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学生学业辅导培养模式机制研究
2018-03-30王星
王星
摘 要:学业是学生的立业之本,高校学生的学业问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相连,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新的着力点。大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机制的建立是关键。艺術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更有其独特且鲜明的特点与个性,分析现阶段艺术类大学生在学风学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摸索出一条适合艺术专业学生发展、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学业培养的二元模式与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学业辅导;培养模式
学业辅导的内涵、理论脉络及研究现状
1.学业辅导的产生、内涵探讨
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生涯的首要任务。很多学生在刚进入高校时会处于迷茫状态,产生一系列问题,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科学、部分学生学习发展需求无法满足等。这会引起学生学业压力、思想负担、心理焦虑等连锁反应,必然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这些问题和现象也是开展学业辅导的根本原因。
随着现代高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入,高校管理者逐步认识到学业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紧密联系。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全面推进北京高校学业辅导工作的意见》,给学业辅导的内涵进行梳理和解读,新时期的学业辅导应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为根本,把指导学生学业发展与引领学生思想成长结合起来,统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学业辅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才。在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同推进的原则下,学业辅导的内容包括发展辅导、方法辅导、课程辅导。
2.国内外学业辅导的理论支撑与实践
学业辅导源于欧美的大学。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快速发展,基于咨询心理学、学生发展理论、学习理论的广泛指导应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逐渐由聚焦“学生发展”阶段发展到聚焦“学生学习”阶段,学业辅导逐渐成为高校辅导工作的重点,大量的学生事务项目和服务围绕学业辅导而提供。[1]与之相似的还有补充教学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的狄安娜·马丁为解决该校六年制医学专业的高退学率,提出了补充教学(Supplemental Instruction,SI),该模式成功提升了学生的整体成绩,降低了退学率,随后这种模式得到了推广。[2]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起便提出相似的概念,思政工作领域学业辅导的概念以文件形式正式形成于2014年底,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北京高校学业辅导工作的意见》,对北京高校学业辅导工作进行部署。2015年1月16日,北京高校学业辅导工作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指出,各高校将建立由主管学生、教学工作校领导牵头,教学、学生、人事部门及各院(系)协同推进的学业辅导工作机制。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学业辅导的研究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认识上都有了长足发展。学业辅导的论文范围也从纯理论探讨转向实践研究,从泛泛而谈转向以有针对性、有问题意识为出发点,还有的结合学风建设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心理学等方面探索学生工作与学业辅导之间的关系。然而,尽管学业辅导受到了高校的重视,但对于艺术类高校的学业辅导理论研究较少,所有文章中仅有少数篇幅谈及艺术类高校的学业辅导问题。[3]艺术类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特定群体,由于其艺术特质的存在以及艺术类教学的独特性,与综合高校相比,在学业水平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这也使得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业辅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尊重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下找到促进其学业发展、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业辅导体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是值得艺术院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艺术专业学生学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共性特质:艺术院校学生学业存在的问题特点及原因分析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是以昆曲和地方剧办学为表演主体,设有多剧种表演、器乐、昆曲表演、戏曲形体教育、舞蹈表演6个本科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生320名。学生年龄跨度较大,有未成年的学生,也有来自地方院团的成年演员。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参与观察等方法,对身边艺术专业学生学业存在的问题与现状进行逐一分析,归纳总结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共性上存在如下特点,从而为更好地构建有着艺术专业特色、更具针对性的学业辅导提供支持。
一是艺术专业学生极其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与学生访谈中,有位学曲剧的学生给出的回答极具代表性,“我最终是要走向舞台,舞台需要展现的是我所学的剧目,所以我就最重视它了。”这个明显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回答体现了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目的性和需求意义。在学生心目中,“戏比天大”,舞台生命的意义非常重大。所以,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忽视也就在情理之中。同时,在很多人眼中,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差”的印象也体现在艺术专业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不重视上。
二是学习目标单一,忽视多元发展的重要性。大部分表演系学生在进校之初,很多人的设想是一辈子站在舞台上当演员,还有部分学生本身就来自各地方院团,四年的全日制学习生活是对学历的认可,许多有着多年工龄的老演员进入学院后学习目标非常明确,使自己能够更有艺术造诣。因此,以普通学生的标准来判断艺术类学生的学习标准是缺乏实践基础的。所以,针对艺术专业类学生开展学业辅导,需要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特殊性,即在借鉴其他高校的学业辅导基础上,艺术院校还需要进一步的“本地化”。
三是英语能力较弱,影响读研深造。除了前面分析的原因,在表演系学生中,文化课学习方面的最突出特点是英语学习能力较弱。而英语成绩对于想要在戏曲理论方面继续深造的学生造成极大影响。在2015届应届毕业生中,仅有两名学生通过考研英语分数线;而在2016届毕业生中,英语过分数线的也仅有4名。因此,艺术类院校在学业辅导方面可从英语或政治角度切入,有助于让更多可塑之才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
四是文化基础薄弱,综合能力素质一般。艺术类学生可能因为平时过于将注意力集中在专业学习方面,往往忽视了其他素质能力的培养,在其他方面的学习和生活中,普遍处在“等靠要”的状态。很多事情不会思考和探索,而是等待教师一步步去“喂”。除专业方面,这一现象在就业、读研、学生工作等方面也凸显出来;在处理专业以外的事情,大多数学生显得不够成熟。
2.特质分析: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业辅导做法与二元模式
针对以上表演系学生所展现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学业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总结出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业辅导工作,应在围绕尊重艺术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在获得学生认同的基础上,开展具针对性和需求性的分类辅导,即民主、平等地与学生开展二元化分类学业辅导机制。
一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业辅导应“辅”字当头。首先,“辅”要有自发性。因戏曲剧目课程的特点,一位教师最多对应三名学生,很多教师在正常课程讲授时已完成所谓“一对一”的口传心授。如果在艺术类专业学生中教条地开展大规模的“自习”“补習”状态,不符合戏曲专业的实际。对于专业较弱的学生,许多老艺人、老先生们都有给学生上“小课”的传统。而最有效的方式是挖掘学生学习自主性,学生课下自行回功、体会和揣摩,还有就是与专业水平优于自己的同学一起练,胜过很多形式的外力辅导。其次,“辅”要有针对性和需要性。在调研中,很多学生表示剧目课的学习非常重要,而个别文化课因为上课形式等原因被视为浪费时间,意义不大。可以针对他们的需求,开设些文艺理论、剧种分析、人物分析、论文写作指导等内容,围绕着舞台实践,更好地进行人物分析、揣摩。
二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业辅导应“导”字为重。“导”字应从三方面进行解读。首先,是给予学生综合能力和广阔视野的引导。戏曲专业学生对专业的保守和坚持,很多时候导致学生的视野局限在台上台下,忽视了作为大学生本身应有的格局与气质培养。因而,对学生乃至专业教师应从未来人才多元发展需要的角度、院团改革、政策利好的角度展开启发与引导,更新学生已有观念、扩展学生视野,从而走向综合能力突出、复合型人才发展的道路。其次,是给予学生有的放矢、分类辅导的指向。笔者提出“学业分类辅导”这个概念,是在发展性的学业辅导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细化对学生学业质量提高的研究,并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进行了解学生学业问题。将学生进行大模块的分类,分为考研、就业、创业等模块,因材施教。最后,在横纵两方面给予指导。横向指导,针对学生在专业学习、文化课学习的不同模块学习,给予学生提供学业方向、学习策略、学业规划和学术指导等方面的建议与意见;纵向指导,从学生的大学四年每一个阶段进行设定,将大学四年划分为适应阶段、规划阶段、提升阶段、转型阶段,通过学习自觉性的启发、习惯的养成,到提升学生学术素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横向与纵向最终的辅导目标是完善学习目标,提升职业素质,完成从学业到就业的转变。
总之,针对艺术人才培养规律,而不应将综合类大学的某些学习方法照搬照用,采用“一刀切”“有病集体吃药”的做法,而更应该注意到尊重艺术规律,符合学生成才道理,获得师生认同,更加自觉地使学生认识并挖掘出自身学习的内在潜力。
艺术院校学业分类辅导的机制构建及建议
1.以自主学习为主、团体辅导为辅的知行合一实践原则
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业辅导应倡导正确的学习观,促使学生将良好的艺德转化为自身传承戏曲艺术的学习动力,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同时,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对学业辅导工作开展的认同感,从而真正将学业辅导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实效。
2.应树立教师全员参与的联动机制
如果就学业辅导工作单独开辟一个工作战线,设立一个独立的工作体系,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加重了高校管理特别是学生工作的负担。应把学业辅导工作纳入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之中,除了以辅导员、班主任为抓手,更要善于利用退休教师、专业教师在已有的工作渠道和工作平台,主动把学业辅导工作融入其中,实现与现有的工作体系端口的对接。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学术活动和学风建设等工作,以促进学业辅导与其他工作的互联互通、协同推进。
3.应在充分的制度保障及监督评估机制下有效运行
随着学业辅导的概念日益深入,学生基层学业组织将会处于凸显地位和优势地位。由院系领导班子、辅导员、班主任及教师志愿者组成的学业辅导教师志愿者库,对于学生学业辅导也实行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学业困难重点关注机制,对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解,进而针对学业辅导开展监督评估机制,分析评估学生的学业发展状况,进行及时反馈和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学业辅导,不断跟踪、分析、综合、评估与设计决策,使得学业辅导不断得以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仰晓莉,杨东华,高忆.大学生学业辅导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5(4):55.
[2]陈凌,蒋莉荛,林仪.以补充教学为平台的理工科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探究[J].大学教育,2015(4):97.
[3]姚悦.浅谈完善艺术类大学生学业辅导的方式[J].经营管理者,2014(21):359-360.
(作者单位:中国戏曲学院学生处)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