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2018-03-30蔡雪珍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诊断法彩色多普勒

蔡雪珍

[摘要]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普通B超检查法,实验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通过踝肱压指数对比两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 结果 实验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为92.0%,对照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为76.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的过程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检出率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0(a)-0043-02

2型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体,属于无法根治的病症。经过长期治疗,很容易引发下肢血管病变,如若未能进行早期诊断,将会延误病情,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目前虽然已经开始应用B超检查法进行诊断,但是,检出率较低,不利于进行早期诊断。基于此,分析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共收治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的形式均分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50例。其中,对照组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52岁,中位年龄(63.1±1.2)岁,男性25例,女性25例,中位病程(10.2±1.3)年。实验组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53岁,中位年龄(63.2±1.3)岁,男性30例,女性20例,中位病程(10.3±1.4)年。纳入标准:经临床检验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心脏病;精神疾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普通B超检查法,采用迈瑞DC-8,C5-2E B超机进行检查,探头频率调至最大,调节深度及聚焦到所观察血管显示为最佳时进行观察,要求患者取平卧位,动态观察各项体征指标,并获得最终的下肢血管病变信息。实验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采用飞利浦IU33,L9-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要求患者取平卧位,将探头的频率设定为9 MHz,取样容积控制为2 mm,声束与血流的检查在60°左右。动态观察各项体征指标,最终获得下肢血管病变信息。

1.3 判定标准

①检出率对比:踝肱压指数小于0.09,血管官腔内流血不通畅,频谱异常,判定为检出;踝肱压指数大于0.09,血管官腔内流血通畅,频谱正常,判定为未检出。②临床诊断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法评价临床诊断满意度,总分60分,得分越高证明满意度越好。③对比分析两组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④评价两组下肢血管狭窄与闭塞检出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次所有数据,其中两组下肢血管病变与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狭窄与闭塞检出率对比用率(%)表示,行χ2检验;两组临床诊断满意度评分指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分析

对比两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实验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46例,未检出4例,检出率为92.0%,对照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38例,未检出12例,检出率为76.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临床诊断满意度评分

对比两组临床诊断满意度评分,实验组为(57.4±1.1)分,对照组为(36.8±2.2)分,对照组低于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20 8,P=0.000 0,P<0.05)。

2.3 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对比

对比两组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实验组检查45例,未检出5例,检出率为90.0%。对照组检出37例,未检出13例,检出率为74.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χ2=4.336 0,P=0.037 3)。

2.4 下肢血管狭窄与闭塞检出率对比

对比分析两组下肢血管狭窄与闭塞检出率,实验组狭窄检出40例,闭塞检出7例,未检出3例,检出率为94.0%,对照组狭窄检出30例,闭塞检出8例,未检出12例,检出率为76.0%,对照组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2 9,P=0.011 7,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最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下肢血管病变,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若未能及时治疗,将会致残,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目前尚未研究出糖尿病彻底治疗的方法,只能进行维持生命方面的治疗,病程较长,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较高。为了更好的进行下肢血管病变治疗,应尽早诊断,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目前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已经开始采用普通B超检查法,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疾病的检出率很低,诊断准确性较差,不能起到早期正确诊断的积极作用,很容易延误病情,难以进行科学化的治疗。因此,在实际诊断的过程中,开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可以根据踝肱压指数进行判定,提升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

上文研究中分析了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超声诊断临床应用情况,实验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斑块与狭窄、闭塞检查中,实验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能够明确下肢血管病变类型与具体情况,通过高频分辨方法对下肢血管病变情况进行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的过程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可以明确官腔狭窄与管壁顺应性等特征,提升粥样硬化的检出率。通常情况下,在采用普通B超检查法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特点,但是,无法全面的顯现病变情况,导致患者的病情延误,危险性增高,难以快速治疗。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可明确下肢血管内膜的损坏情况,了解血管壁的糖化产物特点,为调节机体代谢能力提供依据。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可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动脉内膜逐渐增加,血管官腔内部出现多发低回声,诊断的可靠性较高。且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可以及时发现血管腔之内的缺损问题,狭窄位置的血流束减小,通过节段性的显示明确了解到血管官腔内部的实际情况。在获取直观诊断结果之后,可正确评估血管病变位置与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制定依据[1]。另外,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普遍很长,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提升,如若不能及时诊断将会导致下肢血管周围神经受到影响而病变,导致临床特征不明显,在后期临床症状较为明显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为晚期,只能通过截肢的方式治疗,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的过程中,应正确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发挥无创、简易的优势,并提升检出率。但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的检查时间较长,血管全貌观察与动脉造影相较,检查结果会受到探头压力与血流夹角的影响出现问题。因此,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的过程中,应联合其他检查方式,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2-5]。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能够帮助患者尽早确诊,提升检出率并提高诊断准确性,操作较为简单,可以尽早的进行诊断。且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可以预防错误诊断问题,帮助临床医师制定临床治疗方案,通过正确的诊断方式提升临床服务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桂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J].医药前沿,2018(5):57-59.

[2] 吴雪枫.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中的诊断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8(21):131,133.

[3] 李丹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2):115-116.

[4] 黄金艳,唐焕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6): 66-67.

[5] 夏燕.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8):151-152.

(收稿日期:2018-07-05)

猜你喜欢

诊断法彩色多普勒
彩色的梦
卡车液压故障诊断法的应用研究
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
有那样一抹彩色
车型漏水的预防及诊断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车随人动系统
基于多普勒的车辆测速仪
一种改进的多普勒雷达跟踪算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内宫外同时妊娠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