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政策托举多元服务 打造“创业生态圈”
2018-03-31本刊通讯员
成都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推动“引进一批人才、创立数个企业、带动万千就业”,通过无数创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区域就业的“倍增效应”。
日前,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主会场成都高新区菁蓉汇落下帷幕,将这片土地的“双创热情”推向高潮。
在高新区,有高达500万元创业奖励的“金熊猫人才计划”,有不断升级的“创业富民计划”,还有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诸多措施,创业与就业实现双向联动、互为增益。高新区通过政策驱动、创业带动、援助推动等方式,初步打造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创业生态圈”。
产业加速发力 助力青年创业就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时代,无论是孵化园、创业场,还是大学校园里都能看到寻梦、圆梦的创业者身影,而青年大学生是其中的主力。
亮相今年“双创”活动周的“小贩”机器人就是来自成都高新区的大学生创出来的。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CEO黄山介绍,项目的研发人员都是“90后”,多数来自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公司从2017年成立以来,从立项到验证产品功能、试运行样品机、优化产品功能,到今年3月推出产品,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高新区这10年真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天府软件园的园区内就活跃着600余家企业及6万余名从业人员。”同样是电子科大的学生,蒋忠珍毕业后和很多同学一样选择到天府软件园工作,并在此落户定居。目前,天府软件园内有IBM、华为、阿里巴巴、马士基、腾讯等200余家
国内外知名企业,还涌现出极米科技、咕咚运动、百词斩等一大批新锐公司。
“近几年,很多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纷纷将研发机构、总部设立在或迁移到成都高新区,他们有很大的人才需求。”锐仕方达(北京)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区域总裁黄斌介绍,成都高新区国际人才城,共入驻知名优秀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组织70余家。“作为成都的产业主阵地,成都高新区目前企业总量超12.8万家,这里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成都高新区人才工作处相关负责人说。
扶持百姓创家业 推动创业促就业
如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帮助草根创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是成都高新区创业就业工作中的重点难题。
今年46岁的全大勇是一名返乡创业农民,如今,他的成都俊杰速递有限公司年营业额已达到1150万元,他自己当选为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创业富民协会首任会长。说起今天的成绩,全大勇表示,“离不开政府的扶持”。2007年,全大勇想开家快递公司,但“没钱没地”的他只能小打小闹,公司一度处于停滞状态。2008年,成都高新区“创业富民计划”启动,全大勇获得了创业富民小额贷款4.5万元,街道还免费提供了70平方米场地。现在高峰时期,快递公司每天的派件量达到40000件、揽件量15000件。业务的扩展让当地失业农民也获得了再就业机会,公司已录用辖区失业农民51人。
钟德洪原是一名普通建筑工人,因意外事故导致下半身肌肉萎缩。2008年,在“创业富民计划”的政策扶持下,钟德洪和一些残疾人朋友开办了成都递梦保洁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已接纳30多名困难人员就业,还帮助4名残疾人开办了两个创业项目。
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高新区已累计发放个人小额担保贷款4000余万元,帮助1300余名辖区居民圆了创业梦。
政策托举多元服务 打造“创业生态圈”
通过有针对性的创业鼓励政策,不断提升公共创业就业服务能力,“一核多级”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体系已在成都高新区建立。
在大学生创业就业方面,以成都市就业创业示范基地(高新区)为核心,辐射天府软件园(创业场)、成都市创业学院等创新创业基地,建立了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目前,已建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超2万平方米,共吸纳聚集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1200个,累计带动大学生就业超过6800人。
成都高新区通过设立“创业吸纳就业奖励”等方式促进就业,基本形成对各类群体全覆盖的就业政策体系。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在各个层面整合资源,让多元的服务主体共同发力,创业者多层次、多元化且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得到了满足,一个覆盖全方位、全流程服务链的创业生态圈已在高新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