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研究——以澄海中学为例

2018-03-31连远斌

四川体育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澄海校刊中学

连远斌



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研究——以澄海中学为例

连远斌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揭阳,522000。

体育救国的思潮促使学校体育成为近代国人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本文以民国期间“澄海中学”为研究个案,以“学校体育”为研究视角,通过爬梳大量民国报刊史料,翼以透视澄海中学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进而揭示民国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轨迹,折射体育教学的现代化转型过程,借古鉴今,为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澄海中学;体育救国

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教育家司徒雷登认为:“中学时期为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因为人格的养成、人生观的规定、宗教信仰的坚定、道德态度的发展,都是在中学期内实现的”[1],这道出了中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而体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校体育的探讨一直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学校体育的相关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但以往的研究一方面侧重当代而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的研究较少,主要是阐述民国时期有关学校体育制度演变、发展的解读;另一方面,过往的研究侧重于对区域性的概括性述说,而缺乏深度的个案研究。

1 澄海中学创办的社会背景

清末民初,我国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家处于危亡之局。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教育对于建设强国的重要作用,全国掀起一股教育救国的思潮。澄海贵为“潮循首邑”,也深受这种思潮的影响,如时任澄海知事鲁国斌就指出“强学即所以强国”[2]。此外,近代学制的改革、社会结构的转变促使教育的转型,改变旧式教育、发展新式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此大背景下,为满足澄海地方社会对中学教育的迫切需求,澄海中学(以下简称“澄中”)于民国四年(1915)九月应运而生[3]。

在救国思潮异常高涨的环境下,梁启超、蔡锷、严复等爱国人士以及王正廷、张伯苓等体育活动家纷纷提出“体育救国”思想,如王正廷提到“体育兴则国必兴,体育弱则国必弱,乃自然之势”,呼吁国人积极锻炼身体,努力运动,强健体魄[4]。澄中的教育思想也非常注重体育,1946年《澄中校刊》就刊登学校领导对今后教育方针时指出:“我们要造就耐劳忍苦、贞坚强健的体魄,以肩负未来艰巨的建国使命”[5]。由此可以看出,体育已成为澄中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澄中体育发展历程

澄海县自古以来民间就盛行武术、拔河、托手尾等传统体育活动。清嘉庆年间的《澄海县志》记载了当地民众有元宵打秋千,清明野外踏青,端午赛龙舟,重阳放风筝的传统[6]。近代以来,尤其是汕头港开埠以后,澄海借助地缘优势,较早接触西方现代体育项目。据《澄海县志》记载:20世纪20年代初,苏南兰苑乡在海外回乡侨胞的带领下,就有开展球类活动[7]。由此可看出,民国时期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项目在澄海地区均受到当地民众的接纳并广泛传播。作为当时县里唯一的中等学校,无论抗战前、抗战时或抗战后,保留体育活动的优良传统成为澄中办学的一大特色,为后来学校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 抗日战争前

澄中成立时国家正处于内外交困局面,当时学校体育受“军国民”教育思想的影响十分突出,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兵式体操为主”。澄中成立时的课程表也按教育部规定进行开设,其课程包括“修身、国文、历史、歌乐、体操(分普通、兵式两种)等十四科”[3],由于兵式体操课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引起当时社会和学生的不满。随着1922年“壬戌学制”及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的颁布,政府对学校体育进行了重大改革,正式把学校的“体操科”改为“体育科”,这也标志着兵操在学校体育中被彻底废止[8]。新实行的体育课以田径、球类项目与体操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学校体育进入“双轨制”时代。为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的需要,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澄中积极创造条件,提升学校体育硬件设施。民国十五年(1926)一月,时任澄中校长的王鼎新在推行校政改革时就重点提出“将学校傍边的尼姑庵旧址建成操场,以满足体育教学及学生锻炼需要”[3]。此外,澄中还积极筹划成立学校运动部和运动队,以便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等,如1932年春季,澄中以县城东门外校场为运动场举行运动会,全体师生一律参加,运动会还聘请潮汕体育家到场指导,其规模之大系历来未有之创举[9]。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澄中能举办如此体育盛会,实属难能可贵,也反映了澄中对学校体育之重视。

20世纪20年代,随着澄海县小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师资不足的问题成为办学规模扩展的主要障碍。为适应师资需求,澄中从30年代开设陆续开办乡村师范班,其课程安排按当时教育部颁布的《师范学校课程标准》同样设置有“体育”课程。当时的师范班学生体育兴趣浓烈,不仅组织了排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还举办了级际比赛[3]。这说明学校体育活动不仅局限于传统体育项目,现代体育项目已经深入学校,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此外,1907年在英国成立的童子军,由于其目的是培养公民道德、勇敢精神及野外生活的技能。自19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后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重视,全国各类学校纷纷建立童子军团,开展童军训练及管理。澄中也不例外,自30年代起,学校体育活动主要以童军、军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由于管理规范,训练认真,澄中的童军还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如民国廿六年元旦,全校学生参加广东第五区行政专员召开的集中潮安城之童军总检阅,甚蒙奖许[9]。

总体来说,澄中自创办之时至抗战前夕,尽管各方面条件还不是很完善,但在几任学校领导的精心经营及当地社会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澄中教学秩序尤其是体育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基本上能依照教育部课程标准制定体育课教学工作和进度,并于每日定时进行课外运动,童军训练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学校还多次举办全校班级各类球项比赛及小规模运动会等。由此可看出,澄中的体育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2.2 抗日战争时期

民国28年(1939)6月21日至民国34年(1945)9月,日寇占领潮汕,潮汕地区先后沦陷。在此期间,学校教育遭受严重破坏,学校或停办或内迁。导致一大批学生失学、转学或借读;校舍、图书、教学设备横遭兵毁或散失殆尽[10]。1939年6月下旬,随着澄海县城的沦陷,澄中在时任校长周英耀、朱名宗、余仿真的带领下,先后辗转饶平、樟林、揭阳(借读韩师)等地。至1945年8月,澄中在樟林办学共有6年多。

澄中迁校至樟林办学时,校舍简陋,教学仪器设备缺失,加上处于战争环境,时刻受到敌机轰炸的干扰,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但在校领导及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尽可能保障教学工作的开展。如体育教学方面,由于受敌机的影响,校方及时调整体育课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采用错开时间、分散上课的方式加以克服,见缝插针地进行[3];教学上以军训及童子军相结合为主要内容。训练的内容一方面是政治思想的灌输,另一方面注重体操、急救等军事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这是一种从强兵强种、救国救亡的社会功能上定义体育和解读体育的行动。此外,由于体育活动硬件条件受到限制,校方因地制宜地组织各类体育活动,比如到附近山麓举行登山比赛等,形成体育与智育并重的校风[3]。

综上可看出,在抗战岁月中,澄中坚持“教育救国”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树立“体育救国”的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教育为本,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学生体魄,努力培养为国为民服务的社会有用人才。

2.3 抗战胜利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时刻。此时,抗战期间流迁的学校陆续回迁并扩展办学规模,停办多年的学校也开始复苏。鉴于渴望求学者日众,各界人士又以“教育建国”为宗旨,纷纷慷慨捐资、捐物助办学校。各学校也着力整理校政,清理校产,多方筹募办学基金,设法办好学校[10]。因而,在此期间学校教育有了较大的恢复和发展。

抗战胜利后不久,国民政府随即颁布《战区各省市教育复员紧急办理事项》,要求各级学校及社教机关半年内恢复战前运行状态等。澄中原有校舍于民国28年6月澄城沦陷时遭敌伪拆毁,复员后在校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海外华侨的募捐努力下,新校舍正紧锣密鼓筹建。因此,9月回迁时只能暂时以澄城便生医院为临时校舍。虽然硬件条件比较简陋,但澄中校园的体育氛围依旧生机勃勃。

(1)首先,改善破旧落后的硬件设施。回迁稳定之后,澄中领导即刻把修建运动场、增添体育器材等事项列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如1946年在学校训导工作述略中就提到:本年度体育方面的工作重点是“修理运动场,及增围竹篱,并添置运动器具多种”[11]。这彰显了学校对体育硬件设施建设的重视。

(2)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如其时澄中学生在谈到战后校园生活时这种描述“我们课程的安排,是以求德、智、体三育的平均发展为标准的。在运动场上,我们精神十足,表现出尚武气概,一群同学在这里玩着、跳着,双杆、球场到处可见学生锻炼身影”[12]。学校注重学生体格训练,并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予以监督,如“要求男女寄宿生进行早操,每天下午第7节课以后,作普通之课外活动”。[13]陈景熙在《百年澄中》中有一段对当时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精彩描绘:“操场是澄中学生们活动的乐园,每天下午,所有学生都要走出课堂,融入火热的体育活动中,如果学生无故不参加体育活动,要立刻记过一次,对体育的重视也是澄中校园文化的特色之一”[3]。从体育课课程的安排、教学内容及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等方面可看出,学校真正把体育当做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3)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开展的竞赛项目既有传统体育,如象棋、拔河、登山、放风筝等,如1947年10月10日国庆纪念日,澄中就举行班际“放风筝”竞赛,“观众达5000余人”[14];又有现代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如1947年11月,该校“为提倡体育,锻炼学生体魄起见,定于本月3日起举行全校班际篮球赛”[15]。组织规模既有班际单项比赛,又有全校性综合运动会,如“为筹祝学校32周年校庆,决议于1947年6月6日举行运动会”。[16]值得一提的是,竞赛参赛的对象除了学生,还有教职员工的参与,如《澄中校刊》就刊登了“本校教职员队与学生联队进行竞赛,均败北”的校闻[17]。除此之外,澄中还常与周边学校通过举行球类友谊赛来“切磋球技、联络感情”,如1946年10月“潮州艺校来县旅行,与澄中作篮排球赛”。[18]通过举办运动竞赛,①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体魄及提升技术水平,②培养学生高尚的运动道德、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透过比赛交流来增进友谊等。由此看出,抗战胜利后的澄中学校体育事业有了明显的进步。

3 澄中学校体育发展的原因

澄中创办之时就确立“为国育才”的办学宗旨和“爱国救国”的教育理念,故学校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培养。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任学校领导都十分重视体育,注重学生体格的锻炼。

严格按照上级部门颁发的文件精神,开设体育课程,提倡教学改革,制定教学大纲,配置专业教员。认认真真、实实在在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哪怕是抗战期间那段艰苦的岁月,仍想方设法、因地制宜、见缝插针上好体育课;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也不遗余力,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创造条件。如1946年复员后筹备新校舍时,时任学校事务处主任欧树文在接待香港新闻记者莅校参观向其介绍新校舍建设规划时指出:“我们为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对学生体魄锻炼,准备与民众教育馆合作,准备在学校两侧的空地上建设一个大规模的公共体育场”[19]。

学校通过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确保体育运动的开展。如制定寄宿生进行早操的制度,规定下午第7节全校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教导、训育等部门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周计划时,也都体现对体育的重视,如安排班际球类比赛、举行运动会等。如《澄中校刊》1946年第1期就刊登了学校训导工作安排:“本校为提高学生体育兴趣,于第6、7两周举行班际篮球赛”[20]。

对学生灌输体育意识及培养学生体育道德。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体育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坚忍不拔的品格,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此外,学校还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如1947年为筹办纪念校庆运动会时,就向学生指出:“举办运动会目的在于要求同学们锻炼体魄和培养高尚的运动道德。运动道德一是不作弊、第二不侥幸、第三是互助合作”[21]。

配置专业的体育教员。虽然学校创办之初,教员比较缺乏,但澄中自开办以来还是拥有比较强的体育师资。体育教员大多是当时体育名校毕业的,如蔡崇学毕业于广东体育专门学校,曾任潮州龙溪中学体育主任、揭阳师范体育组长;谢汉光、叶俊民是上海东亚体专毕业;吴级秋为上海体专毕业等。这可看出,当时澄中的体育师资在同类学校中还是比较专业的。

4 结 语

体育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与近代时局的演变密切相关。体育救国的思潮促使学校体育成为近代国人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澄海中学是在国家内忧外患而国人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进步的时代背景下建立的。作为当时澄海县唯一的最高学府,其教学过程中格外注重体育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体魄和体育道德精神。虽然其时条件比较简陋,硬软件设施还相对欠缺或不完善,但在办学宗旨、课程设置、体育竞赛及学生体育道德培养等方面值得现代教育及体育教学的借鉴。澄海中学体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国家由弱到强的过程,也反映国人通过体育摆脱“东亚病夫”而寻求自强的心路历程。

[1] 司徒雷登.基督教中学的改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185.

[2]鲁国斌撰.《澄海中学落成记》. 碑文,民国四年九月.

[3]陈景熙主编.百年澄中[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2;7;14;132;24;25;38.

[4]何 叙.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的传承与演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65.

[5]澄海县立中学编.澄中校刊,1946年6月6日,第2期:1.

[6] [清]李书吉编.澄海县志[O].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68.

[7]澄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澄海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481.

[8]谭华主编.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70.

[9]广东省澄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广东省澄海市澄海中学编.澄海中学校史资料特辑纪念澄海中学建校八十五周年[M].汕头:澄海中学出版社,2000:26;52.

[10]袁奕强.教育随笔[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80;385.

[11]澄海县立中学编.澄中校刊,1946年5月1日,第1期:10.

[12]澄海县立中学编.澄中校刊,1946年5月1日,第1期:11.

[13]澄海县立中学编.澄中校刊,1946年5月1日,第1期:10.

[14]澄海县立中学编.澄中校刊,1947年5月15日,第3期:12.

[15]教育近况[N].澄江日报,1947年11月4日,第2版.

[16]澄海县立中学编.澄中校刊,1947年5月15日,第3期:15.

[17]澄海县立中学编.澄中校刊,1947年5月15日,第3期:12.

[18]潮州艺校来县旅行,与澄队作篮排球赛[N].澄江日报,1946年10月23日,第2版.

[19]澄海县立中学编.澄中校刊,1946年6月6日,第2期:7.

[20]澄海县立中学编.澄中校刊,1946年5月1日,第1期:10.

[21]澄海县立中学编.澄中校刊,1947年5月15日,第3期:2.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Take Chenghai Middle School for Example

LIAN Yuanbin

Ji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 Jieyang Guangdong, 522000, China.

The trend of saving the country by sports makes school sport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modern people. This paper takes the school sports as a case study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by means of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by means of the wings to reveal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reveal the historical tra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to reflect the proc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rrent school sports.

Republic of Korea; School Sports; Chenghai Middle School; Sport for National Salvation

1007―6891(2018)03―0120―03

10.13932/j.cnki.sctykx.2018.03.33

G80.054

A

2018-03-05

2018-03-06

揭阳市哲学社会科学2015年度课题项目【批准号: JY15KL09】、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15年度课题项目【批准号: 15LW0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澄海校刊中学
民国时期金陵中学校刊研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校刊简介
玩具之都 魅力澄海
玩具之都 魅力澄海
玩具之都 魅力澄海
玩具之都澄海年产超500亿元
在多解中学创新
用文字贮藏教育深情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