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8-03-30张宏英

神州·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规律思维能力课文

张宏英

启迪、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向。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同样重要,而又与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小学语文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指示:“语言与思维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可见,发展思维对学好语文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一、在关键处设疑,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

“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并依“疑”而推动。就是说,没有“疑”就不用“思”了,也就没有“思”了。教者要善于在无“疑”处生“疑”,启发学生有“疑”,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而设“疑”,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要求“疑”设在恰当处,这样才能以“疑”激“思”,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质“疑”、释“疑”上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一)抓住题眼设“疑”

《鱼游到纸上》一文,是写一位聋哑青年专心致志地观察金鱼和画金鱼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就抓住了这个题眼设疑: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去呢?它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从而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阅读课文后,学生明白了,鱼游到纸上,是指画者的作品生动形象、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有呼之欲出的感觉。抓住题眼设疑,不仅释清了题意,而且引人入胜,深化了课文主题,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抓住矛盾处设“疑”

《穷人》一课,写狂风暴雨之夜桑娜的小屋“温暖而舒适”,不仅使人感到疑惑,这是穷人的住所吗?穷人的小屋怎会“温暖而舒适”呢?我抓住这个矛盾处设疑,引发学生思考。原來课文中所说的“舒适”,仅是指地打扫的干干净净,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光,而温暖也仅仅是指炉子里的火还没有完全熄灭而已。“温暖而舒适”是相对当时外面“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的状况相对而言的。在教学中抓住矛盾设疑,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深化,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抓住语意的含蓄处设“疑”

有些课文中的句子的涵义比较含蓄,学生一下子不易理解,只有透过对表面现象的描写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才能体会到它所蕴含的意思。《采蒲台的苇》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然而这一句领起句后,没有接着叙述采蒲台的苇如何好,而是讲述了一件发生在采蒲台的对敌斗争的故事。在这里设疑,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最好的苇”实质上不是在说苇,而是借苇讲人,引发出采蒲台最动人的故事。

二、重视训练过程,把握思维导向

学生无“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有“疑”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把这种思维积极性引向正确的方向。

在教低年级时,有一次让学生用“爱不释手”造句。有位学生说:“我对解放军叔叔爱不释手。”当时我没有简单地评说对与错,而是把教学过程当成必要的训练过程。很显然,这个学生把“爱”和“爱不释手”的词义弄混淆了。我就先向学生讲明白了“爱不释手”的涵义,它的作用对象,它与“爱”这个词在概念上的区别,并分别举了例句。然后再让同学造个句子,大家讨论对不对。经过这样一个训练过程,学生引向深刻,理解透彻。

引导思维时,要注意研究思维训练过程中的差异性,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疑”而异,要考虑学生年龄、智力、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不搞一刀切。例如,进行说话训练,如果众口一词,一样的话重复过来,重复过去,先说的和后说的没有什么变化,学习好的和学习一般的学生没有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个说话训练就成了学话了。在思维训练过程中,着重强调个“训”字,就是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训练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导”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引导思维要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要体现思维训练全过程。设“疑”释“疑”要有递阶性,体现思维与认识的渐进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是统一的,是体现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的。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可顾此失彼,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化,训练跨度过大或偏重训练效果,都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规律,传授思维方法

教知识的过程和教思维的过程是有机结合的同一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不断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活动规律,引导学生认识思维的规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抓住不变的“序”,教给学生“有序”思维方法

在讲授《海上日出》时,第三自然段用五句话描写出一幅海上日出的壮丽画面。先写太阳露出了小半边脸,接着写太阳向上升,再写太阳冲破云霞,然后写太阳夺目的亮光,最后写太阳旁边的云。很显然,这几句话的顺序就是太阳升起的顺序,即事物发展的顺序,也是作者观察的顺序,这个语序是不能变动的。我抓住这个语段进行“有序”训练,以提高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二)利用可变的“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汉语的表现能力非常强,一个意思往往可用不同的句子表达,可以变换角度、变换语气、变换顺序表达。我在训练时就按照这个特点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方面、多角度、多种方法探索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多角度挖掘学生的潜力和智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三)理清字、词、句及段、篇的内在联系,认识思维的规律

每篇文章中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句子间、段落间的组合是有规律可循的。如《翠鸟》的第一自然段,作者写到:“它的颜色非常鲜艳”,下面就分别叙述了翠鸟头上、背上、腹部羽毛的颜色。反映这种规律的课文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和训练学生认识这样规律,逐步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明确课文中各部分之间及每部分与整篇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规律思维能力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培养思维能力
背课文的小偷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培养思维能力
巧解规律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