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爱心妈咪小屋”的调研和建议
2018-03-31上海市医务工会
上海市医务工会
上海市医务工会针对目前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爱心妈咪小屋”建设运行情况,以及医务女职工对“妈咪小屋”的需求度进行了调研,结合实际拟定了《“爱心妈咪小屋”建设指南(草案)》,为需要设立“爱心妈咪小屋”的单位提供参考。
“爱心妈咪小屋”是一项关爱女职工的实事工程。上海市医务工会、妇委会积极推动系统内“爱心妈咪小屋”的健康发展和规范管理。经过三年创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三家单位的“爱心妈咪小屋”均被上海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授牌为上海市五星“爱心妈咪小屋”。
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个案跟踪的方式较为全面地了解系统内职场女性在特殊时期的状态、需求和面临的困难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调研对象为卫生计生系统育龄女职工、孕期和哺乳期女职工、妇女干部,以及系统内、外五星“爱心妈咪小屋”授牌单位。
调研过程
一、问卷调查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涵盖了市卫生计生系统下属十多家基层医院共202名育龄、孕期、哺乳期女职工,问卷调查进行随机抽样。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到如下建议和意见。
(一)对“爱心妈咪小屋”设立必要性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表明,女职工有母乳喂养意愿或者需求的高达93.07%。产假期满后,66.34%的妈妈选择将加入职业“背奶族”,做到工作育儿两不误。调查数据显示,几近100%的在职女职工,表示单位有必要建设“爱心妈咪小屋”,以缓解女职工工作与母乳喂养间的矛盾。
(二)受用女职工对“爱心妈咪小屋”建设需求和建议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表明,对于“爱心妈咪小屋”的使用功能进行分析,除了用于哺乳、背奶以外,孕、产、哺乳期女职工也希望能在“妈咪小屋”中参与活动,以及参加到其他服务类项目之中。在“爱心妈咪小屋”建设的过程中,要同时注重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志愿者服务,分享孕产信息,更好地消除女职工在育儿方面的疑惑。
(三)对本系统下属三家已获五星“爱心妈咪小屋”授牌单位受用女职工的调查分析
在使用过程中,受用者对小屋的私密度、温馨度、舒适度最为看重,其次要求设备齐全,以及小屋能提供的孕儿、育儿知识,产后恢复知识。“妈咪小屋”是否让职场“孕妈妈”感受到单位大家庭的温暖呢?97.67%的受用者对这一问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二、个案研究与分析
本次课题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科研中心的一名二胎“背奶”妈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从带领其进入小屋时的惊喜,到最后结束母乳喂养整个过程,她表示回想起第一胎时在科研楼卫生间里为婴儿备乳的窘境,中心特设的这间“爱心妈咪小屋”令她真切地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的幸福感,并感谢单位工会、妇委会为此做出的不懈努力。这名“背奶妈妈”在使用过程中还提出建议:希望小屋内有备用一次性吸奶器、集乳袋,以备不时之需。为此,小屋负责人根据职工需求,逐项加以落实,并且还为小屋配备运输用保温瓶和背奶专用包,保障母乳在运输的过程中不受气温影响变质,影响婴儿健康。这一举措得到受用者好评。这名“背奶妈妈”在切身体会到“小屋”的温暖后,还表示乐意继续用文字交流的方式对小屋的管理提出需求和建议,为此,中心工会添设了小屋交流板,并组建妇产科、儿科专家、营养师组成志愿服务团队,印制小屋交流手册、建立微信群,开辟多种途径和渠道为小屋的使用者提供孕儿、育儿的帮助。
三、实地互访交流
课题组组织了卫生计生系统女工干部进行交流互访,共同回顾和总结系统内积极推进“爱心妈咪小屋”建设的历程,特别是学习分享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创建“五星”的成功经验。从中得出“爱心妈咪小屋”的建设和推广的三大益处:
更好地为特殊时期女职工提供人性化服务。作为女职工数量众多,占比较大的医务系统,应该对备孕期、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女职工给予呵护关心,在她们的工作场所建设一个私密、干净、舒适、安全的休息环境,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温馨服务,帮助其安然度过女性特殊生理阶段。
减少医院因二胎政策而面临的人力资源流失。目前,符合现有二胎政策的女职工年龄普遍集中在30至45岁,这部分群体也正是医院人才梯队的中坚力量。为这部分人群提供实实在在帮助,避免和减少了其因没有孕期休息场所或无法做到产后母乳喂养等问题而导致长病假,甚至辞职的现象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院本已紧张的人力资源压力。
增加卫生计生系统女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爱心妈咪小屋”建设令其备受来自工会、妇委会“娘家人”的关爱。对症解决女职工孕产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点问题,缓解其在下班后所要面临的育儿压力,避免工作与家庭间产生矛盾,更有利于促进行业和社会和谐。
开展本次课题调研的过程中,课题组还与系统外行业的三家建有五星级“爱心妈咪小屋”的单位,进行互访交流,其中包括教委妇委、科技妇委和市级机关妇委下属基层单位,学习到可供借鉴的如下经验:为第一胎孕期女职工提供生育建卡流程指导服务;“爱心妈咪小屋”内放置可调节式坐、躺两用沙发,可供哺乳妈妈备乳使用,又为孕妈妈提供休息小憩场所。
参考建议
一、积极争取行政支持,部门配合,完成创建
(一)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第十条中对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保护有明确的要求。
(二)上级要求
从2013年开始,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联合有关机构共同在各级工会组织内开展上海女职工橙丝带关爱行动,全面推进“爱心妈咪小屋”建设。
本市推进“爱心妈咪小屋”建设伊始,市卫计委妇委即将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2015年,市卫计委妇委再次转发了市总工会《关于印发上海市爱心妈咪小屋星际评定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各基层单位根据文件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认真落实积极组织建设、参与申报。
(三)数据支撑
单位层面: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有26.24%的妈妈因母乳喂养需要,会在产假结束后选择继续休假,换言之,对于医院而言,就是即将面临26.24%的人力资源流失。这一数据应当引起医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爱心妈咪小屋”的建设既能有效缓解矛盾,又同步提升了医务女职工对医院的认同度和归属感,不失为一项双赢的举措,何乐而不为?
职工层面: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93.07%的女职工表示有母乳喂养的意愿。95.54%的女职工认为单位有必要提供给特殊时期女职工一个私密、卫生、舒适、安全的哺乳场所。可以说,“爱心妈咪小屋”成为处于特殊时期医务女职工的迫切需求。职工的需求和关注点,正是工会努力的方向。下一步,市医务工会将继续加大女职工特殊时期保护力度,扎实推进基层单位“爱心妈咪小屋”的建设,力争让这份关爱惠及更多医务女职工。
二、拓宽方式,整合资源,重点解决小屋场地问题
本次调研发现,影响小屋建设最大的难题是“医疗用房紧缺”。在医务系统,要实现8平方或以上的女职工特殊时期专用房的确十分困难,然而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可以在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内开辟小屋,不占用实际意义上的“医疗用房”;也可以在休息室内设置一个“妈妈角”,精心设计,做到必备物品一应俱全,并以屏风做隔断,保证私密性。
为缓解这一难题,课题组经过头脑风暴,并在各方论证、认为可行的基础上,提出尝试设计建造移动式爱心妈咪小屋,例如“爱心妈妈推车”:抽板式遮挡外形,保证私密度;内设小型冷藏柜、奶瓶消毒柜,放置哺乳所需物品。但凡有科室的女职工有“背奶”需求,则可以随时将其推至科室,灵活移动便于使用。
三、服务先导,拓展理念,全程关心医务职场妈妈
除了现有必要的硬件配备外,小屋的软件建设同样重要。借助“爱心妈咪小屋”的平台,促成职场妈妈们的交流互动,搭建医务女职工“温馨小家”,将工会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以此赢得职工好评,小屋建设的成效更显事半功倍。
“爱心妈咪小屋”内可添加影视播放设备,方便开展各类小屋核心活动,如孕产期知识教程、产后恢复练习,满足特殊时期女职工各种需求;小屋内创设一块沟通交流板,方便使用者提出建议和需求,利于进一步改善,提高使用满意度;组织先进集体,如巾帼文明岗、五一巾帼集体等,组成志愿团队开展志愿活动;邀请妇产科、儿科、营养室组成核心服务队,为各个时期的新妈妈提供讲座服务;建立“爱心妈咪小屋”微信群,邀请院内专业人员及院外母乳喂养咨询师加入团队,为新妈妈解疑除惑;在上海市医务工会、上海市爱心妈咪小屋官方机构支持下定期为孕妈妈派发大礼包;关注上海市“爱心妈咪小屋”公众号,参与线上活动。
四、总结经验,设计《指南》,为小屋创建提供参考
为更好地推动市卫生计生系统“爱心妈咪小屋”建设,课题组全面总结了系统内现有五星“爱心妈咪小屋”建设单位实际操作经验,并结合本次调研中学到的各方可供借鉴的经验,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专门设计制作了一份《“爱心妈咪小屋”建设指南》,为即将建设小屋的同行单位提供参考,明确小屋建设方向,使建设过程少走弯路,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