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
2018-03-30李想王斯芮
李想 王斯芮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下,辽宁省加强与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不同语种、不同类型的应用型外语人才需求增加。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建设、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应用型 外语人才
一、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一)语种结构
当前,辽宁省已经启动21所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其中有14所高校设有外语专业,外语语种主要集中在英语和日语,仅个别高校设有俄语、朝鲜语、德语和法语专业。辽宁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非通用语种人才必不可缺,目前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外语语种结构失衡,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课程结构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转型过程中已经逐步改善自身专业课程结构,但实践课程内容及实践学时比例仍有待进一步调整。
(三)师资力量
辽宁省有9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12个外语专业明确提出,已经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其余高校的外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基本能够满足当前教学需要。然而,“双师双能”型和具有行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比例不能满足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学生学习实态
高校人才培养要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本。人才培养需要“内外”结合。语种结构、课程结构、师资力量等都属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外部客观环境因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然而调查研究表明,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大多数指向他人。王君(2015)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存在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有效学习方法及终身学习理念欠缺,理论应用能力、思考能力、学新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不强等偏差。季靖(2018)通过对大学生学业成绩变化进行实证研究指出,一般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之一是进入大学后学习目标缺失,部分学生适应性差,不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要进一步提高。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辽宁省外语人才需求现状
王铭玉(2017)指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这“五通”,语言互通是前提和基础“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语言之路需要人才铺就。“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施,人才是重要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语言联通问题,是确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技术、文化方面交流顺利的关键,通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外语人才更是必不可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辽宁省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日趋加深,对不同语种和类型的外语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一)不同外语语种人才的需求情况
戴曼纯(2016)对我国外语人才需求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英语依然是需求最旺盛的语种,用人单位最需要的外语语种有西班牙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越南语、蒙古语、韩语等。辽宁省“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中亚、中东欧地区、东盟及南亚地区、非洲及拉美地区。因此,当前辽宁省外语语种人才重要集中在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蒙语、韩语等语种,以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非通用语种。
(二)不同类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情况
首先,辽宁省“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立足装备制造、电力、建材等产业机构比较优势,鼓励企业在资源领域进行联合开发,参与对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境外科技型企业的并购力度。这些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除了专业技术能力外,还需要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因此现阶段“外语+专业”人才,也就是外语能力与其他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培養,对于辽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服务人才。文化方式决定国民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文化习俗和我国截然不同。因此,外语服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还需要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尊重理解各国的文化风俗。
再有,需要高水平高层次的高端外语人才。专业的外语人才能够提供高标准的外语语言服务。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辽宁省对外经贸交流不仅需要语言信息传达精准的高端外语人才,还需要高具备高水平外语能力的管理型外语人才。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转型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策略
(一)目标定位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体现所服务面向行业、企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辽宁省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外语人才需求亟待满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应立足于辽宁省经济发展需求,将“一带一路”下辽宁省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社会需求转换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以能力本位为核心,培养能够从事语言技能应用型工作、具有专业应用性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以适应辽宁省区域经济当前及未来发展为目标。
(二)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
在转型背景下,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育课程体系,需要紧密结合辽宁省社会建设外语人才需求和辽宁省经济、文化发展趋势,进行合理调整。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依据不同语种和不同类型的外语人才需求,科学制订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多样化培养方案。
外语教育的人才培养可以依据不同语种的师资力量和学生就业意灵活指定教学方案。外语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通识课程。
在理论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和能力水平实行分层、分方向教学。例如,对于外语能力突出、有意就业于翻译工作领域的学生,可以侧重其口笔译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也可以侧重专业方向课程。对于外语能力一般,但学习意愿强烈、有意就业于不同行业的学生,可以侧重对其基础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倾向于專业基础课程,突出培养其基本口语、听力、阅读能力。另外,需要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及行业需求,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专业和方向的基础内容课程,在突出其外语能力培养的同时,为其提供外语以外专业的理论知识储备,为今后就业做准备。在公共外语及第二外语设置上,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应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外语听说等基本应用能力及自学能力。
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应进一步加大实践学时比例,深化实训实习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增设实践类课程,尤其需要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制,避免形式主义。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环节,尤其是校内集中实践环节教学,迫于评估等各项检查需要,对实践环节的工作流程、工作文件形式格式等要求过于严格,导致学生和教师相对忽视实践内容及实践教学效果,失去实践教学的意义。因此,实践环节教学评价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另外,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其形式、内容、工作流程等应随之调整。当前外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形式为学术论文写作,内容主要为外国文学、外语语言、翻译、外国文化等方面。然而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在实际论文写作过程中过多重视论文的格式,脱离实际与专业需求,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未得到切实提高。因此,毕业设计形式不拘泥于学术论文、内容与学生兴趣、就业方向相结合,进行多样化调整,有利于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过程中真正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在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方面,一些高校的外语教育已经设置了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通识课程。外语教育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建设,培养了应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专业技能。通识教育强调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伦理、社会和美学,则基于全人教育带来的深厚底蕴,让学习者未来发展更具潜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育的通识课程缺乏关联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教师而设置,因学生而选择。通识课程的建设需要纳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无论是外语专业还是公共外语或第二外语,在通识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语言及教师等方面均需合理规划。
2.评价方式
多元、动态、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方式是检验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理论课程的考核评价,可以实行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有效督促学生平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过程性考核可以以阶段性测试、课前小测验等多种形式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实践环节的考核评价,需要建立独立于理论课程的评价体系,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协同合作,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实践成果进行公正客观考核与评价。
3.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
(1)教学模式改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因此,在教学模式上需要以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灵活实行分层教学、任务驱动型教学、多元互动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2)教学资源建设。本文涉及的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外语教材、实验实训环境等方面。
首先,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互联普及,对高校外语教学带来了全新挑战,也为外语课程资源建设带来重要机遇。依托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有效搜集国内外外语学习和教学内容,根据应用型本科的专业特点,对其进行有效整合并加以利用,建立外语学习资源库;依据自身专业优势,建立精品课程共享平台等都是建设优质外语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既能够增强教师教学效果,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
其次,传统外语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需求。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外语教材的选用与建设,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根本导向,选择或建设内涵丰富,职业导向明显,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实际能力与水平,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优秀教材。
另外,有效的实验实训环境能够为学生的外语学习和教师的外语教学,提供仿真的外语实验实训环境和丰富的外语视听说资源,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条件。
(三)培养模式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质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育,以满足辽宁省“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和社会需求为目的,加强与校内其他专业的教学联合,推行跨学科人才培养。加强与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辽宁当地企业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企业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外高校合作,共同制定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立国内外外语实习实训基地,完善校企合作和海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制度,加快产学研一体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建设,实现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规格,与“一带一路”倡议下辽宁省重点发展领域发展和相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无缝对接。
(四)师资队伍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师不仅要更新语言专业知识,还要更新提升实践专业技能。《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学校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具有满足应用型建设需要、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中行业、企业、实务部门兼职教师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专业教师中“双师双能”型和具有行业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不低于70%。
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英语、日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已经逐步完善。然而,为了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要求,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外语教师师资提升机制,加强外语教师教学及科研能力培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组织教师到实务部门、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中长期挂职锻炼,增加外语教师行业实践经历。此外,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人员担任实习实训导师,与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翻译人员相互交流,提升适应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此外,对于俄语、德语、法语,以及其他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尚未建设的非通用语种的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数量、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辽宁省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应用型外语人才的积极参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积极探索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辽宁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辉,王亚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J].语言战略研究,2016(02).
[2]季靖.大学生学业成绩变化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某高校的考察[J].教育学术月刊,2018(02).
[3]王君.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
[4]戴曼纯.我国外语人才需求抽样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04).
基金项目:2017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育生态建设研究”(项目编号:L17CYY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