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与中学生学校心理健康培育探究
2018-03-30刘延慧
刘延慧
摘要:在初高中阶段,个体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本身就容易使他们变得不安定,并且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再加上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对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中学生接触的东西就愈发的纷繁复杂,因此中学生在这一特殊时期就更加难以做到自我的调节,这时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培育,但是由于现在的教育模式,他们处于沉重的学业压力之下,本就时间紧迫,故而学校也不会特意为他们安排课程,这就无法让他们能够有时间接受持续的心理疏导,这个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但是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对他们的整个人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解决问题刻不容缓。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一致性,有着很多的内在联系,所以在不增加中学生课业压力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将心理健康培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当中。
关键词:中学生;学校心理健康培育;思想政治课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6年世界心理卫生大会上提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四个特征: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交往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为了能做好个体内部与外部的适应,获得幸福感,从中学生时代就要做好心理健康培育,此外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育的重要时期基本被学校教育占据,所以培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一、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培育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心理健康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特殊作用。它可以使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各项活动均能取得成效;可以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与把握人的心理全貌,清楚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状况及发展方面与内容,掌握一些心理学方法在发展自己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学生发展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其自身的重要性不断提醒要重视中学生学校心理健康的培育。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現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学校、家长与社会的高度重视。其问题主要为三个方面:情绪波动较大、人际交往不足和学业适应不良。第一,焦虑情绪的普遍存在,原本焦虑情绪作为一种具有适应性的情绪,在适度的范围内并不会阻碍一个人的表现水平,甚至还可能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焦虑本身是一种令人不舒服的情绪,所以人们总是希望减轻它,但是由于做法的错误起了反作用,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常感到焦虑的人面临更多的心理健康风险。愤怒情绪较多,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敏感容易产生多种冲动情绪,愤怒或生气也是一种频发的情绪问题,具体就表现在家长的口中“孩子本来很乖的,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总是顶嘴,呛声,经常跟家长吵架”这就是最常见的表现。由于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不足,总是处于心情不好的状态,这就说明他们的调节情绪的能力还有待发展。第二、中学生不善于情绪表达和沟通也就导致他们在与同学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不是主动出击派,这就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越不沟通越不主动,这就会导致他们总是感到孤独,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们,就只能把自己封闭起来,这就更加容易滋生抑郁症和产生轻生的念头。第三、中学生受到的学业压力是极大的,对考试焦虑已经成为常态,更加严重的还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很多农村学生直接就辍学,终止接受教育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就不可能会有一个好的成绩,在现在应试教育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衡量一切的社会中就更加使得学生感到忧虑,深深的无力感不断渗入中学生的内心,导致他们心理问题,更甚者会导致心理疾病。
在了解了中学生的学校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就要着手考虑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学校心理健康培育,考虑到中学生承受的压力和课业重担,就不可能再另外给他们开设课程进行心理教育与辅导,在此时能想到的就是要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培育,让中学生能学好,做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课与学校心理健康培育的内在联系
(一)思想政治课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称为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从内涵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学生的学校心理健康培育内化于思想政治课是理所当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咨询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在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人的心理状况始终起着调节的作用。人的思想素质、政治信念、道德品质的形成,都要从一定的感知、情绪、动力等心理活动开始,都要经过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以及情绪、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心理过程的发展和推动,都要受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差异的影响。因而,心理素质是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形成的基础。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来看,思想政治课是受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深刻,无法避开的话题。
除了内涵上的联系之外,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他的方面也有着内在联系,存在某种一致性。第一,基本目标和任务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型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服务,都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育人的总任务下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第二、在智能上是互相衔接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使他们保持一种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完善自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为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教育创造条件;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熏陶和塑造,反过来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稳定和改善发挥其积极影响,二者协同作用,促进学生的成长。第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就学生个体而言,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与思想问题交织在一起,很多学生正是因为缺乏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才完成心理问题,因此只有把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考虑,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两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也不能忽视自身的特点,就要求我们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完成了理论的论述,接下来要从实践角度出发了,探究如何将中学生学校心理健康培育与思想政治课很好的结合起来,起到培育健康中学生的作用。
三、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及其特征出发将其结
合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立足点是面向未来的,应该要保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应该是多层面的。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育的远见性、持续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不能像流水线生产那样,打造出完全一样的人,不应该停留在灌输知识的层面,要让学生能够认可和内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具有较高的认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健全的意志、正确的自我观念、较强的学习适应性和对心理問题的预防能力。这一系列的具体目标都给思想政治课提出了一个挑战,并非要一次性做到这些,否则还是给学生增加负担,再造成二次伤害,要注意循序渐进。
(二)具体措施
首先,政治教师要具有健康的心理,不能一味的关注成绩分数;其次,优化师生关系,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让学生不觉得跟老师的交往完全是一种学校课业的要求,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起了促进的作用;再次教师要注重维护学生的心理权益,中学生正是自尊心极其强烈同时也很脆弱的时候,他们敏感、易怒,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着些许抵触和反感,当学生表现出心理健康方面的缺失时,教师更应该对他们予以关注,帮助他们调整情绪;最后就是要挖掘教材里的心理教育因素,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了,起码从每位老师的心里就存在这样的想法,才能在实际操作中采取措施,不断改进,追求成功。
四、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既存在联系也存在差别,由于两者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侧重点、教育模式和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关系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时不能强行嫁接,要考虑两者的融合而不是简单的相加。再者也不能因为为了进行心理健康培育而忽视思想政治课的本身的价值所在,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喧宾夺主,对学生的三观的塑造依然还是首要任务,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对待两者的关系,注重整体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骆郁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0年版,27.141
[2]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课题组 编:《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R],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13年版,14.17
[3]张明主编:《成为合格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科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