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体原则”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以《铁路货运组织》课程为例

2018-03-30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货运专业课程货物

刘 艳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尽管近四十年中国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已然大步向科技大国迈进,但短时间内仍旧是发展中国家,仍旧是制造业大国的身份,仍旧需要大量从事中低端行业的劳动者。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一、职业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分析

第一,学生对专业缺乏了解。当我们笼统地说职业教育时,通常不刻意区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各省市高中入学率大致在50%左右,选择就读中职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中的淘汰者;大学入学率高达90%以上,未能考上本科的学生大部分选择了高职。从中职和高职生源来看,学生并不是主动地选择职业教育,而对于专业选择也往往是父母做主,这就使得学生对未来的专业课程充满困惑。

第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职业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比较被动,一般不会提前预习,也不能对新知识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弱,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往往要做足铺垫,才能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第三,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一般青少年注意力时间可达50分钟左右,但是职业院校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到20分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时地变换各种教学手段,调整教学环节,控制教学节奏,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第四,学生理解力不强。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在学习专业课程时,会感到难于理解,同时努力程度不够,因此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屡次失败,使学生逐渐失去信心,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

二、什么是“近体原则”

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中提出的“近体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差异,减少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拉近教学双方及教学内容与学生在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关系,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近体原则”反对过于简单化地处理学习内容,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景之中,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景,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水平和心理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或课程再造,以便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近体原则”可分为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

三、 “近体原则”如何在课堂上运用

(一)用于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消除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陌生感

导入新课,是常规课堂教学的四大环节之一,作为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不仅仅是后续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基础,更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新课导入能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精神风貌,处理得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效为课堂教学服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新课导入阶段,方法更多样化,可直观呈现“音、影、形”,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听观感。

例如在讲授“铁路货物运价”时,可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打折机票开始,旅游淡季福州至哈尔滨的机票可低至2折,而寒暑假旅游旺季,运气好可买到8折机票,前后相差1000元左右(教学时可配图)。

设问:1.旅客乘坐动车,有优惠票吗,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有乘坐火车的经历,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后,告诉他们现在的情况(配图)——高铁车票打折,提前6天订票可享8折优惠,涉及商务座、特等座、一等座,暂不惠及二等座。折后销量变化不大,因为原来选择一等座以上的商务旅客不太介意多花一两百元钱,这部分旅客出行时间灵活,多是随到随走、没办法提前预订。接下来,教师从旅客运输说到货物运输,再问:2.铁路货物运价是否会在春运、暑运时上浮或下调呢?学生们会思考并讨论,这样教师就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完成了新课的导入。

分析上例教师使用的方法,属于心理近体原则的运用。

(二)运用近体原则,对专业课程知识点进行讲解渗透,突破难点

1.运用时间近体原则,选取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或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例如在讲授“铁路货物损失处理”章节时,讲授完货物损失的种类,播放一段“8.12天津港爆炸事故案”的视频,请同学们判定货物损失的种类、原因,接下来,和学生共同解决当铁路工作人员发现火灾爆炸时,要怎样处理:(1)编制货运记录(火灾重点编制要求);(2)拍发货物损失速报(主送、抄送、电报内容等)。货物损失在运输中较为常见,再播放一段视频——双11快递爆仓,造成货物堆积挤压变形、仓库不足造成货物淋雨湿损等,设问:(1)遇到这种情况你是否退货、是否索赔;(2)如果你是货主,对于货物损失是自认倒霉还是索赔;(3)如果你是承运人,怎样向收货人交付有货物损失的货物……

上述案例的选取是近期的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运用了时间近体原则,让课堂更生动形象。

2.运用空间近体原则,使学生从地理概念上易于理解

专业教材受编者影响较大,尤其是一些事件、案例的选取,受到全局性和典型性的制约,不可能都发生在学生所在地区。由于空间距离远、学生的感受性弱、兴奋点不易被激发,这就需要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充分考虑空间近体原则。

(1)就近选取例题

以《铁路货运组织》为例,讲授货物运输时,离不开发站、到站、中转站、线路等。为了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站与站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应选取本省货运站、中转站的例子,将规章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如对福建籍学生讲授“运价里程”,选取鹰厦线、外福线的例题就远胜于哈大线、陇海线。再如厦门发哈尔滨东的长途货物,如果没有直达车需要到中转站中转,以鹰潭南(南昌局)中转站为例讲授,就比以丰台站(北京局)更容易让学生理解。选取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就是运用了空间近体原则。

(2)通过恰当的多媒体课件,增强空间感受效果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在课堂上广泛应用的工具。很多较为抽象的专业课程,例如汽车检修、机械制造等课程,网络上有较为丰富的课件资源。教师如果能选取(或自行制作)恰当的课件,就比较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空间的概念,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于上文提到的铁路线路,如用FLASH动画制作路网图,边讲解边随着路网线路走,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增进学生对路网知识的了解。

(三)运用活动近体原则,通过教学方案设计,让学生通过“玩中学”体验角色(岗位)职责

活动近体原则,是指教师适时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求发展,进行体验和回味,真正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 的转变。职业教育推崇“行为导向”教学法,利用学生的基本能力增加其职业行为能力,契合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

专业课程总是指向某一岗位知识或技能,例如铁路从事货运的岗位有:货运员、计划员、货运调度员、安全员、货运值班员等,这些不同的岗位工种相互配合完成一批货物的承运、发送、装车、途中运输、到达、卸货等。这些工作过程是可以设计成活动环节的。例如托运人提出托运要求,货运员的工作内容包括:审核运单、验收货物、贴标签、货运核算、进货。由学生通过活动把这些工作环节做一遍,比听教师用语言讲述更入脑入心。

四、对“近体原则”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用的评价与修正

(一)使用方便灵活,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显著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贯彻“近体原则”,就会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在《铁路货运组织》课程中,针对不同的章节,恰当地运用“近体原则”,在课程导入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一些较为抽象、枯燥的知识点上,巧妙地运用,使得规章易于理解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其他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特点的课程如行车、车辆、网工、机械、旅游等专业也完全可以应用“近体原则”进行教学。

(二)运用“近体原则”,实现课程再造

在进行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时,如果教师能够结合课程内容分析思考并恰当地应用“时间近体原则” “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例如把一堂普通的“讲练结合”课堂教学模式,改造成以“行动为导向”的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边学边玩,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做中学”。

(三)可能出现的限制和不足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课堂上不论使用什么方法和技巧,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凸显教师掌握的更多的方法。我们有时会在一些公开课上,看到教师用了很多方法和手段的堆砌,看着热闹,结果却喧宾夺主,适得其反。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像武林高手,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所谓的“近体原则”也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一个兵器,用得好能杀敌无数,用不好反而伤了自己。可能出现的局限性问题如下:

1.牵强附会,舍本求末,为了使用而使用。

2.一堂课中多次使用某一条近体原则,初试见效,大喜;接着用,还不错;再用,学生容易感到严重的审美疲劳。

猜你喜欢

货运专业课程货物
逛超市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货运之“云”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俄发射“进步”M23M货运飞船