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电影中音乐的地位与功能研究

2018-03-30尚琴

东方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悟感官印度

尚琴

摘要:印度电影以其形式多样,旋律优美的音乐而著称于世。通过分析经典影片的中音乐特点,对印度电影中音乐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功能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故事主题、舞台效果、特色品牌、表达方式等维度,对印度电影中的音樂进行解读,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部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印度电影;音乐功能;特点分析;地位

印度电影作为世界电影行业的新秀,近年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不俗成就。以宝莱坞为代表的电影产业,为印度的文化传播,艺术交流活动增添了亮丽色彩。灵活轻盈的舞姿,旋律多变的音乐,让印度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为自己留下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烙印。在印度电影中,音乐的地位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或者说是不可替代的,失去了音乐支撑的印度电影,犹如失去了色彩的画卷。印度电影中音乐的地位与功能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和解读。

一、支撑故事主题 完善影片细节

从某种角度分析,一个成功的故事,需要多种表达方式。电影的主题和故事情节需要借助视觉以往的感官刺激加以辅助和完善。听觉在人的感官中居于重要地位,通常认为,仅次于视觉所获取的信息数量和产生的体验。印度影片的工作人员是善于运用音乐手段,进行故事表述的高手。利用音乐及相关因素进行故事主题的宣传,影片细节的完善,是一种具有“锦上添花”意义的手段技巧。首先,适宜的音乐可以强有力的支撑故事的主题。许多印度电影本身就是宣传介绍某种音乐主题和故事,这种情况下,必然需要音乐自身来“现身说法”,作为直观的样例来表现该故事中的诸多情节,而《宝莱坞生死恋》则这种案例的恰当代表。其次,音乐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故事讲述效果。部分影片中比如《大篷车》这个经典代表,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几番出现的背景音乐,为故事情节的铺展,切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逐个层次的将人物的命运,彼此间的矛盾,情感的碰撞等主线,烘托的愈加明显。比如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勇士》,如果没有音乐作为背景或者直接的线索,某些情节或者“桥段”则根本无法完成,或者表述形式也必将黯然失色。再次,音乐在许多印度电影中表现出令人惊叹的修饰点缀作用,这种修饰和点缀有时甚至达到了“喧宾夺主”的程度,通过一首小曲儿,或者一段旋律,将人物内心的语言以“无声胜有声”的形式讲述出来,真正实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影片《我的名字叫可汗》则是通过音乐来刻画和完善影片细节,给观众以更为丰富细腻、精彩多元的体验和感受,从某种角度分析,这也可以理解为大部分印度电影的优长之处。

二、提升感官体验 深化内心体悟

从某种角度分析,电影给人所带来的感受是分层次,分维度的。通过由浅入深的渐进式融入过程,可以给观众带来愈加深刻的感官体验和内心体悟。印度电影充分利用了这样一个原理,将音乐作为有效的媒介,提升感官体验,深化观众内心的体悟。从心理学和审美的角度分析,音乐与心灵之间具有强烈的共鸣和联系,它可以给观众带来多元层次的感受和体验,这种内心变化的过程是由外入内,循序渐进的。通过音乐的引导和渲染,可以使得观众在内心中不知不觉的为故事情节所打动,按照导演设计的思路不断前行。音乐在印度电影中之所以拥有非常高度的地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都是因为它在外显的感官体验和内隐的心灵体悟中,给观众带来了符合需求的满足。

首先,音乐让印度电影具有了引人入胜的感官体验。在电影《阿育王》《阿巴克大帝》等古典宫廷主题的影片中,繁华艳丽,色彩绚烂,结构庞杂的音乐表演让几乎所有观众在瞬间为之倾倒。对于这种由动辄数十种乐器,灵活变化的演奏,形式多样的各色歌唱所形成的音乐盛宴,也许没有人无法被感动。陶醉于这种活色生香,别具风格的音乐体验之中,余音绕梁之感久逝去。即使单纯的欣赏这些歌舞活动,其获得的感官体验也令人大饱耳福。

其次,印度电影中的音乐能够准确把握住观众的心灵,为其带来深刻的内心体悟。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包括《他像风一般自由》《给我阳光》《Zoobi Doobi》等音乐,令人内心顿起呼应,被故事主题所深深吸引,并迅速完成角色替换的过程,达到了“以物喜,以己悲”的“同感”状态。片中的《他像风一般自由》就像题目一样,一曲未完,好似“清风拂面,伴花而行”的那种灵动悠远的内心体悟油然而生。而《给我阳光》所呼唤的尊重、独立、自由也让观众瞬间获得共鸣,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短时间内被充分点燃。在《Zoobi Doobi》播放的过程中,青春年少,热情似火,追求真爱,身心喜悦的感受,迅速传递到荧幕之外。这种营造氛围,刺激感官,触动内心的音乐,让影片和音乐自身都备受赞誉。

三、打造特色品牌 传承文化基因

电影作为”文化输出“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对于印度国家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宣传作用不容小觑。作为生动直观的文化传播媒介,印度电影已经在国际上据有一席之地,而以宝莱坞等为代表的电影机构更是打造了鲜明的特色品牌,使得印度的文化传播事业发展迅猛。而从某种角度分析,印度电影事业之所以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品牌,是因为充分融合了音乐舞蹈等文化因素,使得自身的文化印记非常鲜明,因而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官刺激和文化体验。

首先,印度电影中采用的乐器极为丰富,包括数十种之多。其中代表性的包括产生于北印度的西塔琴(sitar),盛行于南印度的——印度小提琴等,此外弦拨乐器Tamboura、敲击乐器Tabla、笛子等也各具特色。弦这些乐器能够在影片中为观众带来充满异域情调的音乐感受和故事氛围。比如在《流浪者》《印度往事》以及《我的神啊》等众多影片中,虽然涉及的故事背景、拍摄年代、价值主题等各不相同,但是其中的通过奇妙运用各种乐器,营造出一种南亚气息浓郁、印度风格鲜明、音乐格调高雅的艺术氛围。这些音乐的出现,则极大程度上归功于特色乐器的混合式演奏。其次,自成一家的音乐旋律也是印度电影音乐的特色标签。以拉格(Rage)和塔拉(Tala)等传统音乐形式,为主体的印度传统音乐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这一体系传承千载,历久弥新,并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成为印度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宝库。在经典影片《阿育王》中,这种传统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得以全面的展示,贯穿故事始终的优美的宫廷舞蹈与音乐让观众大为赞叹,对印度音乐产生了自然的亲近感,并逐步接受其背后的文化内容。该影片的主题曲《尽情哭泣》单纯使用笛子演奏,一段凄美幽咽,饱含深情的乐曲同影片一样成为经典。

猜你喜欢

体悟感官印度
萌宠
懂,才能得
如果可以去印度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最高警察
解题中的数学史
印度数字
印度地毯
“体悟教学”的教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