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中岩土水文地质研究
2018-03-31卢雪清杨华富程绍萍
卢雪清 杨华富 程绍萍
(重庆市勘测院, 重庆 401121)
0 前言
工程地质勘察是每个工程项目前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包括岩土结构以及水文地质等两方面内容。近些年来,由于缺乏对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视,使地下水对岩土结构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对整个工程建设项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水文地质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从水文地质的划分入手,对地下水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发挥水文地质勘察作用的有效措施,以期引起相关工程地质勘察人员的重视,为推动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1 水文地质划分
通常情况下,水文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加之地下水的特点与普通水资源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勘查人员在开展地质环境勘查工作前做好不同地质类型的划分工作。为了提升勘查工作的效果及质量,勘查人员通常将地质环境与地质构造相似的地下水划分为同一类型。此外,在对水文地质类型进行划分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在对水文地质类型进行划分时需与地下水的评价工作进行结合;其次是在进行勘查分区时应注意对各类岩石土体的成因进行研究;最后需要将不同的岩土类型以及地质构造进行区分,并扩大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勘察范围。
2 地下水位变化产生的危害
2.1 地下水位下降产生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自然条件的改变不会导致地下水有明显的下降,只有人为的因素才是导致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勘探地区的地下水被严重的抽取、矿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地下水的抽取、勘探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等,这些都可以严重的造成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当某一地区的地下水下降程度非常大时,这一地区就很可能会产生各种地质灾害,比如说地质塌陷等,并且能够造成当地的地下水严重缺失以及地下水质量下降的严重影响,这些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的问题都会对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2.2 地下水位上升产生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因素较多,如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各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一旦地下水位非正常上升,就很有可能增强对建筑物基础的腐蚀效果,促进斜坡与河岸等土体的滑移甚至崩塌,软化土体结构并降低土层的承载能力,加速部分土层的液化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流砂、管涌等严重的地质危害,给工程尤其是基础工程带来极大的破坏。
2.3 地下水位频繁升降产生的危害
对于一些膨胀性的岩土来说,如果地下水水位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化,很可能会导致岩土层的膨胀,或者是岩土层的收缩等地质变化,而一旦地下水位升降过于频繁,则不但会造成岩土往复地产生膨胀收缩变形,而且还可能会引起岩土膨胀收缩幅度的持续加强,从而产生地裂等危害,并最终造成建筑物尤其是轻型建筑物出现严重的破坏。除此之外,如果某一地区内的地下水水位发生经常性的变化,岩土层内含有的铁、铝等元素就会越来越少,进而造成岩土层的承载力变得越来越小,这就对工程项目中建筑物的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会对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3 提升水文地质作用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勘察制度
勘察制度通常分为管理制度与技术制度两种类型。为确保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勘察工作的目的,规范勘察工作的流程,以确保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化。同时还应对技术制度的执行与完善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时,应根据勘察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对勘察位置进行合理布设,并加强对于现代勘察技术的合理运用,以确保勘察水平的提升。此外,还应对勘察数据与相关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以确保其更好的指导勘察工作,从而提升水文地质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3.2 规范勘察工作的操作流程
在进行水文地质工作勘察工作之前,为确保整个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编写有针对性的勘察工作计划的前提下,应对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勘察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类仪器与设备进行统筹安排。并按照勘察工作计划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开展对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同时做好勘察数据的整理与记录工作。当遇到复杂的水文地质情况时,为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应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并综合运用多种勘察手段。
3.3 提高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
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勘察工作的效率以及勘察结果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应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勘察队伍,使与勘察工作相关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能够胜任其所在岗位的岗位要求。同时确保勘察人员能够按照勘察规范及标准中的要求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避免出现违章作业的现场出现。此外还应监理和完善相关人员的培训制度,对勘察人员进行定期的理论与操作培训,从而提升其基础知识与技能水平。除了进行培训外,还需对勘察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管理与考核,从而激发起参与培训与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能够更好的旅行自身的岗位职责,以顺利完成水文地质勘查的各项勘察工作。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也是勘察人员的一项必备技能之一,通过合理使用计算机能够有效地对勘察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从技术手段提升勘查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水平。
3.4 调查地下水埋藏状况
在对地下水埋藏情况进行勘察时,首先应明确勘察研究的对象,创建调查指标体系,明确地下水的类型、水位、补给情况、排泄情况、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幅度及规律。与此同时,为确保地下水勘察情况的准确性,更好的对土层的渗透性能进行评价,应加做压水试验和抽水试验。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突涌、管涌以及流砂各类水文地质破坏进行评估与预测,并针对不同的破坏类型制定具有科学性与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通过对勘察结果的不断积累与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可以掌握了地下水的部分规律。如在自然情况下,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将会减小,从而使得水文地质情况对工程项目的建设造成的影响变得更为恶化和复杂。然而,由于各类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多,特别是一些水利工程的相继建立,这些人类活动均会使得工作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水文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不断提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是影响工程建设的核心因素,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质量都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工程地质勘查人员在开展勘查工作时,应对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掌握其对岩土层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应尽量将水文地质问题消除在工程勘察阶段,切实落实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控制工作,从而提升工程地质勘察效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