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的意象

2018-03-31郭连贻

老年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方位词西楼西窗

□郭连贻

关于书法的“意象”,我对这个词儿的理解与平常所说的意象不尽相同。有一位先生讲书法,把意象说成是字的“血肉筋骨”,这仅是对字的形体而言,不能涵盖书法作品在欣赏者眼中呈现出的总体精神风貌,即书法作品所显示的“象”。

孙过庭说:“王右军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假设换另一人来评判王羲之的书法,是不是也会得出同样的审美情趣呢?我们一提书圣,便来了“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我想,当年要不是梁武帝先来这一下子,若让韩愈先开口,说不定是:“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如此说来,对书法的判断是不是就没有一个是非标准,说啥就是啥了?当然不是。但我们总得认定:客观物象对人经久的熏陶,赋予人一种审美经验的积累,一旦与其相关的物象得以接触时,便自然与自己的审美情感相契合而产生种种联想。这种种联想,是否带有朦胧性、不确定性、极大的主观性,所联想的事物是不是客观的实在,没有必要去讨论。因为,它符合书法艺术这一迥异于其它任何一门艺术的独特的性格特征。尽管有饱学之士把洋人的学问说了个遍,娓娓动听,深不可测,似乎也难以找出对“书法意象”这一语境的合理诠释。

《翰墨烟云》联 郭连贻

记得有一次,一位邻居老太太请我写春联,我年年为她服务却没有换得一句客气话,倒是挑剔不少。她把丹红纸放在我的桌上说道:“你把字写得粗一些,看你写得瘦巴巴的像个叫花子,没一点富贵相。”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她当然不会说出“肥则常妍,瘦则多瘠”的话,而她所作的判断,很有情趣,却也暗合“意象”之说。但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不是不同意对意象这一语境的诠释,而是从另一角度来阐述意象的产生,必赖书法作品所造出的象:即先由书者提供“象”,其相对方面的“意”,才会由此发生审美联想。然而,书家的经验往往是兴之所至,挥毫落纸,是情感的自由宣泄。落笔时,会任一支软毫在纸上运动,有很大的随意性。完成的作品所表现的“象”到底是风霜雷电还是风河岸柳,是武士搏斗还是文人宴饮,是凛然不可侵犯的忠贞之士,还是谦恭礼让的彬彬君子,作为书家一概不曾想到,是由书法欣赏者来予以判断的。若先立象然后作字,我想,任何一位书家恐不会有此经验吧?即使王羲之也没有想到先造出“龙跳天门”的象,然后听梁武帝的褒扬吧!

书法的“意象”二字,最初还不是来于书论文字,而是在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中,谈出这个词儿以及它所涉及的物象。今天拿这个词来略表一点浮浅的意见,其目的,我曾作如是想:书法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称为“文化核心的核心”并融入中国哲学之中,那么我们对它的诠说,特别是对意象的理解,是不是也可旁及其它。譬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它门类,找出与意象相仿佛的某些思致呢?

梁钟嵘《诗品》中的“范诗清便婉转,如流风回雪。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等,与形容书法作品用语即意象,如出一辙。再举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每一品,也是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诗的意境,如:雄浑、冲淡、纤、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飘逸、旷达、流动等。

用这些词儿来形容书法的意境,无一不可,但用在书法上,又比谈诗更为抽象。诗是用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的心态,寄托作者的情思,它是形象的,可以从作者描写的情景中得到。虽说“诗无达诂”,但还是要比书法中的意象具体得多、肯定得多。而书法的意象,即从审美联想生发来的“象”与书法所呈现的“象”,则往往不相类从。《二十四诗品》中“意象欲生,造化已奇”,这里的意象,义同书法的意象,即欣赏的主体由意象而联想到客观世界万事万物。

这里,我不是硬拿古典诗论来牵强附会地与书法的意象作比较,实是诗论中的许多论点与书法的意象极其相似,只不过其表达方法一个是文字,一个是线条而已。关于书法的意象,我还从其它文字中如联绵字,得到过启示,看似与书法的意象无关,但仔细思索却不无可比之处,唯其更加主观而已。我最初受到的启示,还是从一位乾嘉学派的学者那里得到。他说联绵字可不必求其本字,“审声会意,则相去不远”。单说一个“西”字,它在古典诗词中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字,而这诗意的感味是从“西”字这个方位词的声韵和意象所得。西字作为一个方位名词,如“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北望长安”“故垒西边”等,可以不谈。在这里所说的是,虽是一个方位词,但同其它名词相组合的时候,则别具诗趣,这时“西”字的方位作用已不太重要。如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常建“余亦谢石去,西山鸾鹤群”、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韦应物“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王安石“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

《诗传船载》联 郭连贻

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上面所举诗例,是诗意的用法。因为,窗未必西窗,楼亦未必西楼,但是若把西风改作秋风,西窗、西园、西楼之“西”改用其它方位词,则了无意趣。因为“西”字诗意的感味,是从其声音和意象所得,因此,即使是在定指的情况下,仍有它特异的色彩。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有些学问就是这样。

猜你喜欢

方位词西楼西窗
Comparative Study of Four English Versions of Ye Yu Ji Bei from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春花秋月望西楼
有讲究的方位词
叹秋雨
动物们的聚会
一樽浊酒西窗下
月宫折桂的女子——写给西楼的《穿越白》
浅谈诗词中“西楼”审美内涵的转变
幽 景
汉语方位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