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国企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2018-03-31黄炜
黄 炜
在“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创新发展居于发展新理念的首要和引领地位。上海在国资国企发展中必须大力提倡创新,以创新思路和方法获得国资国企发展的更大成果,保持上海在该领域的排头兵优势。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上海国资国企创新发展的问题。
一、树立持久的创新意识
传统企业要转型升级,不重视科技创新是不可能有质变的。科技创新是不少国企的软肋和短板,我们要持续地进行弥补。通过激励职工创新、开展创业投资、建设众创空间(例如海尔的创新生态体系,小米、苹果公司的创新平台也可资借鉴)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鼓励和支持企业探索多种形式的创新模式,支持企业采用委托开发、购买专利等方式,开展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在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建立其学术带头人的交流机制。Netflix、3M、宝洁等公司的创新外包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即使一个大企业有诸多顶尖科学家及其他创新人才,但与全球范围的无数顶尖人才相比,就不值得骄傲和固步自封了。
国有企业要善于利用行业龙头地位,积极带头组建各种开放式产业联盟,重点化解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中存在的技术标准不一致、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障碍。在考核评价体系中,让创新成为导向;在评价企业领导人方面,加大创新指标权重。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加大合作创新,形成创新动力,完善创新模式,优化创新环境,最终提高创新能力。
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上海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和技术骨干,在企业创新方面完善其长效动力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提高国有企业创新活动的筹资能力。让企业经营者领悟到,要把创新和基业长青紧密联系起来,否则创新容易停留在口头上。
国资管理部门可选择创新成果转化(例如转化成新业务)这个关键环节,帮助国企顺利迈过这一关。这里涉及执行力的培育和提升,也涉及打破部门利益垄断和旧理念束缚等方面,为新业务成长打基础、扫障碍。企业要能正确判断其不同业务所处的发展阶段,运用业务组合战略,为不同业务和部门设置不同的资源配置方案。国企经营者看到创新和企业绩效提升的紧密联系,今后就会有创新动力。
在这方面,可以参考三星和富士公司创新战略实施的经验,也可以借鉴海尔创新战略的实施经验,例如人单合一、自主经营体、创新生态体系、小微企业等理念。在创新动力方面,武钢的理念值得学习,他们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坚持“应用一代、试制一代、探索研究一代、思考规划一代”的新产品开发方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拉美、东亚、西北非3个区域的国家中,绝大多数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都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战后116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只有15个。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阶段以后,明显地表现出创新动力不足,因此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也缺乏动力。
而少数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恰恰是解决了创新动力不足和克服了腐败问题。他们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两点:第一,在转型升级机遇窗口期,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使社会既焕发活力,又保持稳定;第二,通过强有力的国家治理,有效遏制腐败。上述历史经验更应加强我们在上海国资国企发展中着力创新的决心和信心。
二、上海的创新政策指引
创新需要不断试错。为建立宽容宽松的企业创新氛围,2013年6月,上海市人大通过《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明确指出:对因为客观因素而未实现预期目标的改革创新项目,在考核评价和经济责任审计时不作负面评价。其中,上汽集团等企业将容错机制写入公司章程,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的环境。
2015年,上海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本市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激发企业内在创新动力、发展活力的考核、激励和评价机制,促进国有企业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市场主体。
在考核评价体系中,使创新成为导向。2015年11月,上海通过制定《市管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创新转型专项评价实施方案》,在全面推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创新指标权重。
2016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强调深化国有工业企业供给侧改革,完善国有企业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优化国有企业战略布局。支持国有企业通过激励职工创新、开展创业投资、创办众创空间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2017年5月,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时任市委书记韩正指出:今后5年,上海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海将以国资管理创新带动国企改革发展,深化国企分类改革。
三、上海国资国企创新发展实践
上海着力推进国企创新转型所需的制度供给,出台支持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9条措施。例如,对国企研发投入、创新转型、跨国经营等费用,在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利润;对尚未实现回报的境外投资在考核中予以单列。近年来,已有30家市管企业的近360亿元创新研发等费用在考核中被视同利润。上汽集团、上海建工、上港集团等企业在各自领域加快技术创新,获得多项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奖项。
针对国有企业的创新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上海建立起一套以创新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上海每年安排不低于30%的国资收益资金,重点支持主动承接国家或部市级重大专项的企业,带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建立科技成果转让收益分配制度;推广上汽集团、上海纺织等企业把容错机制写入公司章程或制定工作细则等经验。
鼓励国企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发挥人才的作用。上海国企为激发企业人才创新活力,面向技术创新人才设置首席工程师、技术总监等专业岗位,形成技术创新人才实现个人价值的新通道,并匹配相应的薪酬分配制度。在薪酬激励方面,实施“激励基金+个人购股”计划,企业用于激励股权的总额可达实收资本的10%。
目前上海市国资系统形成了以6家中央研究院,50个国家级和186个市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290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8.7万名科研人员为核心的研发体系,牵头建立了2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上海国有企业成为创新主体。2013年以来,上海市国有企业已初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市管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超过1100亿元,申请发明专利951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项目75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110个,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2.3万亿元。
国企ETF,是上海国资国企在金融领域的一大创新。2016年7月,上海国企ETF发行,其成分包括66家上海市国企。针对一地的国企设立ETF基金,在全国是首例,这也是上海借助资本市场进行国资改革的又一创新。上海国企ETF的发行,其最明显的意义是有助于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流转甚至战略性退出,提高国有企业股权的流动性,从而推动国企改革。此外,借助ETF基金,上海将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国企改革的核心领域推向深水区。
上海城投、久事集团和国盛集团等企业将其持有的上港集团、交运股份和隧道股份的部分股权用于换购上海国企ETF份额。在打造了上海国际集团和上海国盛集团两大国资流动平台后,上海国企ETF将成为上海国资流动平台的一种新形式。
①郭凤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OL],http://www.71.cn/2016/0510/889067_2.shtml,2016年5月10日
②黄炜:《关于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的思辨》[J],《山东国资》,2017年10月中
③石耀东:《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 提高我国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OL],企业文明网,2013年4月25日
④宋薇萍:《上海“三管齐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OL],中国证券网, 2016年8月5日
⑤王子辰:《上海正在成为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领跑者》[OL],http://www.jiemian.com/article/800404.html,2016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