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2018-03-31杨红梅
杨红梅
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背景下,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都市青白江区人社局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青白江区是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首个工业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2017年4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正式挂牌成立,青白江区迎来了新的产业结构升级。在这种新旧产业交替的背景下,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为此,青白江区人社局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探索和实践
新时期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思路进一步明确。青白江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方案》,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指导和遵循。同时,形成了由人社部门牵头,工会和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组成的三方机制,辖区内园区、乡镇(街道)达到协调劳动关系机制的全覆盖。
主动服务转型升级企业,劳动关系继续保持总体稳定。针对攀成钢、川化集团及其关联性企业分流的2万余名职工,先后组织大型专场招聘会5场,吸引1.6万人次求职者参加,达成意向性用工协议8000余人次。同时,通过指导分流人员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实现再就业5475人。转型升级期间,未出现群体集访事件,也未产生集体性劳动争议案件。
打造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区县取得成效。2018年,青白江印发了《关于开展“五级联动,争创模范”活动的通知》,辖区内85%的企业、所有的村(社区)、乡镇(街道)、产业园区企业都参与了争创模范活动。成都市三方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评价认定了96个A级成都市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单位,78个AA级成都市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全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面临的问题
经济发展带来的劳动关系矛盾激化。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支柱产业发展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关停并转迁”企业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就业问题矛盾持续存在。
服务自贸区建设相对滞后。在自贸区的建设改革中,企业用工形式和分配方式更加多样化,现有的劳动关系服务体系还不能适应自贸区发展。
收入分配格局不够完善。目前,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依然存在。
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足。今年开展的“五级联动争创模范”活动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典型性、示范性、带动性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园区、乡镇(街镇)、村(社区)等相关人员的参与度。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
优化对企业的指导服务。将劳动关系工作从“处纠纷”转变到“促和谐”上来,从源头上指导督促企业防范用工潜在风险。做好全区面上的风险排查和监测预警,指导辖区企业依法制定并落实裁员方案。同时,对中小企业开展用工调查,对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于90%的企业及时约谈指导,促进就业稳定。
探索实践自贸区新兴用工形式。在自贸区内组织开展实地调研,加大对新业态企业劳动关系政策法规的培训指导力度。主动建立交流平台,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制造企业生产高峰时节与劳动者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短期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允许劳务派遣员工从事企业研发中心研发岗位临时性工作。
指导企业做好工资收入分配。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行业工资指导线等情况,为劳动者就业提供薪资参考。大力实施“集体合同攻坚计划”,促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不断提升签约履约质量。继续推进青白江区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妥善处理好提高职工工资与降低企业成本之间的关系。
充分发挥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作用。发挥区域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作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大集体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力度,妥善应对和化解各类劳动关系矛盾和风险。继续开展“春季要约行动”,推动由职工方与企业就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等重大事项进行集体协商。持续开展企业关爱职工、职工热爱企业“双爱”活动,引导企业和职工互利共赢。同时,在产业园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网格员工作职能上,加载协调劳动关系工作职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