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2018-03-30陈伟
陈伟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大量心理学研究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证明:人的性格形成有着先天的因素,更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影响。决定人们是否成就未来的“细节”往往除了个人的性别、体质、学识等要素以外,更多地指向气质、态度、自信心、自制力、价值观等指标。综合这些“细节指标”,即习惯,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非常重要时期,是学生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段”。深入而广泛推进的素质教育目标首先是为社会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进而才谈得上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历史,传承文化,掌握技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是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课外活动教育的重要任务。
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美术教育受到空前重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在中小学美术课堂得以贯彻和落实。这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我们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良好背景。同时,我们面临两大现状:一是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地方。如课程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在以考试科目作为评价、选拔标准的形势下,部分地区,尤其农村学校里,美术课程仍就没有在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上得到足够的保障,美术活动没有在活动组织和活动场地上得到足够支持。这就是广大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定工作信念后的尴尬。
在各级各类培训交流活动中,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一边领会着新课程标准,一边更新着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提高着,也更加执着于美术教学工作。在观摩众多中小学美术示范课、比赛课时,我们也见识到新颖的课堂设计、精心创设的课堂情境、丰富而多样的创作材料和创作形式以及不同教学风格的美术教师个人的魅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结合自己所在的校园环境和教学实践,我常常问自己:怎样把教材资源和地方资源有效结合?怎样组织、设计自己的课堂,让优质课的情节常态化?中小学美术学习要为学生经进一步学习和成长打下的最重要基础是什么?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堂同时也是学校进行德育的重要阵地。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应当成为美术教师们的共识,成为学校美育和德育的共同目标。
一、严明纪律,精心组织,培养集体意识,养成遵守时间、尊敬他人的习惯。
要充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井然有序的组织教学,明确的活动要求是前提。课前,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演示示范、环节衔接、提问辅导等诸多方面的准备。同时向学生明确提出需要准备的学习材料和工具。如果是到专门的美术教室上课,美术教师还需要争取班主任老师的支持,提醒全体学生课间合理休息,及时备齐材料到美术教室外集合整队。进入教室到指定座位就坐,学习材料摆放整齐,立刻安静下来。不论是那块领域的学习,导入要快,要能及时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一堂美术课40分钟,甚至30分钟,要尽可能让课堂信息交流最大化,教法灵活,学法多样。美术教师应在一贯的抓好常规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全体学生的集体意识,养成遵守宝贵的学习时间,尊敬老师的工作,珍惜学习机会的习惯。
二、面向全体,悉心指导,培养环境意识,养成关注事物、观察细节的习惯。
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当我们问及学生喜欢哪些学科时,美术课几乎是所有学生的肯定答案。这说明人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是一致的、长久的。不同资质、不同成长环境的孩子都能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創造美”,体会学习之趣,成功之乐。美术教师是素质教育的践行者。在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经历,全方位、多层面地了解学生特点,及时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的同时,注重发现和指导“特别爱画、特别会画”的,引导和鼓励“不知道画什么、怎样画的”。在课堂学习以及课外活动的始终,要有意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关注事物、观察细节的习惯。例如活动中及时整理场地清洁,组织校园内事物写生、对家庭成员做肖像描绘、对一个几何基本型做一组事物的形象联想描绘等等。
三、心灵交流,客观评价,培养审美意识,养成尊重差异,认识自我的习惯。
素质教育倡导全面发展、彰显个性。美育是是实施素质教育宗旨的有效方式,美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全面成长的过程。美术的人文性质决定了这个学科的学习过程是传递知识、交流情感、提高技能的过程。教师与教师间,学生和教师间,学生和学生间要坦诚相待,心灵交融。教师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专业技能的不足并做好不断提升的表率。引导学生在欣赏艺术家作品、教师作品以及交流同学作业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美和不足,体会作者创作的辛苦付出,逐步培养孩子们客观、准确的评价作品,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养成尊重差异,认识自我的习惯。激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兴趣和技能。
四、资源整合,传承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养成大胆想象,勤于动手的习惯。
人类社会的文明高度发展到如今,信息交流高速、频繁。因此,美术课在传承文化的同时特别重视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资源,合理开发地方课程,综合不同学习领域和不同学科资源来为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和能力服务。教学实践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们模仿一副作品很可能画得惟妙惟肖,但是要让其自主创作一幅画往往叫苦不迭。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在组织和引导上既注重示范和分析,更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勤于动手。让他们在明白构图原则和色彩搭配要求的基础上尽量画出自己的感受,画得与众不同。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中小学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美术教师不可能把所有学生训练成十足的艺术家,却有责任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举一盏明灯,开一扇心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能力。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长期过程。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务必把这个工作夯实、做好,只因为我们的手上操着幼年人的命运,操着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