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成及世界意义

2018-03-31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特色发展

李 鹏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1]。这些成就的取得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使越来越多的人们纷纷关注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意义。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既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过程,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哪个人臆造出来的。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时代背景,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巩固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和经验,立足本国国情,实行改革开放,吸取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实践出来的。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2]建国之后,党继续团结带领人民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没收官僚资本,采取稳定物价、发展经济等各种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从1953年到1956年,党领导人民又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3]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进一步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完善,国民经济、国防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党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组织力和战斗力空前提升。这一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挫折和教训,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萌芽。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在经济上借鉴了前苏联的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采取了“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国家指令性的计划经济模式。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缺乏认识以及骄傲情绪的滋长使得急于求成的思想迅速发展起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思想方法上的主观主义越来越严重,党内外民主被严重削弱,“左”倾错误思想发展起来。[4]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党和人民先后遭受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群众生活十分贫困。1976年10月,党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但是面对“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深重灾难和严重困难局面,党内教条主义、主观主义依然盛行,我们又经历了“两个凡是”指导下的两年徘徊时期。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把人们的思想从根深蒂固的“左”倾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思想枷锁中解放出来,引发了人们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走过的道路的历史反思。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认真冷静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明确认识到绝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搞活体制机制,“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基于这样的认识,党团结带领人民又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6]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发起所谓的“民主化、公开性和新思维”运动,试图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由于改革严重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导致亲西方的反对派趁势崛起,社会动荡加剧,政变事件突发,15个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苏联解体。与此同时,由于苏联的肆意干涉和影响以及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渗透,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德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也在较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一时间,社会主义失败论甚嚣尘上。中国的社会主义红旗还能打多久?中国的社会主义往何处去?这些问题不仅国外的资产阶级在幸灾乐祸地追问,国内的一些受资产阶级影响持“全盘西化”观点的人,也开始质疑社会主义的前途。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政治风波。在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致支持下,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平息了风波,保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保持了中国政局和社会的稳定。风波过后,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冷静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党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分析了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共产党失败的原因,认识到思想教条、体制僵化、人民生活贫困、党的思想混乱和战斗力弱化等因素是造成苏东社会主义失败的主要内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必须汲取教训,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1989年到199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了严峻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不但有力地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而且为进一步坚持和拓展这条道路积累了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克服自身“左”倾和右倾错误之后,成为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为目标,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虽然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但中国共产党勇于并且能够主动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能够审时度势地及时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郑重地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推进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和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8]在世界历史时代,一个民族的社会变迁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作为一场影响广泛而深远的伟大实践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她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拓展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

20世纪以来,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探索,一直囿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局限。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一直被奉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圭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文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政治秩序等都被视为世界的范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成功实践,打破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西方中心论”。在社会发展模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社会主义,它坚持共产主义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行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明显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所有制方面,中国不实行全面私有化,而实行以公有经济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公有经济仍然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资源配置上,虽然采用了市场经济,但政府调节和干预的程度比西方国家要强大得多。在政治上,中国不搞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不搞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在意识形态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允许不同思想观点的存在。在发展道路上,中国主张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和平发展、和平竞争、合作共赢,不搞侵略扩张,不搞“中国威胁”。在发展模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同于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指导下的“非洲模式”、“拉美模式”或“东亚模式”,而是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被称之为“北京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构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改变着国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传统与进程

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产生出来的,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设想,社会主义的产生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的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并没有很快灭亡,不仅如此,它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还在释放其生产力和生命力。因此,自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事实上人类历史变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共存和相互作用的历史。

从当代世界的现实来看,一个不争的历史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将会长期共存。一方面,资本主义不可能在短期内消亡。资本主义虽然不时产生出这样那样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这些危机给资本主义带来了重创,但一时也难以动摇其根本,资本主义不可能在不久的眼前就趋于灭亡。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虽然在20世纪由于前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政权的垮台而处于低潮,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使社会主义展示出蓬勃的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基于当前一球两制以及资本主义在两制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客观现实,改变了人们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问题上的对立思维,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相互学习中变化发展,重构了传统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重新厘定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

许多西方人士曾经认为,随着前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政权的瓦解和中国推行市场经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宣告结束。1992年,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正式宣布:“历史已经终结,并且终结于自由资本主义。”一些西方国家很有名的研究机构也改弦更张,从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转为研究“后共产主义”或东欧地区。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得以延续和发展,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推动着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传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与实践,而是赋予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以新的意义,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传统和进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中国持续而高速的经济发展,改变了全人类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历史命运,近4亿人口摆脱贫困,13多亿人的生活正在被迅速地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国际事件。中国综合国力在短时期内的惊人增长,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大大增强,打破了原来由超级大国支配的世界政治格局,并且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已经大规模地融入全球化进程之中,使全球政治进程中的“中国因素”变得日益重要。事实上,中国已经开始作为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支独立力量而发生作用,并且正在有力地促成世界政治从单极向多极发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国内发展的需要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只能是和平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大大增强了国际政治中的和平因素和正义力量,对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实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影响着全球治理。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理念、新型大国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遵循着这些战略价值理念,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社会,更多地承担国际责任,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更多的力量,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全球治理的现状和未来。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方面,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3678.7亿元增长到超过82.7万亿元,在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1.8%上升到15%,由世界第11位上升到稳居第2位。中国8亿人口摆脱贫困,第一个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特别是2012年以来,五年来中国实现了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9]

中国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落后方面的成就和经验,受到国际社会各方面的称赞,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借鉴,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开发署副署长泽菲林·迪亚布雷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千百万人摆脱了贫困,在扶贫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中国今后的发展不仅仅对本国13多亿人非常重要,而且将对全世界,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世界银行的帕迪克·巴塔萨利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帮助近8亿人摆脱贫困,看作是“现代中国的巨大胜利,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成就”。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从全球背景来看,中国减贫的努力对寻求摆脱贫困的新兴经济体具有巨大价值。”墨西哥中国问题专家阿尔伯特·罗德里格斯指出:“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国情和发展道路,中国显然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让中国人民享受到发展成果,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信心和启示。如今许多拉美国家吸取了过去的教训,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的经验。”尼日利亚著名学者费米·阿科莫莱夫在《没有人再嘲笑亚洲人》一文中说:“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和大部分非洲地区处于同样的经济落后局面,正因为如此,中国今天的经济腾飞为非洲人提供了特殊的经验”,“非洲可以从中国这个经济巨头身上学到很多经验,中国的经济表现是一个奇迹。它展示出一个拥有自信、决心和远见的民族可以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们可以借鉴的另一个经验是,要想发展本国经济,只能靠自己民族的努力和决心,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是靠外国人发展起来的”。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在于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创造大量就业、经济增长成果为人民所共享。“正是中国的成功经验启迪了埃塞俄比亚的快速发展。”埃塞俄比亚总理首席经济顾问尼瓦伊·吉布里阿布表示。目前,埃塞俄比亚正在进行“农业导向的工业化发展计划”的第二阶段,着重发展工业,建立了十多座工业园区,大量青年人有了工作,帮助他们的家庭走出贫困。

三、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从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变成了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国家,使中国成为全球的焦点,使“中国模式”成为世界的经验。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从“欧美模式”到“中国模式”,反映了世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现了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当今世界发展图景,两种气象对比鲜明:一面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西方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制度性危机;另一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光明前景。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2][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8;11;12.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12:10.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册[M].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743.

[5][7]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3.

[8]习近平.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7-07/27/c_1121391548.htm.2017-07-27.

[9]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新时代面对面[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8:37.

猜你喜欢

特色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医的特色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特色小镇”看“浙”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