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探析

2018-03-31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一国两制两岸关系总书记

林 秒

(中共永安市委党校, 福建 永安 366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做好新时代港澳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引,指导推动港澳台工作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要求全党上下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深刻领会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必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形成理性的、本质的、规律性认识和全面准确贯彻落实的行动自觉。

一、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视角深刻领会基本方略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两个范畴。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界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习近平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正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的系列重要论述,回应时代关切、顺应形势变化,从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面临的世情国情出发,从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是全面正确地反映世情国情等社会存在的科学社会意识。

1.世情国情出现了许多积极变化,祖国统一大业迎来历史性机遇。从国际来看,在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全球治理体系有了新发展,尤其是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国家影响力、号召力、塑造力日益增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势更加明朗。从国内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迈上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正是基于对社会存在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系列讲话中,反复强调全体中华儿女都要“珍惜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因应形势发展”“开创美好未来”。2013年6月13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经过中华儿女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应该登高望远,看到时代发展、民族振兴大趋势,看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摆脱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束缚,明确振兴中华的共同奋斗目标。”[1]2013年10月6日,在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2]豪迈的论述彰显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底气,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全球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祖国统一大业面临艰巨挑战。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许多新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颜色革命等新老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此起彼伏,世界经济仍未走出低谷,反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开始抬头。从国内来看,西方敌对势力分化、分裂和遏制中国的图谋也从未停止,2014年先后爆发的台湾部分团体和学生“反服贸抗争”事件、香港少数极端派非法“占领中环”事件,以及2016年春节香港旺角发生的暴乱事件等,都严重威胁了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影响了经济发展。而这背后无不可以看到西方敌对势力政治操纵和煽风点火的黑手。2016年5月以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执掌台湾政局,始终未承认“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甚至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是基于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深刻认识,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把“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多次强调。在谈及共同建设香港美好家园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旋涡,人为制造对立、对抗,那就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并语重心长地强调:“香港虽有不错的家底,但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也面临很大的挑战,经不起折腾,经不起内耗。”[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振聋发聩地警告国内外一切敌对势力:“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4]

(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表现为,先进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港澳台地区什么时候坚持了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引领,什么时候的经济社会就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反之则相反。

1.先进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新时代习近平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是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过去五年引领着港澳台工作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果。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都保持了持续的繁荣稳定。其中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03万亿港元增加到2016年的2.49万亿港元,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达2.6%左右,在发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被众多国际机构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已连续两年(2016和2017年)高居榜首,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地区。澳门人均本地生产总值2016年达到7.32万美元,超过美国,在世界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跻身世界富裕城市前列。在两岸关系方面,2015年11月,习近平在新加坡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史的崭新一页。民进党上台后,我们积极妥善应对台湾局势的新变化,明底线、立规矩,坚持打击和遏制“台独”,有效维护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总而言之,过去五年来港澳台工作的所有成果,港澳台地区的繁荣稳定,都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基本方略的引领下实现的,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2.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阻碍作用。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有待加强”,是当前“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问题的判断,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过去几年,在外国敌对势力的策划鼓动下,在西方民主思潮影响下,香港社会“泛政治化思潮”抬头,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严峻挑战,尤其以青少年群体为代表先锋。从2012年香港国民教育课程遭抵制风波开始,到2014年的非法“占领中环”事件和2016年的旺角暴乱事件,再到2017年9月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代表的香港多个大学校园“港独”标语事件,很容易看出西方政治势力和香港少数“港独”极端分子的险恶居心,即意图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牢固树立的青少年中传播落后的、反动的和非科学的社会意识,进而影响、蛊惑和煽动年轻人的“热血”,发起“港版颜色革命”,人为制造矛盾,撕裂香港社会,否定“一国两制”,破坏祖国统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是民族的未来,青年一代迷失则民族未来迷茫。其实,除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对此,党中央保持着清醒认识和战略定力,2014年12月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爱国爱澳光荣传统代代相传,保证‘一国两制’事业后继有人,就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5]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加强两岸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同胞精神纽带。”[6]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7]党的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更首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其中,上升为久久为功的党和国家大计。3月20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要“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8]。

综上所述,新时代习近平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是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是对世情、国情以及港澳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基本方略在港澳台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遏制分裂主义等反动的社会意识,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二、从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视角深刻领会基本方略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这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两分的观点看问题,同时又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分清主流支流,把握事物性质。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之一,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中,集中体现为辩证统一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成绩与不足的辩证统一

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为现实。“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焕发出勃勃生机,港澳地区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港澳地区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选择。然而,近年来国际社会和港澳地区总有一部分人,无视客观事实,别有用心地“唱衰”香港,抹黑“一国两制”。对于港澳地区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港澳工作的历次重要讲话中都有提及,并都作了总体肯定。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5年来,澳门社会各界人士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积极推进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9]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年来,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10]可以说,看不到“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的成功实践,一叶障目分不清主流支流,就会看不清事物的性质,进而作出错误的选择和行动。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成绩与不足都是对立统一的,普遍存在于一个矛盾体中。对此,党中央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澳门经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长期形成的深层次矛盾也随之显现,发展面临的风险有所积累。”[11]对于过去几年“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作了一整段206个字的详细论述,提及制度建设、教育宣传、社会共识、经济发展、民生等多个领域的问题,直击痛点,直指病灶,并谈了四点意见,开出针对“药方”。总之,看到问题、承认不足、认清自己,需要客观犀利的眼光,更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体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忧国为民情怀、求真务实作风、忧患危机意识和勇于担当负责的优秀品质。

(二)“一国”与“两制”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12]。习近平总书记用“本”与“利”精准概括了“一国”与“两制”辩证统一关系。首先,“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繁叶茂,这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关键,必须牢牢坚守、毫不动摇。其次,“两制”是“利”,枝繁叶茂才有利于固本强基,不管是国家主体坚持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港澳地区保持的资本主义制度,都是符合国情实现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选择。再次,“一国两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共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当年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初心,就是保持港澳繁荣稳定、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近年来香港社会的少数极端派人为割裂了“一国”与“两制”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无视和舍弃“一国”之本的同时,无限放大“两制”差异,上文提及的国民教育课程遭抵制风波、非法“占领中环”事件、旺角暴乱事件、大学校园“港独”标语事件等等,都是恶意曲解“一国两制”内涵、挑战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的行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和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的两次讲话中,都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要做到“三个结合”,即“要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13]。总之,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外的任何第二个国家,只有在“一国”的基础上,“两制”和谐共处、相互促进,才有香港和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

(三)全面管治权与高度自治权的辩证统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14]。其实,关于中央牢牢掌握港澳地区全面管治权问题,并非十九大报告首提,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已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和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等多个场合作过反复强调。针对的问题就是,过去一段时期一部分人断章取义地错误理解“一国两制”,把港澳地区拥有的高度自治权绝对化,少提或不提中央拥有对港澳的全面管治权。在他们看来,“管治”与“自治”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面,强调了中央的权力和管治,就会牺牲港澳地区的自由和自治,把港澳地区当作不受约束的法外之地。这样的认识是极其有害的,香港社会的少数极端派和西方国家分裂势力就对此进行了操纵利用。从过去香港回归后长期存在的“政改”和“普选”争议,到近年来的国民教育课程遭抵制风波、非法“占领中环”事件、旺角暴乱事件、大学校园“港独”标语事件等都是在外国政治势力支持之下,香港社会少数极端派为主力先锋,围绕香港管治权问题展开的争夺。因此,走出认识误区,理清全面管治权与高度自治权的辩证统一关系意义重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2014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就以《“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为题,发表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的首份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中央对香港的方针政策,突出强调了全面管治权与高度自治权的关系,起到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积极作用。2017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中央的管治权进行了意味深长的强调:“作为直辖于中央政府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从回归之日起,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央政府依照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香港实行管治,与之相应的特别行政区制度和体制得以确立。”[15]由此可见,一方面,中央全面管治权与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关系实质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国两制”过去没有改变、以后也不可能改变我们国家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的根本特点就是,中央统一领导,各地方行政区划都是国家统一体的一部分,不享有独立主权,任何地方权力来源于中央授权。从这个角度看,中央的全面管治权与地方的高度自治权,可以比喻为“源”与“流”的关系,没有中央的全面管治权,也就没有地方的高度自治权。另一方面,中央全面管治权并没有否定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二者并行不悖。中央过去没有、以后也不会以全面管治权为由,限制特别行政区依照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所享有的高度自治权。事实上,“一国两制”实践中的港澳地区所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自治地方都无法企及的。2017年2月2日,在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2017年度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中,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全球各经济体中总分第一的绝对优势,再次获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这也是香港连续24年获此殊荣。港澳地区的命运始终与祖国内地紧密相连,只有坚持中央的全面管治权与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相结合,港澳地区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一国两制”方针最初是邓小平同志为解决历史遗留的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是古今中外都没有先例可循的一个大胆构想。但这一具有创造性的基本国策并非一蹴而就,从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文艺家江藤淳时提出初步设想,到1985年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确定为基本国策,再到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伟大构想正式变成生动现实,先后共经历了20年。这一过程就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就是一个在继承创新中不断辩证否定实现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从1997年至今,“一国两制”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这一“中国模式”也为国际上其他国家解决类似的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作为一项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正确的基本国策,我们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结束不久,在会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时,就用“三个不会变”重要论述,正面回应了港澳地区关于“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后港澳方针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的担忧和疑虑,即“中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的方针不会变;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履行职责的决心不会变;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的政策也不会变”[16]。在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我们将保持对台大政方针的连续性,继续实施行之有效的各项政策。”[17]“不会变”和“连续性”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港澳台方针政策上的继承性,体现了“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不会变”的稳定性,对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持续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世情国情和港澳台地区的基本情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国两制”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一脉相承不是原封不动或原地踏步的继承,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着力创新,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解决新问题。对此,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形成和提出了一系列港澳台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述。如上文提到的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的“三个结合”、“一国”与“两制”的“本”“利”辩证关系、加强对港澳地区青少年的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此外,还有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积极推动澳门走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道路、两岸共圆中国梦、两岸同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一家亲理念,等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述共同组成了习近平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一国两制”基本国策,成为新时代推进港澳台工作和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从底线思维的视角深刻领会基本方略

底线思维体现的是哲学上质量互变的原理,即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质变。这“一定程度”是哲学上的“度”,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临界线。因此,要保持一事物性质不发生变化,就要把握度的原则,牢牢守住底线不被突破,一事物才不会转化为另一事物。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高度重视底线思维的运用,在经济、政治、生态、外交和港澳台工作等许多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上划清了底线,为我们赢得了工作主动权。

在关于两岸关系的底线问题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坚持“九二共识”写入党代会报告。2014年2月18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并将其比喻为“锚”,指出:“锚定了,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只要这个基础得到坚持,两岸关系前景就会越来越光明。反之,如果这个基础被破坏,两岸关系就会重新回到动荡不安的老路上去。”[18]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将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比喻为“定海神针”,强调:“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19]面对民进党当局上台后意欲开两岸关系历史倒车、逆潮流而动的严峻形势,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一行时更明确指出:“承认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关系认定两岸是一个国家还是两个国家的根本问题。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的立场不可能有丝毫模糊和松动。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20]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信心满满、掷地有声地向世界宣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信念,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21]这些年来,正是在这样的强烈忧患意识和坚定底线原则下,在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同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致力于提升用底线说话和震慑各方“台独”势力的综合实力,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舟保驾护航;也正是因为有了“锚”和“定海神针”,尽管台湾方面政局变化,尽管民进党当局甘当跳梁小丑和历史罪人,尽管美国经常口是心非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耍阴谋诡计,但是台海始终保持着总体的和平稳定。

在关于港澳工作的底线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港澳工作的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坚持“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坚守“一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国际敌对势力和香港分裂势力在香港兴风作浪,妄图撼动“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复杂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对“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底线进行了更加具体的阐释和宣示,即“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22]。重要讲话发表后的当月,香港高等法院裁定4名立法会议员在此前一年带有辱华性质的宣誓没有法律效力,并取消其议员资格;重要讲话发表后的次月,香港高等法院裁定3名非法“占领中环”事件头目,由原审被判进行社会服务或缓刑,改判为入狱监禁6至8个月;也是在同一个月,香港区域法院审理的第三宗“旺角暴乱”案件,判3人“暴动罪”成立,其中两人被判入狱监禁3年;2017年11月4日,针对近年来香港部分民众不尊重国歌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被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澳门基本法附件三,以法治维护国歌尊严。从这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发表的“七一”重要讲话,进一步亮明了底线红线,对于加强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震慑“港独”势力,稳控香港大局,维护祖国统一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四、从群众史观的视角深刻领会基本方略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主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同时也生动体现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中。这里仅以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为例,对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思考。

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岸同胞一家亲、两岸共圆中国梦、两岸同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等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而综观这些新理念新观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贯穿其始终的基本特质。2014年2月18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观点。“三个有利于”,即“只要是有利于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办好,使广大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更多受益,让我们所有中国人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24]。“众人拾柴火焰高”,即“我们欢迎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行列中来,大家一起努力,出主意、想办法,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让广大台湾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都能更多享受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的好处”[25]。可见,造福两岸民众,维护和发展好台湾同胞利益,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处理两岸关系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相信两岸人民,依靠两岸人民,发挥两岸人民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作用,则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力量之源。在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始终走在促进两岸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上,五年多来台湾同胞越来越深切感受到和真实享受到祖国大陆日益强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与此同时,大陆方面“用心沟通、用情感人”的诚意和行动也深深打动了台湾同胞,拉近了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日俱增,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2018年春节前夕,台湾《远见杂志》公布了“2018台湾民心动向大调查”数据。数据表明,台湾民众中“赞成与大陆统一”的人数比率创十年新高,达到14.8%,比上一年多了5.5个百分点;赞成“九二共识”的台湾民众比率高达47.5%;而“赞成台湾独立”的台湾民众比率则只剩21.1%,比上一年少了2.3个百分点。所以,特别在当前台湾方面蔡英文当局逆两岸和平发展潮流而行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区别对待一意孤行的台湾执政当局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与人民为敌、逆潮流而行的人,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和打击,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对于拥护祖国统一的台湾民众,我们则应该释放最大的善意,积极回应台湾同胞所急所需所呼,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台湾民众现实利益作最大努力。2月28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总共出台了31条具体措施,其中关于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的措施12条,关于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的措施19条,开放力度和惠民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为支持“一个中国”的台湾民众送上了一个极其丰厚的新时代大礼包。相信这31条措施的逐步落地,必将极大增强台湾同胞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凝聚起共圆中国梦的伟大力量,推进祖国实现完全统一。

参考文献

[1][2][16][17][18][24][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34、232、225、230、239、240、239.

[3][5][6][9][10][11][13][15][19][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37、426、431、423、433、425、435、433、429、435.

[4][7][14][23]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6、55、25、1.

[8][21]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中国网,2018-03-20.

[12]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7-07-01.

[20]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EB/OL].新华网,2016-11-01.

猜你喜欢

一国两制两岸关系总书记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总书记的告诚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习主席:确保“一国两制”在港实践不走样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一九五八年炮击金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