这恰恰是旧、新民主主义的主要区别。从各民主党派发表响应 “五一口号”的时间顺序上看,当数致公党是第一个以党派名义公开以文字形式宣布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政党。根据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中国的民主革命分为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十月革命后的历史时代,中国的革命已经不是属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谓新旧,中心之点就是革命领导权的不同。即:是不是由共产党领导[2]。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又更加明确地强调指出共产党掌握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3]。总之,中国的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4]。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因此,以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为衡量标志,《六九宣言》作为历史文献,它见证了致公党已经完成新旧民主主义的转变。

毋庸讳言,致公党并不是一开始就自愿选择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历史上,致公党作为爱国主义者为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复兴和民主共和而创立。它的创始人之一陈炯明,在建党前是一位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在南方发展的 “社会主义将军”,然而在酝酿建党和党的 “一大”“二大”这一段时间里,它既反对国民党 “一党专政”,也不赞同共产党的主张,甚至把中共列为当时中国的四大祸害之一。1927年国共分裂后,致公党公开宣称自己是为着 “国事有解决之望”而起的 “第三势力,或一种团体,出而运用之,因势利导”,在国共两党之间寻求第三条道路。“9·18”事变后,他是第一个发出 “超越党派,实行国民自决主义,齐集救国旗帜之下,共赴国难”这一声悲壮的呐喊的政党领袖。在1933年 “福建事变”中,致公党人又旗帜鲜明地提出联共、抗日、反蒋的政治主张。以这次事变为契机,推动了公、共两党的团结合作,在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斗争中互相支持,结成了友谊。有资料表明,从 “三大”开始,致公党与中共的关系就已显示出从团结合作到自愿接受共产党的言论和行动。1947年12月,陈其尤在 《公论》创刊上发表的 《中国致公党的历史及其现在使命》文章中,就特别提请各民主党派 “尤当正视现实,特别尊重中共地位”。随之,致公党又在 “五一口号”的统一战线思想指引下遵循中国发展的规律,在实际行动和思想认识上选择接受共产党领导。从此公、共两党关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致公党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一个具体过程,在各民主党派中有它一定的代表性。历史上各民主党派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同致公党所经历过的那样,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也同样以响应 “五一口号”为标志,从实际行动开始接受中共领导。

响应 “五一口号”,民主党派在实际行动上接受中共领导

在我国现在的八个民主党派中,致公党成立最早。1925年10月,在旧金山成立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它既反对国民党的党国理念,也没有与共产党合作的表示,它有自己一整套不同于国共两党纲领的 “联省自治”理论和实际行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农工党,它既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也不赞成共产党的主张,称为第三党。民盟成立时,就自称是一个 “中间派集团”,在国共两党之间 “持不偏不倚的态度”,即便是抗战胜利时建立的民建也持 “不右倾,不左袒”的态度。这些党派主观上与中共合作的意识并不明显,客观上是起着一种配合的作用,在政治上没有太多的直接往来与沟通。

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关系是在抗战中发展起来的。抗战爆发后,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条件下,大多数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与中共有了很多相同或相近的语言及主张,赞成联共抗日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和一党专制。抗战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自身的政治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只有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才有出路。不过那时的民主党派对中共的态度基本上是 “密切合作”的友党给予支持和拥护。1948年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顺应潮流,响应中共 “五一口号”公开宣告站在人民一边与中共一道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说明民主党派在实际行动上已经接受中共领导。

1949年1月22日应中共之邀陆续进入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以及其他民主人士55人在沈阳联名发表 《对时局意见》中明确表示 “在人民解放战争进行中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28日,刚刚虎口脱险的张澜、罗隆基、史良以及陈铭枢等发表声明,声明在欢呼人民革命及胜利的同时再次强调 “这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而中国各民主党派所共同参加的人民革命”。在新政协召开之前把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区分开来的提法还是第一次,而在之前 “民主党派”的称谓是包含了中共在内的广泛称谓。到了 《共同纲领》制定,民主党派最终从建国纲领上确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国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最终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当然,这一过程也包括民主党派自身的不断进步。历史上各民主党派都是作为爱国主义者为着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为着国家独立富强,人民民主自由的初衷而创建的,它们成立之初的基本政治纲领是反帝、爱国、要求民主,这正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纲领。这就决定它们从创建开始就有可能与中共建立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成为中共的合作者和同盟者的内因。加以各民主党派由于自身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形成不了强大的政治力量,也不可能有独立发展的余地。它们要想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必然向中共领导的工农革命寻求支持。因此,在中共统一战线政策和统战工作下,民主党派从客观上配合到主观意识上支持,然后从实际行动到思想认识上自觉接受中共的领导,这是一个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客观形成的历史过程,是由我国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它既是民主党派不断追求真理、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表现,同时也揭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历史渊源。了解这一过程,无疑有助于发扬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坚定自觉地接受中共领导。

当年,民主党派老一辈经历过选择的艰辛,才有尔后的坚定,从而赋予民主党派在日后发展中的强大生机和活力。然而70年前民主党派老一辈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选择,还需要转化为今天民主党派现实的自觉的选择。民主党派要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搞好政治交接来完成这种转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关键是必须弄懂当年确立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基本条件:(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能够充分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不失时机地提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和奋斗目标。(二)中国共产党不仅提出了明确的政治主张,同时以实际行动为实现这一主张而不惜献身,英勇奋斗,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也有魄力担当起中国革命的领导,去实现自己提出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和高风亮节已经在革命的实践中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和赞许。(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充分照顾同盟者的政治利益和物质利益,能够最大程度去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团结他们一道前进。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依然具备这些基本条件而且越来越显得成熟和驾驭自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地行进在时代前列,引领全国人民向着美好生活的未来奋勇前进!这是国内任何一个党派或政治力量所无法比拟和取代得了的。

“五一口号”的政治效应

中共 “五一口号”发布后,各民主党派从最初的中间道路,联共、反蒋、抗日,转变到赞同新民主主义理论、确认中共领导地位、拥护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在中共领导下,为缔造新中国而作出贡献,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支进步力量。在这一重大转变的过程中,中共 “五一口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直接政治效应显而易见。不仅如此,“五一口号”发布的深远历史意义更在于它催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定。在古今中外,称得上是个 “伟大政治创造”。

“五一口号”的政治效应见于它构成了民主党派的称谓内涵及其排列顺序的时间界标,以及确认民主党派构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国现在的八个民主党派中,除致公、农工两党外,大多数是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适应当时形势的发展而先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些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斗争的历史和作用,特别是把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一边的党派称之为民主党派,以区别被国民党收买的党派。由于当时国内政治状况和斗争形势的需要,起初,民主党派的称谓是包括中共自己的泛称。一般认为民主党派这一概念是在1945年4月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最早提出。之后便经常出现在中共的文件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报告和书信中,而固定下来,同时也得到了民主党派自身的认可。以响应 “五一口号”为时间界标,民主党派的称谓及其内涵变成了专指响应 “五一口号”并在实际行动上接受中共领导、拥护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党派。对此,1949年9月周恩来在 《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中作了高度概括:凡是在1948年五一号召之前建立的、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历史的并很快响应五一号召的党派。由此,民主党派称谓成为表述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一个专门名词。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党派这一称谓逐步演变成为中共以外,接受中共领导的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性质的党派统称。随着时代发展,民主党派也被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参政党,与民主党派称谓同时使用,既传承了民主党派的历史,也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与时俱进。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当年响应 “五一口号”,就没有今天的民主党派。

与民主党派称谓相关的是民主党派的排列顺序。1949年6月19日,新政协筹备会议通过了《关于参加新政协单位及其他代表名额的规定》,把参加新政协单位由原来的38个增加到45个 (另有特邀人士)。经过充分协商,参加政协的民主党派排列顺序在1948年 《五五通电》名单顺序基础上,根据民主党派的变化作了调整。现在八个民主党派的名单及排列是: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及台盟。与以前38个单位名单中民主党派的排列顺序:民革、民盟、民进、致公党、农工党和民建相比,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增加了九三学社和台盟,二是民建排在第三位 (在民进之前),农工党排在第五位 (在致公党之前),九三学社和台盟排在致公党之后,居第七、八位。这一排列顺序为同年9月召开的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所固定,并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民主党派名单排列顺序是根据这些党派的历史贡献、响应 “五一口号”及其对建立新中国的重要意义并经过充分协商后形成的。各党派的排列顺序,从根本意义上说,它们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友党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统一祖国事业服务的政治力量。

1948年 “五一口号”的发布,在最终界定民主党派称谓及其内涵的同时,还直接引发和推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这次会议习惯上称为 “新政协”,以区别1946年曾经有过一次中共、各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的政治协商会议,而那次会议被蒋介石南京政府破坏了。“五一口号”在新形势下重提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主张,从根本上反映了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愿望,自然得到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从而为新政协的召开,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 “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8月1日,毛泽东电复香港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要求他们迅速就新政治协商会议的时机、地点、召集人、参加会议者的范围以及会议讨论的问题等共同研讨。从是年8月份起,在中国革命形势激励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引导下,远在香港和国统区的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置个人生死安危于不顾,为筹备新政协,共商建国大计,经香港、上海中共党组织的周密安排,陆续到达东北解放区的哈尔滨、华北解放区的河北平山县李家庄,最后到达和平解放的古都北平,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经过认真、周详、细致的准备,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30日闭幕的当天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旧中国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

纪念 “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

1948年中共发布 “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纷起响应。这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功实践的一个新起点,并由此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的新篇章。

同年6月9日,中国致公党发表了 《六九宣言》,积极响应并实践 “五一口号”。重温 《六九宣言》中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召开新政协、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中的领导地位的表述和认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选择。正因为致公党老一辈作出了这一严肃的选择,从此致公党在中共的帮助和指导下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进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之后才有致公党在今天多党合作的基本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常挂在致公党人嘴上的 “有为才有位”这句话的真正指向,应当说是对老一辈历史功绩的概括。对于今天的致公党的后人而言,当年,正因为有了老一辈和中国共产党共同开创的多党合作事业,极大地推进了民主党派的发展与壮大,为致公党能够有所作为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证。显然,致公党今天的“位”,是昨天有 “为”的结果,说明 “为”与“位”的因果关系是可以转换的。关键是今天的致公党人能否把握好 “为”与 “位”的因果转换,考量自身的 “为”是否符合多党合作格局中的 “位”?能否有 “位”更有 “为”?

在 《六九宣言》中致公党以鲜明的态度,摒弃中间道路,完全倒向革命一边,为我们致公党后人树立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不断前进的光辉榜样。它充分反映了致公党的老一辈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拐点上深明大义,以大局为重,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任,率领全党实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华丽转身。从此,致公党伴随着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新政协的召开、新中国的成立、一步一个脚印跨入人民共和国崭新的时代。这一转身的背后,实际上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轨迹的典型展示。这是一条历史的必由之路。

70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致公党的后人纪念“五一口号”和 《六九宣言》:(一)要把老一辈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选择,转化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选择,致力为公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不断跟上历史的步伐,使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二)“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把老一辈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承接过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三)“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增强责任和担当”。在中共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凝聚政治共识,作出助力,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力量,这是致公党人的光荣历史使命。

注释:

①各民主党派宣言、声明均见于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料丛书第二辑 《民主革命时期的民主党派》,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1029-1030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1056.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M]//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659-665.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1257.

[4]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M]//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642.

猜你喜欢

致公党联合政府民主党派
严冬过尽绽春蕾——致公党连云港市委会齐心协力战疫情
“文化丝路行”讲述中国故事——致公党南京市委会连续三年举办“一带一路”交流活动
侨海报国共筑梦——致公党常州市委会“引凤”侧记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山东:“全民阅读·致公党员在行动”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尼泊尔毛派退出联合政府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尼泊尔22政党要建联合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