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河南省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

2018-03-31王道勋

山东国资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制政府管理

王道勋

一、引言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旧体制磨合、利益分化重组、文化冲突碰撞、价值取向多元等矛盾凸现,在全球现代化和本土社会转型的双向引力作用下,社会实践发生了结构性巨变。现阶段,河南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矛盾的凸现期和各种社会问题的积累期,与此同时,河南省社会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当前深刻的社会变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系到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二、我国社会管理思想探源

(一)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管理思想

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我国古代众多思想流派都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奴隶制社会已有国家管理的萌芽,原始人已经开始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政治家先后提出了治国方针,如:人治、法治、礼法并举。春秋时的管仲就提出“顺乎民心”的治国思想,他认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他还认识到了“法”的作用,提出“功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用法来规范民众的行为。战国中后期,荀子提出“礼法并举”思想,主张“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韩非子则提出了以法治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已经拥有政府和有效管理。古代管理思想经过实践检验和历史考验,沉淀下来的经验和理论比较丰富,值得学习和借鉴。

(二)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思想

社会管理非常复杂,要使管理更有效、更成功,不仅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还要将西方文化及管理经验用中国化的方式进行理论接受,吸收其养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和促进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管理方式,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社会管理理论。二战以后,对社会管理具有重大实际影响的理论主要有福利国家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等。

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加强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可以研究西方社会管理的规律,借鉴其成功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三、治理理念的升华: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从“社会管理”提升为“社会治理”,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这种发展是对我国新时期特点的适应,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说明我们的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是我们党社会治理理念的高度升华。

(一)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活力

一个时期以来,面对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不能理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政府越位、缺位和失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必然影响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就的获得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参与才能成功。所以,必须让人民群众带着热情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无论国内国外,人民群众最期待的都是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逐步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利益分配上的不够合理,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如医患关系、征地拆迁、生态环境等方面,负面热点新闻经常出现,极端行为多发,矛盾和问题经常发生,导致群众对社会的公平公正心存疑虑。因此,必须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环。

四、河南省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

(一)建设公民社会,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与公民精神构建

1.规范公民社会的生活

在人口将近1亿的河南,如何规范拥有大量“社会人”的公民社会的生活,即规范社会组织本身的生活、与社会组织共同管理社会事务、为公民社会的自治提供制度环境,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也成了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基石和动力渊源。

2.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有助于调动社会资源扶贫济困、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呈现好态势,慈善组织快速发展,慈善活动和志愿服务日益活跃,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企业、社会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和关注度持续高涨,共襄善举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也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提供了新的更好的发展契机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的功能和地位

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的功能和地位。社会组织不仅具有配置部分社会资源的经济功能和提高公民民主素养的政治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协调利益关系、促进利益平衡的社会管理功能,体现了社会组织的社会性和公民主体性。

“服务型”政府建设在逐步加快。政府过去是“全能政府”,现在要转向“有限政府”角色。这种转变是基于社会的分化和转型,出现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政府不再被动适应形势变化,有利于社会管理资源的整合和社会自治水平的提升。

为加强社会组织的服务社会能力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党和政府应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鼓励其参与公共服务,如就业援助、扶贫济困、助残养老等,为居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积极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政府购买公益服务项目。

(三)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城乡居民生活的基本基层单位是社区,社区是政府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因此,要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四)加强理论研究,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1.总结“郑州经验”:网格化管理的创新

网格化管理是社会治理的一个创新。网格化管理的做法是,把所属区域按格子划分,以单元适用行政资源。这样可以避免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死角或盲区。而且网格化管理有利于引导各级干部围着基层转、围着群众转、围着问题转,而不是围着领导转。郑州实施的网格化管理是社会治理的一大创新,这种整合资源、覆盖无死角的做法,有利于把问题在基层解决,更好地提高群众满意度。

2.研究“智慧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的跳板

“智慧城市”脱胎于2009年初的“智慧地球”战略,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信息化城市的高级形态。中原经济区各大城市在都市区建设中断然不能落后,要有高度的预见性和长远的战略眼光,立即组织力量,加强智慧城市研究。

五、结论

建设创新型国家,更需要创新型社会。社会治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中国的社会治理既区别于西方的治理理论,也同传统的社会管理相区分,它与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背景之下,具有自身的理论特质和实践模式。我们应该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协调各方社会关系、转换政府治理模式、变更社会行为方式等多个层面来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社会和谐有序运转。

①〔美〕博克斯著,孙柏瑛等译:《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②〔美〕托马斯著,孙柏瑛等译:《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③俞可平:《走向善治》[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版

④江必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

⑤周红云:《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

⑥金太军 鹿斌:《社会治理新常态下的地方政府角色转型》[J],《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10期

⑦崔运武 柯尊清:《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运行研究》[J],《学术探索》,2016年第10期

⑧童星:《从科层制管理走向网络型治理——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路径》[J],《学术月刊》,2015年第10期

⑨孙柏瑛 邓顺平:《以执政党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1期

⑩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体制政府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