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强动力 跨越发展谱新篇

2018-03-31中共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

社会主义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全区全省

中共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历经40年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实现1990年GDP提前翻番、1995年乡镇企业发展崛起、2005年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指标跃居全省前列和2017年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效的跨越式发展。

区域经济跻身全省前列。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8年撤市设区时,红塔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4.55亿元,比1978年增长102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6.4%。乡镇企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奠定了红塔区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坚实基础。1996年始,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速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到2000年全区597户乡镇企业有536户完成不同形式改革,覆盖率达89.78%。2017年全区个体工商户由1980年的363户发展到11542户,从业人员由1980年的407人增加到26.1万人;民营经济注册资本超过469亿元,占全市民营经济注册资本总量的47.5%;民营经济组织户数占全市总量近三成,民营企业占全市总量44.8%,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区属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8%。2017年实现全区地区生产总值635.08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4.87%,是1978年的355倍,年均增长1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41万元,是1978年181倍,年均增长14.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59亿元,是1978年的194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42亿元,是1978年的600倍。40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1.3%,以占全省0.26%的国土面积和0.9%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6.1%、全市44.87%的地区生产总值,取得经济总量排名全省第三、人均生产总值排名全省第一的成绩。

产业经济体系逐步建立。1990年玉溪卷烟厂生产能力首次突破100万箱,企业规模及产量、质量和效益雄踞全国行业之首。1995年基本建成中国烟草辅料生产基地,建立玉溪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红塔山、大营街、高仓等乡镇工业区,形成以卷烟及配套、机械加工、化肥生产为骨干,以冶炼、水泥生产、太阳能、皮件、香精香料、印刷、包装装潢、食品加工等为支撑的工业生产体系。1997年玉溪水松纸厂成为全市第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建成红塔、研和、大营街3个省级工业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实现止跌回升,2007年实现5年翻番。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城市竞争力、社会购买力、区域带动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商贸活跃程度均位居全省前列。2012年以来,在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引领下,红塔区着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逐步形成卷烟及配套、钢铁及压延加工、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旅游文化、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集群。2017年,三次产业比例从 1978的19.7∶67.2∶13.1调整为 2.4∶67.8∶29.8,一产为基础、二产为主导、三产为优势的产业格局更加突出。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35亿元增加到15亿元,是1978年的43倍,年均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978 的1.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430.55亿元,是1978年的359倍,年均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2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89.53亿元,是1978年的790倍,年均增长10.5%。

城市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中心城区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城市改造速度加快。建成区南延北拓、综合体集中建设,城市棚户区、海绵城市、公共设施、园林绿化等推进力度全面加强,建成了聂耳广场、出水口瀑布、柴家大山等一批城市公园,玉溪大河汇水分区、河道改造稳步推进,促进了红塔区城市发展进程。2017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7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23倍;城市道路126条、129.2千米,分别是1978年的8倍和7倍;通11个乡(街道)、104个村(社区)道路硬化率达100%,442个自然村通路率100%、硬化率90%;公园面积由1987年的35万平方米增加到2017的411.25万平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0.49%,比1978年的25.8%提高34.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加156万立方米。创建省级生态乡镇(街道)8个、市级生态村62个,生态村创建率达93.9%。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佳优质生活城市”,先后被列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城市设计、国家城市双修等多个试点城市,大营街荣获“全国爱国卫生乡镇”“云南省环境优美乡镇”“云南十大名镇”等称号,以“玉溪大河”为特色、“聂耳精神”为品牌、“三乡文化”为底蕴的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日益显现,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性中心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实施一系列惠民、富民改革政策和措施:财政支出安排向“三农”倾斜,随着生产发展、体制改革深化、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化,农民收入大幅提升。2017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10元,比1978年的144元增加15366元,增长107倍,年平均递增12.75%。自1984年历经四次“拆旧建新”,全区农村住房条件大幅改善,1990年~1996年间全区7个乡镇、498个农业社11960户农户参加旧村改造;2009年~2015年共拆除重建2866户、修缮加固4000户;2016年全面启动1.5万户“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统规联建”的民房建设模式,宜居宜业、生态文明的新农村格局基本形成。“宽带乡村”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实现96个社区、652个村组宽带覆盖率60%,城镇住宅小区FTTH光纤宽带覆盖率达65%以上。脱贫攻坚成效显著,1985年~2011年,贫困人口从2.79万人减少至1.081万人,减贫1.409万人,减贫率5%;2011年~2015年,实现638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占2013年精准识别人口的82%;2016年~2017年,年均脱贫人口是1985年~2011年26年间年均减贫人口的9.3倍,是2011年~2015年的5年间年均减贫人口的2.35倍;2017年底全区贫困人口277户872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92元。

民生事业取得卓越成效。教育事业成绩斐然,1994年实现“两基”,199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普及实验教学县”,2005年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三免一补”,2006年在全区小学开始实行“三免费”教育,率先成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初步均衡县(区),率先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之一,被认定为“云南省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试点县”。2017年与1978年相比,全区学前教育从低水平起步到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3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不到80%提高到99.99%,初中入学率从不到40%达到99.7%,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从不到20%提高到96.19%。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技进步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六,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获国家级新产品11个、省级(重点)新产品68个,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58.5%,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第二十七名”“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124个县(区)之一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被国家认定为云南省卷烟配套辅料生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云南省数控机床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工作保持在全省县区前列。文化事业欣欣向荣,2017年末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座、文化馆1座、聂耳纪念馆1座,“两馆”均被文化部评为县区级一级馆;11个乡(街道)文化站中有一级站2个、二级站1个、三级站2个;成功创建“全国楹联文化区”;区级非遗保护名录102项,市级保护项目18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项目传承人73人、省级民族民间工艺师2人;编纂史志鉴272部(卷、册),荣获国家级奖8部(卷)、13项,省部级奖33部(卷、册)41项。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末区管医疗机构162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503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覆盖率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6%,全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和农村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居全市领先水平,连续7年荣获省甲级卫生城市称号。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乡养老、医保、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先后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区)”,荣获“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多次荣获省、市“双拥模范城”称号。

社会综合治理全面进步。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一手抓保安全、护稳定,一手抓打基础、谋长远。始终坚持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看问题、想问题,清醒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坚决打好防范和管控重大风险攻坚战。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善于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准的标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强社会治理整体性和协调性,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构建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治理体系。持续开展“平安红塔”创建活动,实现“社会更加稳定、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安康、民族更加和睦”,2008年、2014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2010年以来助力全市连续7次荣登“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连续12年保持“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2017年获得全国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成功申报全国法治县(市、区)。全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刑事案件立案数呈持续下降趋势。2016年~2017年,组织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破解“保留户口待遇”问题,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8722人,认定率达99%。

猜你喜欢

全区全省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全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培训班在呼和浩特市开班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全省已建成水库数量
全省已建成水库总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