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探索性分析

2018-03-30张鹏程

学理论·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胜任力青年教师探索

张鹏程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校规划、国民教育中处于中流砥柱地位,他们能否胜任自己的工作对于学生、学校和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通过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探索出高校青年教师的胜任因子:专业素养、成就动机、创新激情、沟通技能、协作意识,以期为高校青年教师的选拔、培养、职业开发等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9-0214-02

美国组织行为专家David McClelland认为,胜任力即指个体所具备的、能够以之在某个或某些具体职位上取得优秀绩效表现的内在的稳定特征,强调的是高绩效员工的潜在特质。

胜任力的研究目前是国内外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热点。对于胜任力的研究对象,中外学者以前大多聚焦于企业管理者,近年来也延伸于教育领域,不过研究较多的是中小学教师,对于高校教师的胜任力较少,研究结果也不尽一致,且鲜有针对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特定群体进行实证研究。在研究的方法上多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利用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建立模型。在研究内容上,对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还不够深入,多数研究还处于以描述性为主来探讨教师胜任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国外对教师胜任特征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Bisschoff和Grobler等人,他们运用结构化问卷对教师胜任特征总结出了二因素模型,即教育胜任力(Educative competence)和协作胜任力(Collaborative competence)。国内针对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主要有黄专途、陈连生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胜任力和工作绩效关系进行的研究。秦世波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构建了高校教师责任与尊敬他人、学习与灵活性、知识与传授策略、学生导向、沟通与效率等五个胜任力特征群。王昱等认为高校教师胜任特征包括创新能力等7个结构维度。许国安等在通过调研,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包括基础素质、教学能力、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等维度的大学教师胜任素质模型。祁艳朝等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得出高校教师胜任特征包括个人魅力、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人际沟通四个方面。我国近年来,由于高校大规模发展,教师队伍急剧扩大,因而高校大量聘用青年教师,在聘用选拔和管理方面都存在诸多缺陷,制约了他们的发展,而胜任力是有地域性、时间性、环境性以及个体性特征的,不同情景下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心理机制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已有胜任力的理论可能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教师。故此,笔者通过调查访谈,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相关胜任因素进行探索,并尝试提取胜任力因子,从而为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选拔、培训、考核、职业规划等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关键事件访谈、专家小组讨论和工作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访谈内容进行提炼,进而形成问卷,然后运用问卷调查高校青年教师的胜任力特征。

在問卷调查基础上,利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公因子提取,并根据实际的内容进行因素命名。

1.研究对象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青年的定义,年龄应限定在34岁(含34岁)以下。故本研究在制定初步问卷初期,对30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利用初步问卷对四川、广东、陕西、辽宁等省市的高校青年教师共154人测试,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在验证性分析过程中,选取了121名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工具及问卷编制

本研究结合行为事件访谈法思路来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特征及胜任力结构进行分析,主要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并结合相关资料的收集,来获取第一手的访谈案例材料。

通过访谈我们收集到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生动关键事件,然后将访谈内容按原始材料整理成若干访谈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内容分析(请两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加以总结提炼,同时结合领导小组讨论、文献资料、工作分析对项目进行分析、归类和汇总,整理出项目反应频数在1以上的条目共56个,将这56个条目编排成随机排列的问题,制定成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特征初步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问卷。

3.研究假设

基于并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提出假设: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模型由专业素养、成就动机、创新激情、沟通技能、协作意识五个维度构成。

4.问卷信度、效度检测

在做探索性因素分析之前,先对初步问卷的整体信度进行检验。由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结果显示,该问卷的整体(包含56个问项)a系数值为0.913(大于0.7),表明该量表项目间具有非常高的信度。对于重新进行因素分析,经过三次的删除,最后剩下剩余24个问项总体的a系数为0.952(大于0.7),也表明正式问卷问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也较好,其构成的问卷的内部一致信度是可以接受的。

同时,本研究在问卷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循编制原则,通过专家评定其问卷条目的合理性和题项的代表性进行修订,保证了其内容效度。

通过探索性分析,对形成的正式问卷中的24个项目进行因素分析,得到了5个因素,总共解释了57.39%的变异,平均解释的变异量分别为15.97%、11.38%、11.12%、9.77%、9.14%。五个因素对总变异的解释量比较均衡,这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1.数据收集

采用自编的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特征问卷,对160名教师进行问卷测试,有效回收样本154份,有效回收率为94.0%。

2.统计分析

对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本研究拟采用SPSS 16.0对样本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旨在初步揭示胜任力的几个维度,然后重新运用因素分析后的项目编制成问卷进行测试,同时对问卷进行了KMO测度和Bartlett球体检验。KMO为0.812(大于0.8),适合做因素分析。

在因素分析中,提取因素的个数将根据特征值的贡献率直接指定因子个数(贡献率须大于50%)。

在具体操作中,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抽取并按Varimax进行转轴。根据SPSS的分析结果,将因素载荷低于0.5的项目删去,并对于不合乎构思不利于归类的条目删除后,剩下的条目归于五个因素,特征值均在1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57%。

在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发觉因素F1主要表达的是在专业以及教学上需要具备、掌握的相關知识,据此,我们将因素F1命名为“专业素养”。因素F2主要表达的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据此,我们将因素F2命名为“成就动机”。 因素F3主要表达的是作为高校青年教师要与时俱进,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勇于创新,激情跨越,据此,我们将因素F3命名为“创新激情”。因素F4主要表达的是高校青年教师需具备的觉察、理解、预测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能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和他人充分交流,据此,我们将因素F4命名为“沟通技能”。因素F5主要体现的是要具备一定的人际感知、组织、协调等社会基本技能,据此,我们将其命名为“协作意识”。因此,本研究认为,以上所归纳的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特征的五个维度是符合理论构思的,是可以接受的。

五个因素的a系数和24个问项的总a系数均在0.70以上,这表明各个因素内部问项的一致性较好,都在可接受水平之上。

三、结语

对于胜任力的研究,国外理论相对而言已成体系,如何将国外的研究成果与我国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相结合,探索在我国具体国情下的高校青年教师胜任模型,是本研究初衷所在,本文通过开放式问卷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相关胜任因素进行探索,对教育管理者可提供一定参考。由于样本分布的选择以及案例内容提炼中的理解差异,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

社会在发展,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胜任力因素与模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关于胜任力的研究也是长期的过程,必须结合实际需要进行修正。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因素与模型也是如此,社会要求与时代变迁将对其模型提出新的建构,这有助于建立高校青年教师的招聘、选用、培训、绩效及薪酬等科学评价体系,从而完善高校教师管理的选、留、育、用人才建设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岩松.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一项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4):84-88.

[2]许国安,叶龙,郭名.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65-68.

[3]赵霞.论语言类教师胜任力特征的三个维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43-46.

[4]祁艳朝,于飞.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43-46.

[5]秦世波.基于学生视域的高校教师胜任力特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6):12-15.

[6]王林雪,郑莉莉,杜跃平.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12(1):65-69.

[7]刘嫦娥,赵曙明,张丹.工作胜任力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3):11-13.

[8]王昱,戴良铁,熊科.高校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J].高教探索,2006(4):84-85.

[9]时勘.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J].心理科学进展,2006(4):586-595.

[10]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胜任力青年教师探索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