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云平台与对分课堂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018-03-30海晓丽
海晓丽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以互联网+为特点的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项目以网络云平台和对分课堂为切入点,深入研究蓝墨云班课平台支持下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且分析了此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需要提高改进的方面,探索出在互联网+背景下适合大学英语特点的混合教学模式,并运用到高校实际外语教学中。
关键词: 云平台 对分课堂 内化吸收 教学模式
进入信息爆炸的21世纪,作为我国高校教学覆盖人数最多的大学英语由于教学目标及形式老旧,教学效果不佳等原因,一度面临被取消的境地。但是作为选课人数众多的大学英语,一直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互联网+背景下,国内众多学者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话题开展了很多研究,如产出导向法理论,翻转课堂模式,基于SPOC平台的实践共同体理论和MOOC课程建设等。但是国内关于对分课堂和云班课平台相结合进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较少。在互联网+时代,打破传统授课方式,利用对分课堂和云班课平台等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采取线上+线下、任务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把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有助于提升大学英语课堂的吸引力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由于受学分压缩、课时减少、重视度降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英语课堂大多采用大班授课,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缺少师生互动,难以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内容多偏重语言知识的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留给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少,不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综合能力培养中,由于听说技能分配不均,课堂教学以听为主,忽略口语能力训练,造成听说能力提高慢的现象,导致课堂讨论难以顺利进行;互联网+时代,电脑、Ipad、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的便捷迅速等优势存在,学生能够快速方便地从以上媒体获得大量的信息和学习资源,因此学生对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逐渐失去兴趣,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室里的低头族越来越多。面对现状,如何帮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走出当前的困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手机变成学习的工具,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以蓝墨云班课为代表的网络云平台,在手机和课堂教学之间搭设起一座桥梁,让手机光明正大地走进大学英语课堂。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度。
二、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对分课堂
(一)什么是云班课
所谓云班课,是指在移动网络环境下,通过自己的服务平台,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实时反馈互动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在网络云平台创建自己的班级群和班课空间,上传相关课程要求、课件、视频和音频等资源。学生只需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输入教师提供的课程邀请码,便可加入相对应的班课。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云班课平台将课件、视频,测验测试等学习资源即时传递到学生的手机上;还可以采取随机选人和主动抢答等方式进行课堂提问、实时讨论、头脑风暴、教学反馈等互动交流;以及考勤、作业、考试等消息推送。这样学生的手机不再是课堂上用来聊天、上网、打游戏的娱乐工具,而是高效有趣的学习工具。云班课在课堂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减少课堂上低头族的人數。
(二)对分课堂和其特点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操作方式是教师利用大约一半的课堂时间进行传统知识讲授,另外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教师和学生“对分”课堂。从时间上看,对分课堂把课堂教学划分为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也可简称为PAD课堂。对分课堂上,教师通常做引导性、框架式讲授,告诉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在讲授和讨论两个环节之间,教师留给学生一周的时间研读讲授过的内容,学生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内化和吸收。课堂讨论分为四个环节: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和教师总结。对分课堂与其他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无须预习,整个教学过程总是以教师讲授为开端。核心是在教师讲授之后,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内化吸收、梳理知识、提炼观点、准备问题,随后通过小组讨论与同伴互相切磋,解决低层次问题,最后由教师对大家都感到困难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拓展提高。
三、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对分课堂教学应用
本研究选取2017级会计和金融专业两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班级人数分别为60人和61人。选用的教材为外研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智慧版)》系列教材第二册。本学期上课共计16周,每周上课1次,每次连续两节,每节课45分钟,共计90分钟。每个单元需要用两周时间完成讲授,本学期预计完成8个单元的教学计划。按照云平台与对分课堂结合的模式,我们把对分课堂的“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环节扩展成“课堂讲授——课后在线学习——内化吸收——课堂讨论——课后知识拓展”五个步骤,基本流程采取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的方式。其中课后在线学习和课后知识拓展采取线上的形式,其他三个环节采用对分课堂的形式。
通过分析教学目标、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等一系列活动,教师根据指定好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蓝墨云班课为载体,上传学生需要在线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单元学习目标、PPT课件、微课、视频、音频、电子阅读材料和章节测试等。课堂后,教师将这些需要学生线上学习的教学资源发布到云班课平台上创建的班级课程后,学生可以随时在自己的移动终端上进行在线学习。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以自我掌控学习节奏,自定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思考,为线下更深入地思考、讨论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是线下课堂。以第一单元College Culture为例:
第一课时,教师首先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大学生活情况,其次通过聆听60年代美国学生的大学生活和当代英国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等音频材料,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经过对比和比较后,让学生逐步了解20世纪60年代年轻人和当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目的在于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文章主题,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skimming和scanning的方法进行全文阅读,对文章的框架结构进行梳理,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课时,进入文章的精讲阶段,教师从易错单词、用法搭配和构词法等方面进行讲授,使学生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对文章中出现的强调句型和倒装句等长难句进行语法分析,让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学会使用这些句型。课后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相关课件和6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叛精神等补充材料。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大学生活不同之我见的话题。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对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全方位的内化吸收,完成对本次课的“亮闪闪”、“考考你”和“帮帮我”等内容的整理。
第三课时,教师采取当堂对分的形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次课的话题和知识点进行组内或组外的合作学习,分享学习见解,互相解答疑难。教师在适当的时候随机抽查,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点评。接下来进行简短的在线测试,目的是督促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和讨论,查漏补缺。第四课时主要处理课后的翻译练习和写作技巧等内容。教师课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句子为载体,讲解直译、意译和句式调整等翻译技巧,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写作方面,主要讲解本课采用的对比和比较的写作手法及被动结构的应用,并指导学生采用此技巧进行写作练习。结束本单元学习后,教师会鼓励学生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就未来大学生活这一话题进行英语口语描述。同时在蓝墨云班课中布置相似话题的作文,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模仿课文的结构框架进行写作练习,并且采用组内互评的方法评阅作文,批注作文中出现的优缺点。进入下一个单元教学之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师生可以采取分享讨论的形式共同评讲本次作文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活动进行优缺点方面的点评,并发布到云班课平台的成果区。完成一个单元学习后,教师可以进行该单元的在线测试,了解学生最终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发放问卷并进行在线访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建议,之后进入下个单元的学习。以此类推,循环重复。
四、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采取蓝墨云班课平台和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明显提高,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分析和解决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提高思辨能力;通过一系列课堂讨论,课后反思和测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牢固;课堂上不听讲玩手机的现象基本不见了。
2017年—2018年的第二学期期末,教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该教学模式的效果,问卷调查回收率100%。其中,90.6%的学生认为这种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课堂上注意力更加集中。83.7%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师生之间的討论答疑,在蓝墨云班课平台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上测验等方法相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86.2%的学生认为通过设置线上头脑风暴讨论和线下讨论环节,从其他同学那里学习到之前不知道或者未注意到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有助于与同学的协作研究,同时提升口头表达能力。98.6%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业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并且愿意继续支持教学改革。由此可见,网络云平台与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成效。
五、结语
基于网络云平台与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一方面保留了传统知识讲授时间,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知识内化的时间和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但是这种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课下教师需要提升信息教学素养,及时学习视频录制和视频编辑等技术,制作并提供适合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学习和复习使用的视频、音频、课件等内容,成为合格的课程资源设计者。课堂上教师需要注意角色的转换,认真组织学生讨论,应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个性化指导,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帮助者和领路人。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环节,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总是由几名口语较好的同学负责,以求获得较高的形成性评价。为了避免学生形成这种固定模式的组内分工协作,教师要做好管理工作,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督促每位学生都能高效地参与对分课堂的讨论中,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获得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10.
[2]孔冉冉.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7):138-139,155.
[3]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3):142-144.
[4]刘传尧,郑传梁.网络教学平台助推高校教学信息化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计算机,2015(15):49-52.
[5]王明媚.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高教论坛,2016(08):653-658.
[6]王霞.对分课堂: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