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Op.58)第一乐章的动机技术

2018-03-30邾佳雯

神州·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贝多芬

邾佳雯

摘要:贝多芬(Lug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钢琴协奏曲的结构就是粒子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的结构。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将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中的主题构造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解析第一乐章的动机技术在节奏形态、音程结构、调性布局、和声特征的处理与运用,掌握细胞结构的张力及音乐形式的表现性。

关键词:贝多芬;动机材料;主题构造;第四钢琴协奏曲

引言

在分析学中,动机(motive)用来指一种与音乐作品的主题及其功能具有同一性的最小原核细胞。因此,动机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变化、衍展成富有生命力的发展形态,对音乐语言和情绪的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动机的处理与运用以及主题的构造方法,从而掌握动机技术的不同特征,以及细胞结构在渐变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构多样性和音乐形式的表现性。

一、动机技术在节奏形态与音程结构方面的处理与运用

动机的重复可以是精确的、变化的或发展的。精确的重复保留所有的特征型与关系;有变化的重复是通过变奏而产生的,所以会有音乐形式的多样性。本文的音乐形式是从抽象品格的角度出发,指代了某种结构和关系通过互相依存的因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的原始线条将乐音的运动形式赋予了节奏形态、音程组合、和声与轮廓的特征型的变化。第一乐章钢琴开门见山地将第一主题材料呈现出来。见例1。

这个乐章的主题素材都来源于第一主题句。每个部分都通过改变音的时值、节奏形态和音程结构来改建动机。谱例中的动机型a为带断奏的同音重复音型,动机型b是一个二度音程级进,动机型c是三度旋律音程的级进下行,构成减和弦。在各部分均能洞见增减音程的细胞结构。乐队在第14小节开始奏出呈示部主题。第29小节由小提琴率先奏响乐队副部主题,作曲家改变了动机型c的方向、时值、节奏。第30-31小节动机型c1采用了模进手法。第74小节由钢琴奏响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题材料。动机的音高和音程性质改变了,随后小二度模进,用相似的细胞结构来强化b动机,同时扩展了乐句。第74-80小节将b的细胞结构加工变形,凸显了音乐的张力。它的拉力与小六度相似,表达紧张的情绪和驱除黑暗的力量。第79-87小节来自动机型d,并呈现出下降和上升状态的音阶的发展规则。作曲家改变了钢琴声部的节奏形态和音程结构,将细胞结构变形加工,配以重复的伴奏织体来发展呈示部中的材料。

从第93小节开始,钢琴委婉而井然有序地重复开篇乐队的主部主题,通过连续重复的分解八度将主题材料和伴奏音型有规律地呈现出来,尤其是低声部线条改变了动机型d的节奏特征。第134小节是副部主题的变化重申,旋律声部以相同的节奏型被严格模仿,但伴奏动机由单三连音重复的细胞结构变为六度双音程组成的复三连音张力细胞体,同时用辅助音增加了低音提琴的流动感。

展开部为第192-253小节。从钢琴连接句(第192-203小节)的变化模仿开始衍展乐段,扩充结构。这一段保留了动机型a、b、d的结构特征,加入三连音节奏型及增四度音阶下行,伴随两小节一次模进。增音程的大量引入以及重复音型的快速有力的强调都激增了细胞结构的张力,引起一种渴望快乐的强烈情感。

二、动机技术在调性布局与和声特征方面的处理与运用

主形式和属形式是开篇主题的重要显现。和声的功能性通过主形式与属形式的强化将旋律交织在多样性的和声体系中。这个乐章的主形式包含I-V,I-V-I,I-IV;属形式包含V-I,V-I-V,V-I。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经过浓缩的余迹和被拉宽的呈上升状和下降状的动机型。从第26-27两小节的和声变化中可以看到I-V的主形式构架,由G大调游离至D大调主和弦,随即转移到a小调,即d小调属和弦,同时暗示了第二主题句的调性色彩,形成了对比性因素。长颤音D的出现巩固了D大调的调性功能,随后又将和弦终止在I级G大调主和弦上。这里运用了V-I属形式的调性布局。

从发展部开始,起主导地位的钢琴声部将调性游离技巧处理的十分规整。发展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92-230小节,每四小节一次转调,从d小调-b小调-#f小调-#c小调,以上行五度循环作为细胞结构的运动模式,依次增加一个升号构成近关系调。第二部分从第235-252小节,转为主属形式的具有大调色彩的和声特征,调性为E大调-B大调-G大调-D大调,最后在动机型d的影响因子下,将G大调音阶贯穿于左手分解八度的大跳之中。动机的基本特征在调式的不稳定的过程中得到平衡。这种“历险”不仅没有逾越对小节数的严格控制,而且体现了音乐形式的表现性及细胞结构的多样性。呈示部不仅强调了和声的正功能性,还强调了大小调交替使用的规则性和统一性,由此也将细胞结构的弹性特征展现出来。

再现部从第253小节开始,钢琴声部的织体加厚、力度扩大,通过大小调交替来表现明暗表情性质,将明朗愉快的音乐语言和肃穆忧郁的情绪融合交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并将貝多芬生命中一种明确的、安定的与痛苦相互交织的情感融化在这个乐章中。结束部与华彩乐段都展现了丰富的调性变化以及和声特征,富有张力的华彩音型使动机变奏平衡了离心的和声。

主题构造在节奏形态的扩张与紧缩、力度的强弱变化、调性的相互依存与独立以及和声进行的延伸性与多样性的基础上丰富了音乐形式和表现力,展现了动机材料在主题构造发展过程中的张力及音乐形式的表现性。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王庆,音乐结构与钢琴演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美]列维斯·洛克伍德,贝多芬音乐与人生[M].刘小龙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2011

猜你喜欢

贝多芬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贝多芬只有一个
大笨狗酷比多
——贝多芬和钢琴
《贝多芬第二十八首钢琴奏鸣曲OP101》演奏版本的比较
贝多芬《升C小调奏鸣曲》分析
孤独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